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红楼如玉君子女主有几个 > 第34部分(第2页)

第34部分(第2页)

因此必须要想好一个切入点,既不能触及阅卷官的利益,又能讨好皇上。可是这等鱼与熊掌兼得的好事哪有这么容易,林海冥思苦想了很久还是不得思路。

突然林海眼睛亮了起来,要增加国家税收,一般的答案无外乎开源和节流,增加税收项目等等。但是这些办法,只能收一时之效,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而且要多增加了一下纳税项目,又是小老百姓遭殃了,很容易引起暴动,前朝可不这么着比推翻的吗?因此这条方法,一般不是到了最后,一般有点智商的皇上都不会用这一条的。

但是有一点却可以利用起来,如果写得好的话,倒也不失为一篇佳作,最重要的是,既没有触及朝廷重臣的利益,在皇上的眼中,这样的说法也不是空谈,很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林海的办法和简单,就是鼓励商业。只要商业发达了,必然会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反过来能刺激农业的发展。当然,如何使得商业发达,必须要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干吏来实施才行。纪云也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可行性,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流程。

当然,封建社会奉行的是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把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一环。纵观历朝历代,除了元朝,无不是重农轻商。尤其在少数几个朝代,商人的地位更是低的不能再低。商人再有钱,出门都不能穿丝绸,只能换成粗衫。商人的政治地位,还在农之后。当然,就算是在重商的元朝,也不知真正意义上的扶持商业。只是元人扶持色目人经商,成为统治阶级敛财的工具。

古代轻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人属于流动人口,而古代的户籍都是相对固定的,不然不易于管理。户籍制度的改革,便是在现在都还是处于摸索状态。

因此,林海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商人可以为国家带来的税收,实际上远远大于农耕税收,更没有敢写什么提高商人地位的事。而且商业只不过是提了那么一点点,林海根本没有打算通篇写商业,他不过是略略了写了三百字左右,便开始写自己真正的主意——海上贸易,再准确的说就是收海关税。

本朝并无海禁这一说,对外政策相对也比较开放,要不然,海贸也不会那么发达,广东福建等沿海的省份,更是经常有外国人过来,东西方的交流其实也挺频繁的。甚至有个来自苏州的举子居然还是个基督教徒。

江家的三老太爷,曾经把持了漕运几十年,虽然是在内河,但是对于海贸的事,还是要比林老爷这种一直都在北方混的人,知道得多。前些年,三老太爷因为夺嫡的事,将漕运交出去后,就回京养老了!林海曾经也厚着脸皮上江府,请他讲讲这方面的事。

因此林海对于本朝的海贸,还有广东福建等沿海之地的繁华程度贸易程度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凤朝虽然很快的结束了战乱,但是北方还是有鞑子不停骚扰的,加上西方南方也不怎么太平,因此无论是风太祖还是先帝,都没有怎么重视海贸这件事。

林海之所以想到这点,那是因为苏州林家也是有自己的船队出海的,林海家里很多的西方事物都是苏州那边出海得了,逢年过节送过来的。加上林海又不是真正的这个世界的人,当然明白海贸的好处。

但是饶是如此林海也同样不敢多写,因为江家可有好多世家组船出海,林海虽然提出了收海关税的概念,但是却没有写出具体要收税的数据,当然那个怂恿皇上经商,开什么皇家商团的事就更不敢写了!

只不过是从明面上分析了设置海关收海关税的好处。比如说地区差异,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可以组建商船专门卖他们所需要。还有自汉朝以来,就一直享誉古今的丝绸、茶叶……

借用古书今论,名人圣言,时事考证,再借一点前世所知道的有用经验,结合当下的朝廷现状,总算把这篇文章做好,待礼盒誊抄完,才察觉四周的学子们大多已经停了笔,偷偷瞥了眼金龙宝座方向,皇帝似乎也已经离开。

到了黄昏时分,收卷工作开始了。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收卷完毕。皇帝再次出现,诸位学子又是一番跪拜,待出了大殿,林海发现一些学子肩膀还在瑟瑟发抖,见到这种情况,他不知道这些学子答题时,捏笔的手有没有发抖。

出了宫门,众位学子们互相客套一番,才各自离开回家。

ps:

大家清明节快乐!蓝蓝今天提前更新完成。  感谢尘丶小兮丨童鞋的粉红票,第五张了哟!感谢mumianhuak童鞋的打赏,虎摸之!

