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举火把摇动,定能破了此计。”陆孟俊速令士兵摇动手中火把。等第三支、第四支火弩射出,李重进、韩令坤所率兵马被唐兵摇动的火把晃的看不清落箭之处,陆孟俊乘机逃走躲过一劫。
后周虽是胜了一阵,却逃走了主将陆孟俊。柴荣言道:“陆孟俊能识破军师妙计,看来必有能人相助,我等还需从长计议。”
军师李毂道:“虽是一计不成,但为臣二计已出。”
柴荣道:“既然军师有妙计,可速速说来。”
李毂道:“可用响镝为号,再诱陆孟俊出战。”
老将赵晖问道:“军师所言响镝,不知是何宝贝?”
李毂道:“古时匈奴冒顿单于,将木哨绑于弓箭之上,称为响镝。响镝射出木哨随风而响,匈奴士卒随哨声而杀出。一旦陆孟俊出战,众将可闻声而出。”
柴荣问:“只恐再用粮草引诱,那陆孟俊必不会中计。”
李毂道:“此番需陛下独自往唐营诱敌。唐营之东,有一东山,我与赵晖将军在东山督战,可令高怀德保护陛下左右。其余众将依旧埋伏东山山下。”柴荣以为妙计,令李重进、郭从义、石守信、韩令坤 分作四队埋伏东山脚下。
高怀德扮作侍卫跟着柴荣来至唐营大寨之外,指指画画,说说笑笑。守营的唐兵看见,急忙报与陆孟俊,陆孟俊登上箭楼观看,大喜道:“柴荣只带一人来探我大营,此时出营将其生擒,大功可成。”
副将陈觉劝道:“柴荣如此冒险,只恐其中有诈,将军不可轻易出战。”
陆孟俊道:“这到无妨,我多带些兵马就是。”遂点起三千精兵,推开辕门,一哄杀来。
高怀德将陆孟俊率兵出营,赶紧劝道:“陛下快走,唐兵中计。”柴荣与高怀德君臣二人调转马头,向东山跑去。陆孟俊见二人无有兵马,率兵飞奔一并追去,柴荣在前,高怀德在后,追来一个被高怀德刺死一个。等追至东山,在山顶督战的军师李毂,命箭手将响镝射向陆孟俊,响镝掠过长空,拉出一道长音。郭从义率第一路兵马随哨音杀来,陆孟俊见周兵不顾一切只冲自己杀来,慌忙抛弃左右只率三百骑兵往回逃。又闻二支响镝射出,李重进率第二路兵马直冲陆孟俊杀来,陆孟俊抛弃身后骑兵,向一山谷逃去。三支响镝射向谷口,石守信率兵冲向山谷,众将士高呼:“生擒陆孟俊!”陆孟俊再无退路,值得往山谷中逃窜。
这第四支响镝乃是一支雕翎箭,雕翎射远不射近。猛闻一阵长空呼啸,箭落山谷之中,响起阵阵回音。陆孟俊听得此音吓得魂不附体,竟跌下战马。凑巧周将韩令坤率第四队杀到,不知陆孟俊能否逃此劫,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四回:周世宗下书金陵府 赵匡胤夜袭正阳关
山谷传出响镝回音,陆孟俊惊恐落马,正巧韩令坤在催马杀来,大喊道:“陆孟俊拿命来!”陆孟俊早无战心,翻过身来跪地求道:“我愿归降,将军饶命。”韩令坤马到近前,勒住丝缰,命手下士卒将陆孟俊五花大绑。
周世宗柴荣、军师李毂和众将领会合谷口,韩令坤擒了陆孟俊,其余将领也擒获不少唐卒,众人皆是大喜不已。李毂言道:“主将已擒,诸位将军可扮作唐兵,骗开营门,一齐杀入。”遂命赵晖押解降卒回营,柴荣亲领一支军卒换了唐兵衣装,押解陆孟俊前去骗营。其余众将各率本部兵马尾随于后。
柴荣押着陆孟俊来至唐营,命陆孟俊喊开辕门。陆孟俊对守卒喊道:“我乃大将军陆孟俊,尔等速开辕门!”守营的士卒一看陆孟俊,二话不说即开辕门。
柴荣一声令下,后队的周兵喊杀而上,前呼后拥杀进唐营。唐营之中一片大乱,有人报之副将陈觉,陈觉提刀上马,未出中军,高怀德、李重进等人已迎面杀来。陈觉大乱分寸。调转马头竟弃营逃走。营中士卒多是楚国人,本不愿侍唐,如今主将被俘,更是无心再战,索性纷纷投降。
周兵得此大胜,柴荣即令大将李重进率兵三万,乘胜南下。寿州之南便是扬州,乃是南唐所设东都,冯延鲁为东都留守。陆孟俊大败,李重进率兵杀来,连夜起兵攻城。冯延鲁躲在城内不想如何死守,等待援军,只想城破之后如何逃命。
思来想去到了天明,冯延鲁想到当年伍子胥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自己不如一夜剔光头。冯延鲁找了个下人剪掉自己满头须发,扮作一个僧人模样,打算潜逃出城。
冯延鲁刚装扮已毕,周军便攻陷扬州,一面安抚百姓,一面招帮缉拿东都留守冯延鲁。
李重进刚入扬州,有一士卒来报,拿住一和尚,这人怀揣官印欲从南门出城。等士卒将这和尚押到近前,李重进看了看那官印,又瞧了瞧和尚,猛然惊呼:“汝乃冯延鲁!”
