果然,下一秒就听到罗连长大叫:“马上为我们提供炮火掩护,重复,马上为我们提供炮火掩护!”
但是……这时候才呼叫炮火会来得及吗?
越鬼子已经一群接着一群的涌上我们这个高地了,等炮兵准备好只怕越军都已经冲上来跟我们绞在一起了。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罗连长话音刚落炮弹的啸声就响了起来……
“呜……”
说实话,炮弹的尖啸的声音会让人很不舒服,一部份原因也许是因为炮弹随时会带来死亡,另一部份原因则是那炮弹由远及近时,那啸声的变化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刺耳,有时听到这声音心里都会有一种郁闷想吐的感觉。
但现在,我却觉得这炮弹的啸声就是一阵美妙的音乐。因为很明显的一点是,这时候是越军大面积朝我军冲锋的时候,所以这时的炮火覆盖不可能会是越军的。
不是越军的当然就是我军的,所以这些炮弹其实就是给我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果然,炮声过后很快就见那一发发炮弹在敌人阵地中炸开……这火炮落点准确得让我有些不可思议,几乎就是以我们这个高地为中心在几百米周围炸开一道弹幕。当然,唯独缺的就是后方石桥方向。
看着那一发发炮弹又快又准的炸向越军,将越军成片成片的抛向空中,我就不由奇怪了……我军的火炮怎么会来得这么快的?又怎么会打得这么准的?
就像之前越军炮兵观察员需要试shè然后进行几次修正才能达到较好的炮击效果一样,我军炮火也同样需要这样的过程不是?虽然我知道炮兵还可以由炮瞄雷达来引导,但这时我军还没有装备这玩意不是?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马克思搞的鬼。
越鬼子的炮兵观察员之前不是一直都调整无法修正炮火诸元么?那时候其实马克思就动手了。
按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炮兵有炮兵的斗法。
越军炮兵第一次在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之下进行试shè时就引起了他的jing惕,只是那下时间过于紧迫他也没有准备。还好那次越军炮兵观察员及时被我打掉没有对我军造成威胁。
之后马克思就有了准备,炮兵观察员的习惯就是要防范于未然……于是他马上就联系了后方的炮兵做好了准备。
果然,接着越军又开始了试shè,这一回马克思就用我方的炮弹进行干扰……
越军观察员要根据炮弹的落点进行修正不是?但如果有几发炮弹在差不多的时间却在不同的地方爆炸,好吧……那鬼才知道哪发炮弹是自己人打的哪些炮弹是敌人打的,于是也就没办法修正!
然而马克思却可以修正,原因是他跟炮兵事先约好了让三门炮同时朝三个方向打,于是只要剔除掉越军那个方向的炮弹……剩下的就是自己炮弹的三个落点,接着再根据这三个落点快速计算出修正好的诸元,以对越军试shè进行干扰的同时,就达到了修正自己炮火的目的。
于是,当罗连长一呼叫炮火掩护的时候,那些炮弹就又快又准的落到了越军的头上,成功的挡住了越军冲锋的势头。
应该说这些炮火起来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这个高地上只有几十人,而越军从三面涌过来却是成百上千的……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这些炮火这么及时的一炸,只怕越军一个冲锋就把我们这高地打下来了,接着又可以追击正在过桥的168团,甚至还会逼得工兵不得不炸了石桥以阻止越军通过。
所以这通炮火可以说是救了我们的命,但越军却并没有就此退却,反而一队队、一批批的继续往前冲……
我知道,他们是想冲过炮火的封锁跟我们绞在一起,到时我军的炮火就起不了作用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 226 章 替我们回家
因为书友在书评区里说起:主角所在的二连不是殿后的吗?为什么会先于其它部队回国。
说起这件事我不禁汗了下,我在这个问题之后很快就做了回复,但书友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回复,还是接二连三的给出不同的答案……
士兵在这里再做一次解释:主力部队是采取互相掩护交替撤退的方式撤退的,这在书中描写撤退的时候就提到,主力部队是撤个几公里然后停下大半边,再撤几公里……
而主角所在的二连呢?在担任搜寻文工团的任务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的从山路直接撤回国,所以会赶在主力部队之前撤回国也不奇怪不是?
※※※※※※※※※※※※※※※※※※※※※※※※※※※※※※※
第 226 章 替我们回家
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所面对的这支越军是一支很有战斗经验的部队……他们似乎是跟着我军的炮火进行很有节奏的掩蔽、冲锋、再掩蔽。
这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做起来却很困难。因为炮弹过来时并不是完全有规律的,或者说这规律有迹可寻,原因是用于炮火掩护的大炮不多,顶多就十几门……这并不是说我军大炮不足,而是像这种用于火力掩护的炮火一旦开炮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把自己的位置暴露在敌人的炮兵之下,敌人会根据弹道大慨的计算出炮兵阵地的位置,然后再用火炮对我军炮兵阵地进行炮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