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甲午战争原因 > 第九章 归国之日(第1页)

第九章 归国之日(第1页)

1

甲申年(1884年)年末,朝鲜发生武装政变。清廷在年初也曾有政变,军机大臣全部被更换。根据清代制度,军机大臣是掌管国政的最高官职,负责辅佐皇帝,把决定的事情下达给行政机关。然而,这个时候,光绪帝还未成年,后来虽然成年了,在位三十四年间却全由西太后独掌大权。

当时的首席军机大臣是恭亲王奕?。恭亲王是咸丰皇帝的胞弟,道光帝的第六子。西太后是咸丰帝的皇后,她生的同治帝无嗣而终,遂让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即位,就是光绪帝,甲申年刚刚十三岁。醇亲王也是咸丰帝的弟弟,道光帝的第七子。西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政权,主要是由于恭亲王的支持。然而,对于西太后来说,这正是一个令她不安的因素。

“中法战争摆在面前,需要新的政府成员。”以此为理由,恭亲王被撵下权力宝座,代替他的是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西太后觉得醇亲王比恭亲王好支配得多,而且醇亲王之妃又是西太后的亲妹妹。

“老太爷”,这是对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的称呼。他为人谨慎,自己儿子即位后他便辞官告退,于此可见一斑。为人谨慎的另一面,就是没有一贯的抱负。西太后看中他的也正是能听话这一点。果然,后来任海军衙门总理,负责新海军建设,西太后对他说:“把买军舰的款子拨一部分来,我要修一处园林!”他便按照西太后的意图,挪用了海军经费。西太后就用这笔买军舰的钱款,修建了颐和园。

清廷的政变给予朝鲜政界以微妙的影响。

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生父,这一事实,使朝鲜要人们联想起大院君。因“壬午军乱”被清廷禁闭在保定的大院君,就是朝鲜国王李熙的生父。

“设身处地,醇亲王会同情大院君的。”这个想法倒也合乎情理。起用醇亲王是在三月,消息传到朝鲜,便有人散布:“大院君即将被释放回国。”

往坏里说,大院君是野心家,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是个热情的好斗者。他的儿媳闵氏也是有这种倾向的女性。也许可以说,两人是前生注定的竞争对手。对于闵妃及其一族来说,大院君永远被幽禁在中国才是最理想的。

金玉均等人的“新党”企图抵制飞扬跋扈的闵氏一族,在武装政变后建立新政权时,他们分明知道仅靠自己一边的人,无法组成新政府,因此才联合大院君一派。一时间,大院君的名望高涨起来。“新党”想同大院君一派组织联合政府,正是要利用这种名望。

闵妃是不希望大院君归国的。但是,就国王李熙来说,大院君是生身之父,而朝鲜是极端重视儒教伦理的国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争取生父的释放,一定要遭受猛烈的谴责。所以,他多次派出使臣,恳请释放生父大院君。然而,清政府认为大院君是“壬午军乱”的“罪魁祸首”,必须严加处置,岂能释放。朝鲜国王为了尽孝心,便派遣闵种默为“问候使”,侨居保定,以慰藉大院君。在甲申的前一年,又派亲兄,即大院君的长男李载冕来保定探望。

“这可不妙!”李鸿章心想。大院君是鼎鼎大名的阴谋家,“问候使”来往倒可以,但只怕借此酝酿阴谋。李鸿章决定,除了侍奉的少数仆从,禁止外来人见大院君。

“太严厉啦!”大院君一派大失所望。

遭受闵氏家族压迫的大院君的党徒们,梦想有朝一日拥戴大院君夺取政权。李鸿章并不是杞人忧天。清政府当局禁止大院君会客之后,大院君一派的希望仿佛断绝了。但是,第二年醇亲王被起用,他们又跃跃欲试。

“处境相同的醇亲王成了首席重臣,大院君极有可能被释放。”大院君一派有意制造这样的谣言。不久,又传开“云岘宫的古玩开卖了,统统被日本人买去”之类的谣言。

云岘宫在汉城的大院君宅邸之内,主人被押解到国外之后,亲族处理着家产。现在谣传,云岘宫里秘藏的为数甚多的古代美术品,被悄悄地卖给了日本人,恐怕是得到了大院君的允许,不,就是根据大院君的命令卖的。那么,为什么呢?“那还用问!为了凑钱买通清廷的醇亲王和李鸿章他们……看着吧,局势就要变了……”

当然,醇亲王和李鸿章不会被收买而释放大院君。但是,在朝鲜,这个谣言为人们所相信。大概是因为朝鲜贿赂之风盛行,凡事都要靠贿赂。

“听说醇亲王已经点头,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听说立夏以前……”

谣言被添枝加叶,活灵活现,这当然是为了刺激反大院君派。

反大院君派并不全是闵妃一族人。例如,先王正妃赵太妃的两个外甥赵成夏和赵宁夏,在“壬午军乱”中勾结闵氏一族反对过大院君。诱骗大院君时,赵宁夏出了不少力。后来大院君知道了这件事,恨得咬牙切齿。

一旦大院君归国复权,不仅闵氏一族,赵氏兄弟也将遭到报复。于是,赵氏兄弟又同闵氏家族勾结起来,反对释放大院君。

他们的工作对象就是李鸿章,因为汉城的街头巷尾传说:“醇亲王赞成释放大院君,而李鸿章似乎是反对的。”

禁止“问候使”会面,所以,人们认为李鸿章对大院君是相当严厉的,想利用李鸿章来反对释放大院君,然而,从朝鲜悄悄溜进中国的密使,却发回了使闵氏一族悲观的情报:“李鸿章在对法外交上很不得手,正受弹劾,因此,他的发言毫无力量,完全依靠他是危险的。”

闵氏一族又开始向日本做工作。他们想,李鸿章下台了,还有日本。

“清廷若释放大院君归国,庆尚道等地将发生动荡,在釜山等地居住的日本商人和家属将受到威胁。请劝告清廷停止这种不明智的做法。如清廷不听劝告,就请日本出兵,保护侨民。”

但是,日本方面表现冷淡。

关于释放大院君的消息,后来就自消自灭了。反对派的策划一无成效,而大院君派也毫无进展。醇亲王是个消极人物,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正因如此才被西太后起用。只有其他重臣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才会参与讨论,总是处在被动地位,从不主动提出问题。

“靠醇亲王解决不了问题。”大院君也终于觉察到这一点。醇亲王虽然是首席重臣,但他绝不是实权者。最高实权者,还得属直隶总督李鸿章。于是,大院君改变了战术,派遣使者直接向李鸿章乞求赦免。

李鸿章对大院君的使者李益瑞说:“这样的奏折,应呈交都察院。”但都察院拒不受理。这一事实,使汉城的反大院君派放下心来。

“在目前情况下,既定方针不能变。”李鸿章通过幕僚说明了不受理的理由。这个说明,当然不是官方的。都察院不受理并没使大院君陷于绝望的深渊,因为有个“在目前情况下”的注解,就是说将来有可能变更。李鸿章是个现实主义的政客,情况一有变化,随时都准备改变方针。

将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作为对策,也可能“释放大院君”,李鸿章把大院君当作策略上的一个棋子,总是牢牢地记在心上。

我不会被遗忘的!——大院君得到了这种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