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目录pdf > 第29部分(第2页)

第29部分(第2页)

是编惟解《上、下经》,大旨谓圣人作《易》,使学者研究卦爻,推吉凶悔吝之由,以知进退存亡之道。故孔子称假年学《易》,可无大过。至於求诸卜筮以决从违,乃为常人设,非为君子设也。故其说扫除图学,惟玩六爻。然皆随文生义,未能融会贯通。其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句为汉儒言谶纬者所窜人,更主持太过矣。

△《易象约言》(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书诠释文句,颇为简明。惟《自序》言考究先儒更定诸本,而从其是者,然以《文言》分上下而《彖辞》、《象辞》反不分上下,又每卦《彖辞》以卦名割系卦画之下,每爻又於句中截断,体例似皆未允。至於《参同契》称“日月为易”,虞翻注虽亦引之,然核以《说文》“易”字,实不从日月。今其末册既以悬象著明,画◆为图,而又以此字大书於卷首,据为宗旨,亦泥古太甚也。

△《易经提要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徐铎撰。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载《经》文,第摭古今论《易》之语。前有《总义》一卷,又《图象》一卷,皆不载其图,惟存其说。馀各分卦分章,第取总括大意而止,故以《提要》为名焉。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其《凡例》云:“专为课子而成,故以行文之体为讲书,使孺子易於记诵。”又云:“是书专奉朱注。”《自序》又称:“取之方氏《时论》者十之二三,不敢隐其所自。”其大旨尽是数言矣。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焉。

△《周易辑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瓒撰。瓒字《禾离》霑,全椒人。是书成於乾隆庚申。不言《河》、《洛》,亦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蔓。惟逐句诠释,词义虽洁净而未精微。

△《周易读翼揆方》·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梦逵撰。梦逵字中伯,常熟人。乾隆壬戌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是编不取陈抟《先天》诸图,深有考证。惟谓孔子作《彖传》以释《彖辞》,作《爻传》以释爻辞,世所称《小象传》,乃《爻传》非《象传》,当附《彖传》之后,而《大象》则另归《系辞》之后。用吴仁杰本而变之於历来诸本之外,自为一例。谓《经》文经孔子作《传》,后人岂能加毫末,故但释《传》而不释《经》。於诸家《易》解之外,亦自为一例。其论揲蓍,左扐得一得三为奇,得四得二为偶,亦不同於旧解。皆自我作古之说也。

△《易深》·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伯政撰。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

是书以为图画皆出太昊之世,卦数生於《河图》,蓍数生於《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卦变及变占之法。其论卦变曰:“重卦自具两体。凡《传》称上、下者,如乾下乾上、震下坎上之类,凡称进退、往来、内外者,如《乾》九四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及《否》、《泰》反其类也,《泰》之小往大来《传》曰内阳外阴,《否》之大往小来《传》曰内阴外阳之类,皆《易》例之显而易见者。又刚柔之称有以爻言者,有以卦言者,以义求之,皆象明理显,无取於卦变之穿凿。”其论变占曰“《启蒙》所论,依傍《左》、《国》,参以己意。其实卜筮以衍忒,宜各随其人、其地、其事、其时而推衍之,乃能旁通其变,曲畅其情,未可先为例以拘之。《左氏》卜筮之法,如秦伯伐晋,卦遇《蛊》,是六爻不变之卦,而其占全不用《彖辞》。孔成子筮立君,卦遇《屯》之《比》,史朝以灵公名元,即以‘元亨’属之。孟絷弱行,即以‘利居贞’属之。皆非系辞之本旨”云云,其言甚辨。然所论有合有离,不能一一精确也。

△《易经讲义》·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苌仕周撰。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是书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於卦变辨之尤力。大旨谓“凡卦有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凡《彖传》言上下往来者皆虚象耳。大概在内卦曰来,在外卦则曰往也”云云,其说与魏枢《东易问》同。

今按《贲》言“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噬嗑》、《涣》俱言“刚柔分”,分者是合而分也,不用卦变自《泰》、《否》之说,亦当用卦本《乾》、《坤》之说,方於分字之解有合,以《泰》、《否》即《乾》、《坤》也。今但云柔在下为来,刚在上为往,三阴三阳为平分,恐可以解上下往来,而不可解分合也。

△《周易析疑》·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兰皋撰。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武进人。是书初刻於乾隆甲子,至己巳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之,是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其谓卦必先分而后序,不用古文十二篇之说,盖从萧汉中《读易考原》。其《系辞》以下略不置解,则用王弼例也。

△《易说存悔》·二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

国朝汪宪撰。宪字千波,钱塘人。乾隆乙丑进士,官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是书大旨谓学《易》期於寡过,欲过之寡,惟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日趋於吉。故以“存悔”颜其斋,因以名其《易》说。盖即耿南仲《周易新讲义》以无咎为主之意。所说唯《上、下经》而不及《十翼》。前有《拟议》数条,讥自汉以来儒者说《易》之病在调停《经》、《传》。文王作《彖辞》,今不求诸《彖》而执《彖传》以解《彖》,是有孔子之《易》,无文王之《易》矣。周公作爻辞,今不求诸爻而执爻传以解爻,是有孔子之《易》,无周公之《易》矣。孔子作《传》,多取言外之意,当别为孔子之《易》,虽述而实作云云,亦朱子不可便以孔子之《易》为文王之《易》之旧说也。夫《传》以翼《经》,必依《经》以立义,故《释名》曰:“传,传也(案上传字去声,下传字平声),以传示后人也。”朱子作《诗集传》,不能不依《诗》立义。即分《大学》为一《经》十《传》,亦不能曰此曾子所传孔子之《大学》,此门人所传曾子之《大学》也。

何至於《易》乃曰孔子之《传》必异於文王之《经》乎?

△《易义便览》·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

国朝向德星撰。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是书前有乾隆丙寅德星《自序》,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附采《大全》、《蒙引》、《存疑》诸说,取初学易於循省,故以《便览》为名。其卷首六十七图则德星因旧说而推衍者也。

△《周易集解增释》·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仁浃撰。仁浃,秀水人。是书前有乾隆戊辰《自序》。首八卷载诸儒传授及王氏《略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