冯延鲁见事情败露,赶忙叩头求饶。李重进骂道:“毛发受之父母,如竟为贪生而剔光;死到临头,却贪恋官禄,携官印逃走。无耻之徒,扔进囚车,待我请功。”
扬州大胜,周军正欲渡河南下,柴荣得赵匡胤急报,淮南大雨连降泛滥成灾。柴荣只得召回赵匡胤,放弃清流关,屯兵南岸。
自从冯延鲁被擒,宰相冯延巳是日夜难眠。为保住二弟延鲁性命,心中便生出割地议和之计,冯延巳对李璟奏道:“长江之北与中原相连,柴荣视为后顾之忧,陛下若将江北十四州赠与柴荣,周兵不战自退。”
太傅宋齐丘道:“江北尚在恶战之中,淮河两岸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相国怎能轻易割让十四州。”又对李景奏道:“强弱不敌暂可避让,陛下削去帝号自贬为王,向周称臣。只要江北重地不失,亦有卷土重来之日。”冯延巳唯恐救不回冯延鲁,与宋齐丘再三争辩,以求割地议和,换回冯延鲁。
李景左右为难,劝道二人:“朕先遣使自贬为王,若是不成,再议割地之事。”
后周丞相王朴开封病故,临终前举荐范质、薛居正二人为相。范质,字文素,大名人氏。薛居正,字子平,北宋开封人氏。这二人皆后唐时的进士,历经后晋、后汉,在朝中颇有资历,范质通晓时政要务,薛居正精于刑部律法。有此二人在朝为相,柴荣自是可在前敌安心征战。
这日,柴荣正在帐中与军事李毂商议兵事,有中军官来报:“启禀万岁,南唐遣使者孙晟来至辕门外,称有要事求见。”
军师李毂对柴荣道:“此时又来使者,必是为议和之事。陛下只可应允割地议和,其余无需多论。”柴荣也点头称是。
少时,南唐使者孙晟来至帐中,施礼叩拜。柴荣细观孙晟,此人长得面目清瘦,却有仙风道骨;身长七尺,但见二目精气十足,略有些当年冯道的气度。孙晟,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氏。少为庐山简寂宫道士,后投南唐。南唐中主李景用人注重诗词书画,见孙晟文辞出众,诗赋皆通,又口舌能辩,遂视为心腹之臣。
柴荣问道:“唐主命汝前来,可是为了议和之事?”
孙晟答:“陛下见识不凡,下官前来正是为两主议和。我主李景为求江淮太平,愿自贬为王,削去帝号,像大周纳贡称臣。”孙晟将李景称臣奏表递上,又道:“我主为表诚意将名讳‘景’字,改为‘璟’字,只称王不称帝。”
柴荣道:“周、唐久战淮河两岸,百姓多遭罹难。朕欲代南唐重治江淮十四州,汝可告知李璟,待淮河百姓富庶之后,朕再将十四州归还南唐。”
孙晟答道:“我主已将帝号削去,向大周称臣。陛下却借此谋图江北十四州,如此我主李璟到不如以义争锋,与周兵一战。”
柴荣笑道:“以义争锋?朕到要听听李璟有何大义?”
孙晟问:“有当如何,没有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