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此时攻入郢都,更是情绪激昂。尽管杀害自己父兄的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仍不能释然。他为发泄心中的怨恨,让士兵押着楚国大臣找到楚平王的墓|穴,派兵士挖开,搬出楚平王已经腐烂的尸骨,左脚踏住尸体的腹部,右手挖出平王的眼睛,而后用九节铜鞭抽打尸体,边打边骂:“汝为奸佞谗言迷惑,忠奸不辨,杀我父兄,岂不悔哉?”整整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平王尸体被打得骨断肉烂,最后,伍子胥将尸体头颅砍下,砸烂棺木,把骨骸抛到野外。
即便这样,伍子胥的仇恨依然没有消尽。为侮辱楚国臣民,他又说服阖闾下令,吴军官兵可以按照级别占有楚国君臣的妻妾。阖闾霸占了楚昭王的夫人、妃嫔,伍子胥、孙武、伯嚭也分别按照自己的职位占有了囊瓦、司马成等楚国官员的妻子。在伍子胥复仇情绪的影响下,吴军士兵纷纷窜入郢都百姓家中,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繁华郢都一片腥风血雨。百姓对吴人痛恨切齿。
伍子胥案 三(3)
楚国大臣申包胥逃亡到山野中,得知伍子胥在郢都大肆报复仇杀,祖国饱受凌辱,悲愤难抑。他派人送信给伍子胥说:当年你是楚王的大臣,现在竟然对楚王枭首戮尸,你这仇报得也太过分了。他还劝伍子胥尽快带领吴军撤出楚国,不然我将践行当年承诺,将你们赶出楚国。伍子胥看了书信,回信说:“忠孝两难全,但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于道也。”意思是,自己已经年老,报仇的日子不多了,我仇深似海,不能再等,只能不惜倒行逆施了。这就是成语“倒行逆施”的来历。
申包胥见伍子胥如此决绝,知道难以劝服,如不采取行动,伍子胥会把楚国踏成齑粉。他决定向他国借兵救国。他考虑到楚、秦两国素来交好,还曾结为姻亲,况且楚昭王就是秦女孟嬴所生,便决定向秦国求助。他一路向西北而行,翻山越岭,手足溃烂,经历数月,最终到达秦国,拜见秦哀公,请求他出兵救楚。秦哀公与大臣商议,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表现得很漠然,假仁假义地安慰申包胥一番,让他先去馆舍休息。申包胥不肯离去,说救兵如救火,岂容耽搁。秦哀公又推脱说,秦国兵微将寡,地处边陲,自保不暇,难以发兵相救。申包胥见此,心知秦国不愿相救,就站在大庭当中,昼夜号哭,一刻也不停息,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秦哀公听闻大惊,对群臣说:“楚国有如此忠臣,还被吴国所灭,秦国没有这样的忠臣,必然难逃厄运。”遂赋《无衣》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表达出秦、楚两国同仇敌忾的决心。申包胥见此,又晓以利害,说吴灭楚国,必然伐秦,唇亡齿寒。秦哀公最后答应发兵助楚攻吴。
就在秦兵集结之时,在郢都寻欢作乐的吴军突然得到消息,越国国君允常为报吴国破檇里(今浙江嘉兴南)之仇,趁吴军主力部队攻伐楚国,派军队进攻吴国。不过幸好此次偷袭的规模不大,一是越国自身国力虚弱,兵力不足,二是担心吴国返回驰援,只是抢占了吴国南边的一些土地,劫掠了一些财物和人口。但消息传到远在郢都的阖闾那里,还是很让他紧张了一阵子。是为阖闾十年(前505年)。
正在阖闾与伍子胥商议是否退兵时,这年六月,申包胥与秦国派遣的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来救楚国。吴国先锋夫概大意轻敌,一战败北。吴军忙派大军前往支援。秦、吴两军僵持,谁也不敢先发制人。秦军改变策略,分出一半兵力消灭了唐国,打算切断吴军退路。
