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这部剧尽量做得精细一点,我们可以追加投资,而且将发行的事情一并解决。”
吴楷文顿时明悟对方必有图谋,于是问:“什么要求?”
“紫禁城追投250到300万,宣发我们做,占发行收入的60%。”
嘶~
吴楷文感到一阵牙龈肿胀。
首先,张贺平给出的具体投资额度很有讲究,就是他开300万的发票,但只会到账250万,剩下50万就别问了。
其次,60%的发行收入相当肉疼。
现在可不比将来,制片方能有43%以上的票房分账。1997年的现实情况是发行方在分配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制片方生产的大多数影片在只能分到不超过35%的票房收入,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影片的拷贝费与部分宣传费用。
现在张贺平一开口,就要拿走这35%里的60%,相当于吴楷文忙前忙后,最终只能拿到票房分账的14%。
这意味着电影至少要卖出2200万票房他才能保本。
不过想想《疯狂的石头》的质量,原版在烂档期、没明星、没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都能卖2500万,这么看来2200万也不算太难的事。
而且吴楷文开公司也要用钱,这边多给一点,自己那500万就可以少出一点,于是顺利的签约了。
打款时间是9月30号,紫禁城这边会派专人来盯着,毕竟是几百万的投资,好在事先申明了不干预选角和拍摄。
出了文化局,吴楷文长出一口气,虽然被张贺平狠狠咬了一口,但也拿到了一笔意料之外的投资,第一部电影也不用考虑太多回报,打响名头要紧。
不过对李意谦,或者说李司长那边又欠着一次人情了,吴楷文可不认为张贺平真是看上了他的剧本才投的电影。
一来二去的,联系反倒更紧密了,吴楷文无奈的摇摇头,只得暂时放到一边,自己的发展要紧。
资金、宣传、发行都找到了下家,吴楷文终于可以攒剧组了,他直奔中戏,找学生或毕业后没什么好发展的师兄们,说不上白嫖,胜在价格便宜也好管理。
导演系、戏剧管理系、舞台美术系的老师都愿意帮这个忙,并不是每一个学生一毕业就能在这个行当里找到合适的活,自己学校出去的学生回来照顾同学,他们非常乐见其成。
最后灯光、道具、服装、化妆、场记之类的剧务也都找齐了,全是中戏的人。
杨渟带着拍摄许可和几个人去山城那边联系地方文化部门、租赁场地、观察环境。吴楷文则联系紫禁城影业那边帮忙租拍摄设备,张总一口答应了,就等着10月人齐送进剧组。
啊!
总算忙活完了!
吴楷文难得的睡一天懒觉,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连晨练都没去,不过很快就被家里的电话吵醒。
“是吴楷文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低沉的男性嗓音。
“是我!”
“我是袁德望,今年中秋晚会的导演”对面自我介绍道:“今天晚会进行第二次现场彩排,你已经缺席了一次,请务必到场。”
啊!?
这些天都在忙电影剧组的事,吴楷文还真把彩排给忘了,第一次彩排还是老妈帮忙请的假。
“袁导请放心,今天的彩排我一定会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