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说,有时候真是宁可自己家破人亡。
可心理咨询师并不认同,她很快提到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小秋问她,是什么意思。
她解释说,这是用来比喻人们发动战争,利用暴力掠夺他人,为了让这种行为合理化,就给自己安一个名义,树立一个信仰,创造一个神明出来,如果你问人生是不是总这么辛苦,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这样的败类。
小秋听了之后没有说话。
但她心里有点害怕,她很担心自己以后也会变成这样的人。
……
……
第二篇文章到这里结束了。
顾瑶看后良久没有动,只觉得心里受到了剧烈的震荡。
这篇文章里一共有三个大段落,每一个段落讲述了一段故事,同时也暗示了一些东西。
阿泓确有暴力倾向,而且正处在最容易发作的青春期,他接受不了被人挑衅,便习惯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用暴力达到威慑的效果。
这样的人心中通常是极度脆弱的,而且自卑感重,所谓的暴力只是用来掩饰灵魂的一幅面具。
小秋家里的阿姨有一个儿子,小秋上高中时那个男孩差不多四岁,先天不足,不仅是听力而且智力方面也有问题。
男孩或许是小秋在这个毫无安全感的家里,唯一能获得平息的伙伴了。
但在小川的调查资料里,却对这个男孩只字未提。
按照年龄推断,他现在应该是上小学的年纪了,多半是在特殊学校,可是小秋出狱后也没有提过这个男孩的存在。
还有,小秋在最后的篇幅里写到了心理咨询师。
这个人指的显然是顾瑶。
只是顾瑶想不到,那句伏尔泰的话是她讲给阮时秋听的,而且阮时秋还一直“耿耿于怀”到现在。
思及此,顾瑶沉沉叹了口气,忽然有一种好像她也成了整件事情的帮凶的感觉。
顾瑶很快离开书房。
阮时秋刚吹完头发,正对着浴室的镜子梳头。
顾瑶来到浴室门口,靠着门框,说“我当初告诉你那句话,不是让你作为目标,而是让你引以为戒。”
阮时秋对着雾气蒙蒙的镜子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哦,你已经看过第二章了?”
阮时秋回过身,又道“可是瑶瑶姐,我已经被拉进战场了,要不就是手持屠刀去战斗,要不就是沦为刀下亡魂。”
顾瑶面无表情地说“拿起屠刀,你或许会赢,但你很快就会发现,就算能在这场战争里活下来,你身体里的一部分也会永远死在这里。根本没有所谓的‘全身而退’。”
话音落地,顾瑶就走出浴室。
没走几步,就撞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客房里出来,正猫在小厨房里搜刮冰箱的某个雄性生物。
徐烁穿着一身男士的居家服,头发还是湿的,一个劲儿往下滴水,白色的背心濡湿了一片。
顾瑶走过去问“你在翻什么?”
徐烁说“刚洗完澡有点渴,哎,你家没有啤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