谁料祸不单行,此时又从吴国传来国内发生###的消息。吴王的弟弟夫概被秦军击败后,潜逃回吴国,乘国内无人,自立为王,欲顶替兄长之位。阖闾大怒,率部分兵力连夜返回国内,消除叛乱。夫概逃亡到了楚国。
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还在楚国与秦军对峙。双方互有胜负,吴军被阖闾带走一部分人马,势力减弱,又遭到郢都官兵百姓的一致反抗,陷入了四处挨打的局面。不久,秦军又用火攻大败吴军。孙武见局面难以支撑,权衡利弊,有意撤军,与伍子胥商量。伍子胥心满意足地说:“自霸王以来,尚未有臣子能报仇像我这样痛快淋漓者,撤军也是应当的。”十一月,孙吴军放弃郢都,撤出楚国。
楚昭王得知吴军退出,又重新返回楚国。当年他趁乱带着几个亲从逃出郢都,历尽艰辛,先是遭到强盗抢劫,后又逃到郧国,再逃到随国,受尽屈辱,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现在才又重做国君。
伍子胥、孙武率兵撤回,因击败夙仇强楚,举国振奋,列队欢迎。军队从姑苏阊门(今苏州古城西门)入城。阖闾特意将此门改称破楚门,以记此次破楚之功。阖闾论功行赏,以孙武功勋最著,封其为上将军。孙武辞而不受,请求还乡。吴王极力挽留,又派伍子胥前去说服。孙武对伍子胥说:“功成不退,将有后患。”伍子胥不以为然,孙武自己飘然离去。最后,吴王拜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两人共同参与国政,同起并坐,成为阖闾的左膀右臂。
伍子胥案 三(4)
阖闾伐楚归来,志得意满,认为吴国能击败强楚,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忽一日,他想起自己的继位者还未确定,万一自己不豫,当有人继续吴国的霸主事业。他打算从几个公子中选择一个继承王位,但具体选择哪一个还在犹豫。他的儿子夫差已经26岁,听说此事,知道伍子胥很受阖闾宠信,就去央求伍子胥帮其进言。伍子胥也期望有一位贤能之君接位,平素对夫差印象还不错,就趁阖闾向他询问谁堪承继大位时,极力推荐夫差。阖闾却认为夫差勇猛有余,仁厚不足,犹豫不决。伍子胥又极力说服,说夫差“信以爱人”,堪承大任。阖闾乃确立夫差为继任者。
伍子胥案 四(1)
越国的远祖是大禹的子孙。大禹的六世孙中有个少康,其子无余最先被封于会稽的越地。其后代就在当地繁衍生息,逐渐征服了四周的原住居民,成为一个小国。但当时因为地处偏僻,越国和吴国一样都被中原诸国视为“断发文身”的蛮夷之地,根本不值一提。越国比吴国还要落后,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吴国的附庸国存在。吴、楚反目后,楚国为孤立吴国,拉拢扶持越国牵制吴国,越国的国力开始得到增强。到越王允常即位时,越国更是国力大增,在楚国的支持怂恿下,越国数次侵犯吴国,尽管没有给吴国造成多大伤害,但两国之间的怨恨却与日俱增。尤其是这次吴国攻伐楚国期间,越国在关键时候突然侵袭,更让吴国恨之切齿。到了阖闾十九年(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其子勾践继位。
吴王阖闾此时已经年迈,见机会难得,决定乘越国国丧期间伐越复仇。伍子胥极力劝阻,阖闾根本不听,留下伍子胥辅助夫差监国,亲自与伯嚭等带三万精兵南征。越王勾践见来者不善,亲率部队抵御,两军在檇里下寨对垒。
与吴国相比,越国明显处于劣势,勾践几次冲击,均遭败绩。勾践与大臣文种、范蠡商议,决定别辟蹊径。他选出三百名死囚,晓以大义,让他们分成三列,光着上身,把剑架到脖子上,列队走到吴军阵前,齐声说:“越国得罪上国,臣等愿以死代王谢罪!”言毕,第一列拔剑自刎仆地,第二列又走上前重复一遍,而后拔剑自刎,第三列又跟着走上前。吴军倍感惊奇,争着拥到前面观看,队伍出现骚乱。越军趁机冲杀,吴军慌作一团,无心抵抗,一片大乱。阖闾在乱兵中也被射中右足脚趾,幸而被人救出。吴军大败而归。
阖闾撤兵返回国内,因伤重奄奄一息,临终前叫来儿子夫差,嘱咐:“勿忘越!”,让他铭记伐越复仇。夫差肃然回答:“不敢忘!”
