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唐神探团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大唐俏神探》作者:懒散的七帝【完结】

正文 楔子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二月,长安城内血雨腥风,刚刚镇压的一起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谋反案件,令京城的皇族宗室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中。时任太尉的国舅长孙无忌利用这一次谋反案排除异己,诛杀所有对新任皇帝李治有威胁的皇室宗亲,其中制造的最大冤案,便是吴王李恪。

李恪为太宗皇帝李世民第三子,文治武功皆不俗,因此甚得太宗皇帝欢喜,常称类己,有意立为储君。然而太宗皇帝千算万算也未有算到,他的这一厚爱为李恪埋下了杀身之祸。

当时战功赫赫,权倾朝野的国舅长孙无忌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四子李泰被贬后,决定扶持嫡皇子中仅剩下的九子晋王李治,因此联合亲信朝臣力挺李治。

也许是长孙无忌的干预,又或者是对已故贤后长孙皇后的怀念,还或许是李恪身上那隋唐两代皇室的特殊血统,李世民最终放弃李恪,选择了李治为继承人。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继位,天下看似大定,然李恪在众臣心目中仍然威望很高,长孙无忌一直视李恪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恰逢驸马房遗爱谋反,因其妻高阳公主与李恪交情非浅,故以此为由,诬陷其为同谋。

这一年春,二月,甲申,李治下诏谋反案主犯房遗爱、薛万彻等皆斩,而受连座之罪的皇叔李元景、吴王李恪,连同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并赐毒酒自尽。

狱中,吴王恪临刑前,怒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

大理寺。

大理正盛宣煜面色沉重地翻阅着桌上关于吴王恪的卷宗,逐字逐句地推敲着,越是往下看,就越是心凉。烛光下,他年轻而俊美的容颜因着这政治阴谋而阴云密布。

吴王恪,那个儒雅睿智、文武双全又亲和的人,曾经是他心目中偶像,可如今……

他始终不信吴王会参与谋反,他好想为他做些什么,可是他只是一个从五品下的小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善保留这些有问题的卷宗,在上面注明自己的看法,期待着日后圣上下旨重审时能为吴王恪洗刷冤屈。

轻轻地提笔,他在卷宗上批复着大理丞关于吴王四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的量刑,改死刑为流放。既然是在他能力范围内,他就要为吴王保留血脉。

烛火忽闪,门被推开了,盛宣煜抬眼望去,是大理卿赵擎宇。

赵擎宇五十来岁,精明而老练,目光敏锐,他只瞟了盛宣煜一眼,便已知晓这小子在干什么了。盛宣煜是他最得意的手下,身手不凡,头脑灵敏,又为人正直,因此年仅十八岁,他便推荐他成为了大理寺仅次于自己与少卿的大理正。可是盛宣煜有时也是固执的,比如吴王的案子。

“参见大人!”盛宣煜立即放下手中的笔,跪地行礼。

“起来了吧!”

“是!”

“这么晚了,还想着为吴王的案子翻案啊!”

“大人!我……”盛宣煜不安地低下头,他知道他的行为已触怒了大理卿大人。十日前,赵擎宇便已责令他不要再管这个案子了,如今他仍然偷偷查阅,显然是没有把赵大人的命令当一回事。

原以为赵擎宇一定会勃然大怒,怒斥他抗命之罪,却没想他只是轻叹一声,语重心长地对盛宣煜说:“阿煜啊!你还年轻,什么都不懂!你以为本官不知道吴王的冤屈吗?不!这案子从送到大理寺的第一天起,本官就知道吴王是被诬陷的。可是我们能做什么呢?这是皇家的事,我们又有几颗脑袋敢拂逆皇上和长孙大人的意思?”

“可是……”

“别可是了,如果你不想妄送性命,这件事就收手吧!别忘了,我们就是长孙大人的门生,你有今日也是全靠了长孙大人的提拔。吴王已经死了,你就算同情他,也到此为止吧!”

盛宣煜无奈地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赵大人的话是为他好。

这时,赵擎宇的目光留意到台案上的那批有红字的卷宗,从黄色的封皮上,他立即知道那是今日呈上来的关于吴王四子的卷宗。快步走上前,他拾起卷宗,目光停留在上面的那几个红字上。

“大人,”盛宣煜慌忙解释,“下官觉得……吴王的四子罪不该死,流放岭南较为适宜。”

赵擎宇轻轻合上卷宗,微叹一口气,说:“就按你的意思吧!”

盛宣煜没想到他竟然会这么容易就答应了,顿时大喜,说:“谢大人!”

次日,吴王四子便被押往岭南,却不想,十日后,传来吴王幼子十岁的李璄在途中失踪的消息。消息传到长安后,长孙无忌大怒,立即下令全力搜捕,然而在接下来的七年内毫无收获。李璄失踪案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

注:大理寺:九寺之一,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