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宋plus dmi还是ev >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科举制度的发展(第1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科举制度的发展(第1页)

好了,需要再插一句题外话,既然前文已经说到了科举制度,那作者菌有必要给大家简单的说一说,关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底怎样。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最早诞生于隋朝,由还算是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杨坚创立,只不过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仅仅是初步成型而已,很是很粗陋,也不算太公平。

因为唐代时的考试规则还不太严密,在考试前,考生往往就会将自己的作品呈送给当时有影响力的高官,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能博得他们的赞赏,以便先声夺人,影响考试结果。

所以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许多人在考试之前,就已经知道谁能中状元,谁不能。

毕竟考生已经提前知道考试的主考官是谁,然后写一篇文章交给主考官去看,让主考官对你有印象,这样想要他百分百的公平公正,怎么可能。

再加上唐朝出了笔试外,还有面试,所以即便你笔试过了,还要面临一道难关。

唐朝的面试大概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身言书判。

所谓的身,就是看你身材样貌是否端正,这点十分重要,据说钟馗当年虽然科举考试笔试考了第一,但因为其样貌难以恭维,所以面试官看到钟馗的样貌之后,就直接将其刷了下来,将之给气得活活撞死,不得不说,很是悲哀。

而所谓言,就是看你吐字是否清晰,要知道唐朝时期普通话并未普及,江浙一带考生面见圣上时说的话语皇帝要是听不懂,那肯定是被刷下来了。

所谓书,就是书法,也就是要求你字迹要写的工整,这一环节稍微能好些。

而最难的就是判了,这算是为真正的王公贵族和门阀世家子弟们开后门了。

因为所谓判,就是判案。

大家都知道,寒门子弟虽然熟读经书,可也正是因为太过用心读书,很多人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有人连生活技能都不会,自然很少有人接受过判案这方面的训练。

但这些王公贵族包括门阀世家的子弟则不同,自小的环境给了他们不少训练的机会。

因此单凭这一环节,就有不少寒门子弟被挤掉,而让得这些权贵人家大放异彩。

虽然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都在积极的推进科举制度的改革,也选拔了大量的寒门人才,想以此来对付当时的门阀世家。

甚至有一次考试之后,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入朝堂拜见皇帝,唐太宗还高兴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但其实都是他想当然而已,哪那么容易啊。

毕竟当时世家才是学术方面的权威,掌握着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对他们来说,中举简直不要太轻松,而对普通百姓来说,则不要太难。

而且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考试的内容算是相当复杂,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五十多种科目,最为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

唐高宗李治以后,进士科逐渐重要起来,许多宰相权臣等都是进士出身,由于考试时间都在春天,因此科考被称为“春闱”。

而却唐代科举取士规模很小,进士科得第很难,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新科官员中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只占5%左右。

而且,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作官的资格,不想后来的明清,只要中了进士,几乎能百分百的做官,在唐朝,你只是去得了资格证,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作官。

不过无论如何,这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中了进士,还是如同鲤鱼跳过龙门一样值得庆贺,科举成绩公榜之后,进士及第称“登龙门”。

第一名曰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新科进士们一起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显示荣耀,中进士因此又称为“雁塔题名”。

新科进士的各种聚会庆贺活动中,有很多王公权贵参加,有很多权贵就在聚会中甄选女婿,这对那些既得官位又得娇妻的穷酸学生来说,自然美是天大的喜事。

唐代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以此表达高中后的愉悦心情。

柳宗元常科登第后,经吏部考试合格,即刻被授予“集贤殿正字”。

相反,一些通过了科举考试却没有通过吏部考试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只能到地方上去任官员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

比如韩愈在考中进士后,吏部考试三次都没有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如此才总算踏进了官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