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弥留之际电影 > 11皮博迪(第1页)

11皮博迪(第1页)

安斯终于心甘情愿地派人来请我的时候,我说:“他折磨她的日子总算到头了。”而且还说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儿呢。我开始有些不情愿去,因为说不定我能做点什么,也许能把她拉回来,上帝保佑。我心想,也许天国里跟医学院一样,都有某种同样愚蠢的道德观。我还琢磨这一次请我的会不会依然是弗农·塔尔,生命垂危才来请我,这正是弗农一贯的做法,尽量替安斯省钱,就像他在花自己的钱一样。可是当意识到天色这么晚了,又看见天空风云变化的征兆,我便明白,请我的不是别人,一定是安斯。我知道,在狂风暴雨来临之际还需要请医生的人,只会是个倒霉透顶的人,而且我知道,这人要恰好就是安斯,等到最后才来请医生,必定为时已晚。

我到了泉边下马,又把马拴好,太阳已经西沉,落到一大片乌云后面。那乌云像是一道头重脚轻的山峦,仿佛是一大堆燃烧未尽的煤渣倾倒在那儿,空气中一丝儿风也没有。隔着一英里远的地方,我就能听见卡什锯木头的声音了。安斯站在道路上方的悬崖顶上。

“马在哪儿?”我问道。

“珠尔骑走了,不在,”他说,“反正,别的人谁也别想治服那马。我看,你得自己走上来。”

“我,两百二十五磅的体重,自己走上去?”我说,“要我爬上这要命的悬崖绝壁!”他站在一棵树旁边,一动不动。真糟糕,上帝造物出了错,让树木有根,却让本德仑一家人长了腿脚。要是上帝将两者倒换一下就好了,那就不用担心这一片土地上的树林有一天会被砍伐殆尽,或者别的地方也一样。“那你打算叫我咋办?”我问,“让我待在这儿,等乌云散开,大风把我卷到别的县去?”就算是骑马,爬上坡,穿过牧地,登上山岭,到达住房,我也得花十五分钟。通向悬崖绝壁的小道像条胳膊弯来拐去。安斯已经有十二个年头没进过城了。而当初他老娘是怎么爬上山生下了他的?生了他这个不肖子。

“瓦德曼拿绳子去了。”他说。

过了一会儿,瓦德曼拿了根拉犁的绳子出现了。他把绳子的一端递给安斯,自己一边走下小道,一边放开绳子。

“你得紧紧拽住绳子,”我说,“我已经在账本上记下这次出诊,不管我上不上得去,我都会照样收你诊费。”

“我拽紧了,”安斯说,“你上得来的。”

真该死,我怎么就不明白应当立地住手。七十岁的人了,两百多磅的体重,还被人用绳子沿着那鬼山头拖上吊下。我看是自己非要在账本上凑足五万美元的死账之后才肯住手。“你老伴安的什么心,”我说,“偏要在这鬼山顶上生病?”

“很对不起。”他说,一边松开绳子,随手扔在地上,转身朝屋子走去。山顶上还有些微日光,跟硫磺火柴头的颜色相仿。看上去那些木料像是一根根硫磺色的板条,卡什头也没回。弗农·塔尔说卡什把每块木板都拿到窗前,让他娘看个清楚,说一声行。那小男孩赶上了我们,安斯朝他回过头,问道:“绳子在哪儿?”

“就在你刚才扔下的地方,”我说,“不过你不用操心那绳子,我还得靠它下山崖的,我才不想在山上遭遇暴风雨呢,要是遭大风卷起,不定会吹到多远的地方去呢。”

那丫头站在床边,替她娘扇风。我们进屋的时候,她转过头来看着我们。十天来她一直像死人一样。我想这么长一段时间不死不活已成为安斯生活的一部分,她要想改变也怕不行了,如果死能算是一种改变的话。我记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相信死亡是一种肉体现象,现在我可知道死只是一种精神作用——亲人们失去死者的精神作用。虚无主义者说死亡是终结,原教旨主义者却认为是开始,而实际上,死亡不过如同一个单身房客搬出公寓,或者说一个家庭迁出了城镇而已。

她看着我们,仿佛只是她的眼睛在动,眼睛不是用目光或者感觉来接触我们,而是像从皮管子里流出的水,接触的一刹那,那水又似乎与管子口没有关联,仿佛从未在管子里流过似的。她全然不看安斯,只是看着我,然后又看看小男孩。她盖在被子下面,身子瘦得还不如一小捆枯柴。

“嗯,艾迪大姐。”我说。那丫头没有停止扇扇子。“你好吗,大姐?”我询问道。她躺在那儿,瘦削憔悴,头靠在枕头上望着小男孩。“你可挑了个好时候让我到这儿来,马上就会有暴风雨呢。”接着,我叫安斯和小男孩到外面去。小男孩离开房间时,她还望着他。除了眼神,她全身丝毫未动。

我出来的时候,安斯和小男孩还待在门廊里,男孩坐在台阶上,安斯站在一根柱子旁边,身子没有靠在柱子上,两条胳膊下垂着,头发像团乱麻似的翘在头上,活像只落汤公鸡。他转过身来,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我。

“你干吗不早点儿请我来?”我说。

“不巧啊,遇上这事儿又那事儿的,”他说,“先是我玉米地里的事,后来又是孩子们想干点什么,杜薇·德尔一直在好好照看着她,乡亲们又来了,主动要帮干这帮干那的,等这些事儿完了,我才想起——”

“该死的钱财,”我说,“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我担心有人付不起诊费?”

“不是舍不得花钱,”他说,“我只是老在心里犯嘀咕……她多半是要走了,不是吗?”那淘气的小男孩坐在最高一级的台阶上,在硫磺色的光线下越发显得瘦小。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有一个毛病:样样东西——天气,以及别的一切,都拖拖拉拉的。同样,我们的大地,我们的河流,粗野,混浊,缓慢;生出来的人,人的生活方式,贪得无厌,闷闷不乐。“我知道的,是那样的,”安斯说,“前前前后,一直以来,我心里都清清楚楚,她一门心思就是要去。”

“这也算是桩好事吧,”我说,“只不过有点儿——”小男孩穿着褪色的干活的衣服,我出来那会儿,他望了望我,又看了看安斯,现在他谁也不瞧,只是呆坐在那儿。

“你对她说了吗?”安斯问。

“干吗要说,”我说,“这不活见鬼吗?”

“她一定知道的,这我清楚,她一见到你来就会明白,就跟白纸上写黑字一样。你完全没必要告诉她。她的心思——”

那丫头来我们背后叫了声“爹!”我看了丫头一眼,看见了她的脸色。

“你赶快去看看。”我说。

我们进入房间时她正望着门口,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那目光像是油灯在油尽之际的闪亮。“她要你出去。”丫头说。

“哎,艾迪,”安斯说,“他不是大老远从杰弗逊赶来给你治病了吗?”她望着我,我能感受到她那目光的意味,像是在推我。这种目光我在别的女人那里见过,她们用它把怀着同情和怜悯的人、真心来帮忙的人从房里驱走,一边却眷恋自家养的一些不管用的小畜生。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出人意外的”91爱意吧:这是一种自尊心理,一种狂热的欲望,人们用来掩盖与生俱来的赤裸状态,人们进入手术室要面临的状态,人们又顽固不化、愤愤不平地被带回泥土的状态。我离开了房间。门廊那边,卡什的锯子不紧不慢地发出呼哧呼哧的锯木声。不一会儿,又听见那丫头叫卡什的名字,声音刺耳又响亮。

“卡什,”她叫道,“叫你,卡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