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连遗嘱都没有来得及写,也没有来得及说,就去了。
蔡琰一身素衣,跪在灵堂边,低声哭泣,蔡邕的去世给了她很大的打击。
这些日子,蔡邕的身边一直有着楚风在服侍着,她出来的次数少了,呆在蔡邕的身边的时间也少了。
也是因为楚风的突然表白,表露自己的心声,让蔡琰不知道如何面对楚风,所以不愿意出来。
只是没有想到,蔡邕会突然去世。
经过这些天的调养,蔡邕的神色也好多了,每一天都能够吃饭,也能够想事情。
两位大夫还说蔡邕还能够活一段时间,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会突然在夜里去世了,谁也没有发现,也不清楚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
等到发现的时候,蔡邕早已经咽气了,身体都僵硬冰冷了。
当蔡邕的死上报到了曹操那里的时候,曹操也是给足了面子,非常的重视,直接上书,请求按照大汉朝官的礼仪安葬。
其实,这样的上书,皇帝肯定是收不到的,他现在还在被别人抢来抢去,连饭都吃不饱,那里还有机会看到这样的上书啊。
就算是看到了,也不会答应的。
因为当初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蔡邕可是董卓的手下,可是拥护董卓的人。
皇帝是多么的恨董卓,恨不得直接扒皮抽筋,怎么可能会答应一个拥护董卓的人的葬礼,按照大汉朝官的葬礼安葬。
曹操自然也是知道皇帝收不到,也知道就算是收到了,估计也不会答应,而且他也没有那个送给皇帝的想法,毕竟这一来一去,时间很长。
还有一个就是,他现在有那个实力去关内营救皇帝了,可是作为一个老大哥,他又不愿意让皇帝来束缚了自己。
上报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不过几天,曹操就安排人到东郡,主持蔡邕的葬礼。
楚风虽然也读过大汉礼仪,但是却也只是理论,没有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也是什么都不太懂。
也辛亏了曹操安排来了人,帮助楚风一起主持了一次风光的葬礼。
“老夫郑玄,乃是伯喈好友,听到消息,就赶过来了,唉,世之大儒,又少了一人啊。”
一位银色的头发,常常胡须,走路需要一人搀扶着的老者,慢慢地走到了灵堂上,微微施了一礼,叹了一口气。
楚风立即上前对这位老者施了一礼,说道:“师父在世的时候,就说过郑公之名号,说郑工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世之儒学者,郑公位其首。
能够得到郑公如此相待,也能够含笑九泉。”
郑公扶起楚风,打量了一下,说道:“我和伯喈时长有书信来往,伯喈在信中说过你,他说你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却也是让他伤心的弟子。
伯喈重情义,当初他在流放之地,一腔热血抱负得不到施展,是董卓征召他回来,才有了他施展自己才学的机会。
所以对于董卓,伯喈只是把他当做是给了自己施展才学的机会的恩人,也是欣赏他才学的人,无关乎其他。
唉,一心想要写出传世经典著作的汉史,却让他因此而失去了性命,如伯喈这般,才是值得我们敬佩之。
我此番前来,是按照以前说好的,为他树碑立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