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知道那些英国着名作家的作品,但对英国的文化所知不多,谁没事研究那个啊,那是专家学者的工作。
由于会和英国王室接触,社交礼仪不可避免。
倒不是说按照他们的礼仪来,只是要弄清楚哪些东西让他们避讳。
既然要和英国的学者交流,不能连人家的文化都不了解,至少提到某个人物的时候有印象,知道是干嘛的。
这六位作家里,林子轩最为年轻,是小字辈。
其他五位都是华国作协的领导,年纪有五六十岁,在国内文坛具有影响力。
此次出访由文化部副部长带队,规格不低,不少作家都想参与进来。
人生在世,逃不过“名利”二字,这些老作家或许不在乎钱,但在乎名声。
他们对林子轩的态度不错,林子轩现在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是组织的一员,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情况下,大家相处融洽。
课余时间,几个人一块闲聊,主要是他们聊,林子轩听着。
“小林啊,你有创作才华,但不要浪费在影视上面,文字才有魅力,才能流传千古,影视能做到么?”一位老作家不以为然道,“那部童话故事是畅销,不过你应该把精力放在严肃题材的作品上,不能太浮躁。”
“小林还年轻,还有时间,不像咱们都老了。”另一位作家感慨道。
“我就是这么说说,现在的年轻作家沉不下来,总想着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出名赚钱,不像咱们那时候写作是为了给社会和民众留下精神财富,是反映一个时代。”先前的老作家抱怨道。
林子轩也不争辩,配合着说上两句。
传统作家看不起影视编剧,小说讲究雕琢,无论是语法还是词句都要仔细琢磨,一本小说往往修改上几十遍。
剧本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只要把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以对话为主。
尤其是电视剧的剧本,为了拉长集数,灌水是常见现象。
电视剧是按照集数卖钱,集数越多越赚钱。
九十年代初期,二十集的电视剧是主流,到了中期,四十集的电视剧大量出现,现在朝着五十集以上发展。
剧情不够对话来凑,一集电视剧没什么剧情,就看两个人闲聊了。
电影剧本要好一些,一般是九十分钟的剧情,但同样存在灌水的现象,有些甚至拍成了广告片和歌曲mv。
年轻作家为了小说改编成剧本,在创作故事的时候就走影视剧的路线。
这是传统的老作家看不顺眼的地方,认为那样的小说缺乏深度。
对于小说和影视剧谁能流传更广的话题,林子轩觉得没有分别。
只要是经典的东西就具有价值,能流传下去,小说带给人想象的空间,影视剧更为直观,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老作家们谈到即将在明年年底举办的文代会。
这是第七次文代会,到时会改选领导机构,包括主席、副主席和荣誉委员。
华国作协同样会进行选举,林子轩应该能成为作协三十名主席团委员成员。
想成为作协的副主席,就要五年或者十年以后了。
没办法,这个会议五年一次,选举也是五年一次,除非出现意外状况。
“小林这回有希望进入主席团,你是京城青年作家的代表,我们几个都看好你。”有老作家支持道。
“我上次就说要退出去,给青年人机会,可主席不同意。”有老作家无奈道。
这么说更像是炫耀自己和主席之间的亲密关系。
如今的作协主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说起来和林子轩有些渊源。
林子轩当初把《活着》投给沪城的《百花》杂志,《百花》杂志社的社长正是这位作协主席的女儿。
有了这层关系,《活着》才得以发表。
作协虽然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但也有地域观念,全国进入作协并成为作协委员的作家有八百多人。
在选举上,京城地区的作家肯定支持林子轩,其他地区有各自的支持者。
两天的课程很快结束,讲师来自于京城名校的教授,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做不到深入了解,只是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