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公使率领的四百余名日本兵,实际是日本正式出兵以前的军队。名义是公使护卫队,但是从人数上看,只能认为是派遣的第一批。日本是6月7日通告派兵的,从朝鲜当地来说,等于通告的同时军队就登陆了。
“八重山号”到达仁川之日,天降大雨。
“日本军到达仁川”,得知这个消息,朝鲜政府非常惊愕。
在汉城,宫廷召开了紧急会议。
《全州和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因为朝鲜全国一致希望:不论中国还是日本,都将军队撤回。
中、日两国是接到“朝鲜大乱”的通知才派兵前来的,若要求撤兵,就得拿出“朝鲜之乱”业已平定的证据给两国看看。在避免外国武力介入上,政府和东学党都抱有同一态度,因此,《全州和约》在6月10日到11日之间签成。这时,清军正从牙山湾登陆,日军已进入汉城。
在朝鲜政府的会议上,激烈地讨论了责任问题。处分一个责任者,就把一切一笔勾销。这是朝鲜常用的政治解决办法。朝鲜政府确实向清廷请求过援兵,现在则想偷天换日,说成“那不是政府的意思,纯属个人的任意行为”。
最热望清廷派兵、最害怕东学党的,就是闵氏一族。
东学党倡导打破现有体制。在朝鲜,维护现有体制的,只有闵氏一族。动摇闵氏一族权势的是东学党,而这个东学党,又有与闵氏一族的死敌大院君相勾结的征兆,若不尽早把东学党镇压下去,事情就会更加糟糕。因此他们不惜引来清兵,也必须把东学党击溃。代表闵氏一族的意向,向清政府求援的,是经理厅大将闵泳骏。现在要把一切罪过都扣到他的头上。
朝鲜政府恳求袁世凯:“希望未到达的清军,在中途返回去。”
朝鲜政府认为,因为清军开赴朝鲜,所以日本也派来军队,倘能让清军撤回,日本也一定会撤兵。
“少开玩笑!”袁世凯大喝一声。
出兵是根据朝鲜的请求,并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事。整顿装备,备齐辎重,做了所有的准备,又搭乘军舰、轮船,随便在半路上停下来,怎么可能呢!
“可是,日军也来了,如果两军驻在同一地点,很难预料将发生什么事情。”朝鲜政府倾诉了苦衷。
“可也是……”袁世凯沉思起来。现在让日军进入汉城是很不妥当的。“总之,先让日军暂时留在仁川,说服他们停止进入汉城……嗯,至少也要延缓。”
“正想如此。”
“大鸟圭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袁世凯想起大鸟一直主张日清同盟,认为有可能说服他。不过,也有些不安,到了这时候他才发觉上了日本使馆人员的当,是他们一再鼓动中国出兵的。袁世凯原以为,日本即使出兵,也不过是为了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小部队。可是,当中国通知出兵时,它仿佛早就预备好了,几乎同时就通告日本即刻出兵,给人的印象是人数一定少不了。
接到日本的出兵通知后,袁世凯让朝鲜政府赶紧向日本交涉,阻止它出兵。朝鲜政府一再说“我国政府并未请求贵国出兵”,杉村代理公使却完全不予理睬,说什么“你先读一读中日《天津条约》,特别是第三条”。
阻止日本出兵是办不到了,这和让中国在中途停止一样,根本办不到。
袁世凯这时只盼望牙山登陆的清军先一步进入汉城。
“好大的雨呀!”袁世凯在汉城的公署衙门里,隔窗望着暴雨,说道,“明天应当去仁川!”
按照清军的惯例,登陆、调动等军队活动,遇雨就停止。袁世凯以为日本军队也会因雨而停在仁川不动,所以明天去也来得及。他悠然自得地等在汉城,哪里料到日军却喜欢在雨中行军,而且在争分夺秒,要抢在清军前面到达汉城。这是日本出兵的目的,怎么会因雨而停留不动呢?
次日(6月10日),日军进入汉城,在日本公使馆的小山丘上构筑阵地。
“噢,想不到这里是这么宁静!”
城里与平时一样安定,大鸟公使可有点儿扫兴了。杉村代理公使在旁边苦笑。借口朝鲜有动乱才出兵的,如果过于平稳,就太让人尴尬了。
“特别是最近几天,人心突然平静下来。”杉村报告说。
全州失陷已经十天了。虽然朝鲜政府控制着消息,但风声早已传开。同时,政府军同东学党在全州进行和解谈判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汉城市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以为这下子可算太平了。然而,正在这时,日本军队却吹着军号开进了汉城。
杉村继续报告:“人心安定也是由于粮食价格下降。”
政府和东学党谈判的内容从各种渠道飞向汉城和其他城市,其中有这样一项:惩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垄断商人,没收粮食。
那个时代,货币经济还不发达,米袋数是经济流通单位。到处都有人囤积谷物。一听说囤积者要受惩罚,他们自然想赶快把粮食卖掉。这样一来,米价便下降了。
主食价格下降,意味着民生之安定。
“这件事变得不寻常了!”大鸟圭介手拍前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