阖闾死后,夫差继位,他励精图治,重用先王遗臣,任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还让人提醒他牢记父王遗诏,时刻想着要报越国杀父之仇,操练兵马,打造兵器,准备伐越。
越王勾践自上次大败吴国,信心大增,又见吴国新君夫差新立,不谙朝政,认为时机难得,不听范蠡规谏,决定兴兵伐吴。夫差得知越兵来伐,也不示弱,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尽发国内兵士迎战。两军在夫椒(今江苏吴江市西南)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一只追到越国腹地。勾践剩余的五千兵马被围困在会稽山头(今浙江绍兴),打算与吴军决一死战。与范蠡商议,范蠡极力反对,说若拼死抵抗,越国必亡,不如暂且投降,求得生路,再积蓄力量,重兴越国。勾践沉思良久,决定投降以求缓冲。
于是,勾践派大夫文种为使,袒身来到夫差跟前,跪地请求吴国接受越国投降,并说越王勾践甘愿做大王的奴仆,妻子甘愿做大王的侍妾,越国的财物子女吴国可尽而有之。夫差见文种态度谦卑,有意答应纳降。伍子胥上前阻止,说吴越世代为仇,先王就是为其所害,今有灭越良机,倘受其降,是违反天意,必为所累,后悔莫及。夫差闻此,沉吟良久,不置可否地将文种打发回去了。
勾践见文种空手而归,以为求降失败,束手无策,准备拼死抵御。范蠡进谏说,吴国反对议和的是伍子胥,而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嫉贤妒能,与伍子胥不和。夫差喜欢伯嚭,而冷落疏远伍子胥,只要结纳伯嚭,事即可定。勾践遂又派文种给伯嚭送去许多宝物和美女,并晓之以理,说如果吴国接受越国投降,越国的女子、宝物尽为吴国所有,如果吴国拒不纳降,越国君臣将背水一战,杀掉所有子民,砸烂宝器,吴国即便获胜,也无所得。两者相较,孰优孰劣?伯嚭答应向夫差劝谏。
次日,伯嚭对夫差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规劝,请他接受越国投降。伍子胥依然力谏不可,说吴越势不两立,先王大仇,不灭越何以遵守先王遗嘱?伯嚭针锋相对,说要谈吴国之仇,楚国远甚越国,何不灭楚?并称伍子胥是为求声名而置国君于不顾。夫差见两人相持不下,最后沉思良久,同意接受越国投降,但要让勾践及妻子到吴国作奴仆。伍子胥见事不可挽回,悲叹道:“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吴国将变成泽国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伍子胥案 四(2)
按照双方约定,勾践回国安排好国内事宜来吴国服刑。君臣经过商量,因文种擅长发展生产、管理百姓,范蠡长于临机应变,交接外事,决定由范蠡陪同勾践到越国为奴。其他大臣也都根据各自特长作了安排。临行这天,勾践与送行大臣慷慨悲歌,立下誓言,共担国耻,戮力同心,重振越国。
公元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妻子、范蠡来到吴国。夫差把他们安排到一个石室内居住,让勾践铡草喂马,其妻拾柴做饭,范蠡打扫庭除。夫差凡有出行,必让勾践为其在前牵马引路,引得吴人尽来观看。勾践夫妇和范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恭顺服帖,毫无怨言。三人在石室内居住劳动了三个月,夫差派人暗中监视他们,见他们依然如初来之时,不仅没有怨恨,也没有悲苦之形,而是安心劳作。夫差认为他们已经没有复仇大志,甚是得意,原来的狐疑之心也逐渐放宽。伯嚭又不时在侧说越王胸无大志,安心作奴,夫差更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
