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安安不喜欢苏乔还有另一个原因。
阳南大学有不少来自上海本地的学生。在校园中,很少看到两个外地同乡的同学用家乡方言来交流,但也几乎看不到上海同学用普通话来交流。上海同学之间,大家心照不宣的都会说上海话。在外地,从小学开始学校就推广普通话,但在上海,似乎上海话才是属于大家的语言。上海这座城市包容了各地的人群和文化,却始终对上海话保留着一种骄傲的执着。如同一根无形的脊柱,支撑起了这座城市本土原生的世俗文明。
路安安虽然在上海出生,但因为父亲不是上海人,她家人平时也都用普通话交流。这让她在上海同学中显得有些另类——她虽然能大致听得懂上海话,但一开口,变扭的口音就在她和上海本地同学之间划上了一条若有若无的线。大一时候路安安和另外两个同学被分到一个大作业,不巧另外两位同学都是上海人,其中一个就是苏乔。路安安看到苏乔和另一位同学用上海话聊的眉飞色舞,回头一对着她,又切换成了普通话,连表情都换了一副。这让她对苏乔更是反感。
平日在宿舍里,路安安就没少吐槽过苏乔,申思也只能一笑置之。
“这有什么,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啊。”申思反击道。
人就是这样,同样是美好的事物,如果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那最多也就是羡慕,但不足以产生非分之想。但是,如果美好的事情就在身边,羡慕中就难免会滋生中一些微妙的嫉妒。
申思欣赏苏乔,也羡慕苏乔。但她又不得不承认,内心深处,她对苏乔是有一些嫉妒的。很多别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在苏桥身上却显得轻而易举。尤其是在诸如奖学金申请这样的场合,苏乔似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吸引在场所有人包括评委的目光。
知道这个奖学金只有一个名额的时候,申思是过犹豫的。但天生不服输那股劲,让她决定试一试。毕竟,尽自己的全力尝试过了,哪怕失败了,也不会让自己有遗憾。在她成长过程中,那些让至今遗憾无法忘怀的事情,并不是曾经遭遇过的失败和挫折,而是那些她明明可以尝试却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的事情。
每一个候选人都牟足了劲,在评委面前展示自己。但当苏乔上场答辩完以后,前面的人都显得有些逊色了。苏乔的父母对她要求非常高,在文艺活动以外,从来没有落下学业。她托福接近满分,每年都会出国参加游学夏令营,一口流利的英语带着美式英语的发音,已经征服了很多人的耳朵。最不用说ppt上展示那些无懈可击的社会活动经历,光是台上那种自信优雅的仪态,回答评审问题是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态度,足以把其他候选人都衬得黯然失色。既优秀,又努力,说得就是苏乔这样的人吧。
申思看着在场评审们频频点头,有个外部评审还凑近身边的学院老师耳语了几句,看得出来对苏乔的表现非常满意。这也难怪,换成是自己,无疑也会将这一票投给苏乔。申思低下头,咬了咬嘴唇。
结果已经毫无悬念了,申思一边听着,一颗心随着苏乔起伏的语调缓缓下下沉,坠入没有光亮的海底深处。
虽然输给苏乔,申思并不意外,但是输挫败感毕竟很不好。
申思走出会议室,看到手机有一条未读消息。是路安安发来,“加油!加油!加油!”。很符合路安安的风格。虽然结果已定,看到短信,申思的心里流淌过一股细细的暖流。
申思回了一句“刚刚结束,无缘。”
她收起手机,抬头差点撞上面前走来的人。
“不好意思。”申思连忙侧身退到走廊一旁。
“你是叫申思吗?”面前的人却停了下来。
申思记得他是一家律所的高级合伙人,也是这次奖学金评审的评委之一。律师身形清瘦挺拔,目光犀利。他话很少,但提问时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他也问了申思对于最近一则社会新闻的看法,所以申思印象很深刻。
但这会儿并不是在评审的现场,申思也不似刚才那般紧绷了,她微微笑着回应道,“是的,我是申思,马律师您好!”
此刻律师也没有在会场的严肃,颔首微笑。
“刚才表现很不错,我印象挺深。看得出来,你是个聪明好学,又很踏实的学生,继续努力吧。”
申思知道这大概是客套之词,但是律师的话多少给了她些许安慰。
“对了,如果你对刑事诉讼业务感兴趣的话,暑期可以来我的团队实习,这是我的名片。”
律师掏出名片夹,递给了申思一张名片。
这无疑是意外之喜!申思没有想到,原来自己的表现,是有人看到的。
申思和律师道了别,心情已好转了大半。还没走初法学楼门口,她就看到路安安骑着个自行车飞驰过来。
路安安在申思面前停了车,拍了拍后座,“上车,我请客。”
“好啊,难得享受一下你后座的待遇。”申思说着,就不客气地坐了上去。
“校门口新开了一家过桥米线。我已经帮你考察过了,特别好吃,咱们走。”路安安一边踩着脚踏板一边说道。
路安安知道申思并不想多讲答辩的事情。她虽然不能理解申思有时候接近固执的自尊心,但是她知道此刻的申思需要有人陪伴。她也清楚地知道,如果两人互换一下,此时申思也会毫不犹豫地陪伴在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