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一个儿子,您不仅没有好好管教,还默认了他的暴虐。另外,在整治腐败上,您是从重从严的要求大明的官吏,但对于您的儿子们却是姑息放纵。这样不以身作则的反腐根本不会得到官员们的尊敬。”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他不喜欢这样的提法。
“之前连接到诸葛丞相的时候说过,人丞相的最大人格魅力就是公平公正,这份公平公正包括了他自己,所以蜀地的百官才如此敬服。”萧盼盼顿了顿,“当然,不是谁都能当圣人的,历朝历代和您有同样做法的皇帝和达官贵人多了去了,只是您的事迹格外突出而已。”
朱元璋不爽的哼了一声,同时也听出了萧盼盼的话外音,于是提问道,“为什么格外突出?”
“因为您得罪了整个以庶族地主为根基的文官集团。”萧盼盼伸出了一根手指,”以文人士大夫们的视角来看,您首先搞了一个明承唐制,并没有去恢复宋朝的那套,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治国理念,这是他们的第一个不满。”
萧盼盼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第二个不满在于,您没有去遵循蒙元时期最受他们欢迎的包税制,而是花大力气清点了国家的土地,人口情况,尽可能的想把自己的手深入到基层治理去,然后还弄了一个鱼鳞图册。这就让当惯了土皇帝的他们很不舒服了。”
朱元璋冷笑了一声。
“最后就是您对他们的态度,怎么说呢?过于苛刻,用典过重。外加上后来的满清助推,你的形象就逐渐变成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屠夫。”
说到这,萧盼盼让小三三调出了朱元璋的两张画像对比图。
一张是元末明初的画家,赵原画的那张圆脸威严的画像,一张是他被抹黑后的鞋拔子脸画像。与此同时,光幕里还响起了那段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看见这两张画像,听见这段歌谣,朱元璋破防了。要不是马皇后在一旁安慰,他真的会找个文人来杀一杀,出出气。
“一个愿意对老百姓好的皇帝,是必然要被文人士大夫抹黑的。”萧盼盼定调到,“这幅抹黑的画像和这首歌谣,都是满清时期流传出来的,也就是说,对您的抹黑从大明建立到满清灭亡,甚至到今天都没有停过,而抹黑的主力都是同一批人,汉奸文人集团。”
朱元璋强压着自己的怒气。
“关于歌谣的内容,当然也是假的。”萧盼盼解释道,”由于凤阳是您的老家,在大明建立后那里被定为了中都,为此您对那进行了免税,免役和大移民,同时还推行了很多支持开荒的优良政策,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百姓也实现了安居乐业。”
听到萧盼盼的话,一众生活在凤阳的老百姓们本来悬着的心,安定了下来。
“另外,您和文官,特别是南方文官结下的梁子还没有完,这主要体现在您的治国方针当中,比如……”
“别说了!”朱元璋最快速度的给出了反馈。
萧盼盼一愣,然后联想到后来这位洪武皇帝的做法,她识趣的闭了嘴。毕竟她个人是赞同朱元璋的政策方向的。
“我们回到双标的问题上来。”
萧盼盼的话锋突转,让一众明初的文武官僚们心中一颤,他们猜到了这是皇帝让萧盼盼停止了关于国策方面的说明,顿时间巨大的不安占据了他们的全身,特别是被点了名的南方官僚们。
“您为什么会有这样分裂的做事方法呢,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本质上还在于您作为一个老农民的天然局限性。比起其他的帝王,您最大的特点在于,把自己的这种老农心态投射到了整个国家的治理层面当中。”
“您比起任何其他的帝王都更深刻的认为,这个国家是您的私产。您首先要把这份私产传给您的大儿子,接着要让自己其余的儿子,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至于武勋和官僚,在您的眼里大致就是家里的护院和管家。”
“哼!”朱元璋重重的哼了一声,他不觉得这样想有什么错。
“所以,这就要说到您的另一个负面评价,老农思想带来的历史局限。”萧盼盼顿了顿,“糟糕的商税政策,稀烂的货币政策,天真的户籍政策,开历史倒车的海禁政策,还有那个自以为是的皇明祖训。”
朱元璋现在只觉得额角直跳,这是在报菜名吗?
“您是当世天下最聪慧的人,您拥有着整顿天下,复兴天下的能力。但您的眼界,您的思维,您的文化底蕴都不足以让您成为一个,能制定百年国家大政的哲学家。”
哲学家?朱元璋品味着这个称号。
“您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运作的底层逻辑认识并不清晰,所以您一厢情愿的制定了一系列所谓的祖制,这些祖制最后都成为了掐死明王朝的腐烂巨手。”
听见这种对朱元璋毫不客气的评价,一些士大夫们总算是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