伍子胥却不为勾践的表面顺服所迷惑,时时提醒夫差,让其除掉勾践以绝后患。夫差此时志得意满,发起仁心,以“杀诛降服之人,必见咎于天”为由推辞。伍子胥则说,成就霸业的人杀掉敌国的君主不会遭受天谴,而是为子孙免去祸患。伯嚭则举例说,当年宋襄公与楚国作战,认为涉水作战对楚军不公平,特意让楚军渡过泓水方才开战,受到后人尊重,大王能赦免勾践也必能留名后世。
此后的三年里,勾践不时派人给伯嚭送礼,请伯嚭劝说夫差释放勾践。一天,夫差见到勾践、范蠡虽受制于人,处于危难之中,依然保持着君臣的礼节,很受触动。伯嚭乘机进谏,说勾践可怜可叹,劝夫差赦免越王归国。夫差有所动心。伍子胥得知,大吃一惊,急忙入内进谏,说:“昔夏桀囚禁了叛臣商汤而未诛,商纣王囚禁了叛臣周文王而未杀,结果夏桀被商汤流放,商纣被文王杀死。倘今囚禁越王而不诛,必然重蹈夏、商覆辙。”伯嚭反驳说:“纣、桀都是有名的暴君,怎能将之与大王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夫差又有些犹豫,将赦免勾践之事搁置下来。
勾践得知事情又陷入僵局,心急如焚,与范蠡商议如何行动。范蠡又派人给伯嚭送去大量礼物,打探消息。伯嚭无意中透露出夫差生病在床,已逾三月。范蠡估计夫差病情即将好转,遂向勾践献计,让他去探视夫差,以获得好感。伯嚭将勾践带到夫差卧榻旁边,正好夫差大便刚完,勾践就请求夫差让他品尝其粪便,以探查病情。夫差很是诧异,勾践不由分说,仔细查看了粪便颜色,又拿了一些放在口里品尝,说大王病即将痊愈。夫差问其如何得知?勾践回答说:“臣曾学于医师,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生,逆时气死。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是顺时之气。所以知之。”夫差大为感动,连称“仁哉勾践,仁哉勾践”。
不久,夫差果真病愈,大为高兴,感叹勾践对自己的忠心,在文台设宴款待勾践君臣,吴国群臣也全被邀请赴宴。此次宴席上,夫差让勾践换去囚服,穿上整齐的衣冠,安排他坐在贵宾所坐的位置,其他大臣都围坐两边,以显示对勾践的尊重。伍子胥见夫差如此尊戴囚徒勾践,忿恚不已,坚决不入座席,拂袖而去。伯嚭乘机说:“今日入席者全为仁义之君,不仁者逃。相国(即伍子胥)系刚勇之人,大概是自觉惭愧,无脸入席吧。”夫差点头称是。席间,勾践、范蠡频频举杯,祝贺夫差病愈。夫差大喜,尽醉而归。
伍子胥所以离席,是气愤不已,又考虑到不能在席间当面指责夫差。次日一早,他迫不及待地奔入宫内进谏,说昨日勾践的表现大王看得清清楚楚,臣听说有狼子野心者必用美辞掩饰,大王喜闻阿谀奉承之词,而丢弃了先王遗嘱,不思后代之患,就如纵毛炉炭之上,希望不焦,置卵千钧之下,希望保全,定然不能,还望大王能迷途知返。
夫差为勾践的表演迷惑,又为伯嚭的谗言蛊惑,见伍子胥又来絮叨,不耐烦地指责伍子胥说:“寡人罹病三月,没有听到你的一言相慰,是你不慈;没有进献一口我喜好吃的东西,是你不仁;作为臣子,不仁不慈,怎能忠信?勾践兵败,还能亲自作奴侍奉寡人,是其义;寡人有疾,亲尝寡人溲溺,是其慈;尽取国中之宝呈献吴国,不思故土,是其忠信。若寡人听信于你,诛杀勾践,固然让你大感快意,寡人遭你愚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伍子胥案 四(3)
伍子胥见夫差如此忠奸不辨,急火攻心,力争道:“大王何其反也。老虎俯身是为了捕获猎物,鱼因为贪饵才被钓上,雉因为迷惑彩绸才被网住。大王以勾践归吴为奴为义,以尝溲溺为慈,以献宝物为仁,也是鱼、雉之类。今勾践入臣于吴,是其阴谋太深,故意作出服贴的样子,欺惑大王,尝大王溲溺是俘获大王仁心。勾践故意将吴国夸得强大富足,是让大王解除戒心,骄傲自大,放松警惕。臣不敢独自逃命辜负前王的宠信,一旦社稷成为废墟,宗庙陵夷,后悔晚矣。”夫差无动于衷,冷冷地对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