VIP卷 第八十一章 探花

殿试之后;总要等个三天左右;最终结果才能出来;毕竟,三百份试卷,八个阅卷官,每人都要看一遍;一张卷子虽然说只有一道题目;但是却差不多有一千到两千字左右;而且还不能跟人家看小说一样;草草看过,格式要看,字体要看;当然,内容也要看,总不能冒出一篇非主流不和谐的文章出来。因此,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因为殿试只糊名,不誊抄,也能给阅卷官一些余地,虽说用的都是行书,但是学行书的人里面,也不过出了个王羲之而已,其余的哪怕是摹写《兰亭集序》,也是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的。因此,遇上那份考卷上的字迹比较眼熟的,就比较容易沾光,在不引起别的阅卷官反弹的情况下,可以打个好评,多个好评,就很有可能让考生的名次往上提那么一点。这么一点,就有可能从同进士变成进士,虽说只是一个字的差别,但这上面实在是差大了。

而且这年头,刻薄一点的人,将同进士与如夫人相提并论,同进士升迁的难度,纵然不比如夫人扶正,但是也简单不到哪里去,总要比进士出身的要差上半筹,起步就落后了,上去得也比人家慢,这也难怪,即便是混得好的同进士很多最终也就只好在五品左右止步了,更多的,没准都要到告老还乡的年纪了,还只能在七品县令的位置上蹉跎呢。而与此同时,他们的那些作为进士以及进士及第的同年纵然没有入阁,很多往往也已经是中枢数得上来的高官了。因此,哪怕是一个相对中上的评价,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第二天,读卷官和监试王大臣等齐集文华殿内,评阅试卷。一共是三百多份试卷。每份试卷平均一千余字。也就是说,每个读卷官每天的阅读量,要达到惊人的三十余万字。

这些考官要是放到现代,当网站的编辑,肯定是得心应手的。最起码的阅读量在哪里搁着。

八个阅卷官辛苦了两天,这才将三百份考卷都看完了,然后,便开始挑选考卷上画圈画的最多的,若是一样多,再看别的评价。最终挑出了十份来,准备呈送到御前。

皇上自然不会把每一份答卷都细看,所以待答卷呈上后。便率先翻起前三名的来。翻完三分后,满意的点点头“前三名就按着这个顺序好了!”在场的官员忙应下,还是又阅了几份二甲前几名的答卷,略换了些位置后,便没有再看下去。他重翻出排名第一的卷宗,想要看看答题者的名字,这一看,竟是笑了起来“朕倒是想着是哪家孩子能有如此见识,原竟是这家的,这倒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接着又细细的品味起来。突然皱了皱眉头“虽说是少年英才,但可别成了伤仲永,既然会试是第三名。便将点他为探花好了!”

在场的众人一愣,虽然说历朝历代是有时候,为了防止年轻的进士,年少气盛成了伤仲永,而刻意打压了他的名次。但是这种事情多半是发生在乡试、会试,一般殿试是不会打压的。

而且第一名的试卷他们也都看过。可以说第一名当之无愧,这会这样,难免让人觉得有失公允。公正不阿的魏成励大人第一个站出来道:“皇上不可,此人可有经世之才,就算是年幼一些。只要略微的磨练一下便可担当重任,再者自古‘武无第一文无第二’皇上如此做法,传出去了,难免会被人污垢。”

“甘罗十二岁当宰相,还不是昙花一现罢了!此人年纪尚小,朕怕如此荣耀降于他,他会受不了的,好了魏爱卿不必多说,就这样吧!”皇上说完,合上卷宗,走了!

因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当朝殿试也是糊了考生名字的,所以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位不知道算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