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
“男子汉大丈夫,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什么可怕的?如今世道,不破则立,我方复明,愿以一腔热血,浇灌自由之花!”说这话时,他一脸浩然正气。
泉儿突然发现眼前的他十分陌生。那个曾经轻言细语的方复明,那个曾经像她大哥哥的方复明,那个曾经阳光清纯的方复明,怎么突然会有如此激进的一面?难道这一年,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真有如此大的变化吗?
方复明看出了她的疑虑,也不解释,说“如果你信我的话,就不要在街上待很久,赶快回去。”又说,“这几天,不管城里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不要出来。”又说,“不要为什么,就按我说的去做。过几天你肯定会知道的。”
转身离开四、五步,方复明又回过头,说,“如果过几天你看不到我,或者过几年看不到我,甚至永远都看不到我了,你可千万别把我忘了。”笑笑,他用手示意泉儿的脖子,“那块玉佩上,有我的名字。”
泉儿下意识地把手按住胸口,她再一次感受到玉佩的温润。其实,不用方复明特别招呼,在她心中,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肯定有他的一方空间。
方复明与同伴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之中。他的背影,就这样存放在她的心里。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安庆大南门与小南门江岸,电灯厂安装的数十盏公共路灯,一瞬间骤然亮起。白得耀眼白夺目的光亮,冲淡了“国丧”对城市的压抑。但当兴奋心情平静下来后,从未见过电灯的市民,反过来又有一丝不安。他们由此联想去年的巡警学堂起义,联想到光绪、慈禧先后驾崩,联想到年初就开始的许多传言,亮灯成为诡异现象,反过来生出更多不祥的预感。
这一夜,北方冷空气南下,北城外,高墙上,寒风呼啸,冷雨瑟瑟。安庆城九头十三坡,夜色弥漫,气氛异常怪异。 。。
朱家宝
杨氏试馆
就在城南江岸亮灯的同时,在寒风呼啸中,在冷雨瑟瑟中,安徽巡抚朱家宝,正带着他的随从,从太湖急匆匆往安庆城赶。
在安庆,朱家宝口碑极好,虽来安徽为官时间不长,但那一身儒雅之气,仍能给人以强烈印象。安庆地方文人,更欣赏他的书法,笔力精沉猖拔,体势左放右敛,行气贯如顶针,既有黄庭坚的稟意超然,又有黄庭坚的雄伟有力。但,从骨子里,朱家宝还是一名政客,而且是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那一类。
早在朱家宝来安徽之前,官场就把他的身世打听得了如指掌。连泉儿父亲都知道一二。朱家宝是云南人,一个叫黎县的地方,早年为官,得袁世凯赏识,被推为“近畿循史第一”。朱家宝称自己有两大特点,一是“坚忍伉直”,一是“洁清自励”。其实还应该加上一点,就是“眼界开阔”。朱家宝曾由朝廷指派,东渡日本,进行政务考察。光绪三十年后,朱家宝官运亨通,移任安徽巡抚前,为江苏按察使,后又升任他为吉林巡抚。正准备赴任,任命又有变化,改为安徽巡抚。安徽省城安庆,向来是革命党人活动中心,特别是巡抚恩铭被刺后,局势极不稳定,各派革命势力都跃跃欲试。这期间,冯煦在巡抚位上待过几个月,继昌、沈曾植也先后护理过短短一阵,但因能力有限,最终都被撤换下来。尽管安庆是一处随时可能迸发的火山口,但朱家宝坚信,凭他胆谋皆俱的魄力,绝对能够自如把握。就是带着这样的自信,光绪三十四年夏,朱家宝乘船而下,在安庆江岸码头上了岸。
上任刚刚4个月,江南、湖北新军在太湖秋季操练,陆军部右侍郎荫昌和两江总督端方为检阅大臣。朱家宝身为安徽巡抚,顶头上司到自家地盘来了,自然不能不去相陪。
太湖是安庆下辖六邑之一,位于皖山之西,西与湖北英山交界,距安庆府220华里。参加太湖秋操新军,分南北两个阵营,南军由湖北第八镇及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协部分官兵组成,统制张彪为领队;北军由江南第九镇及驻江苏的两标合并组成,统制徐绍桢率军。相比之下,湖北新军早于江南新军设立,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实战能力,都明显强于江南新军。
太湖秋操筹谋,是光绪三十三年的事,当时计划,将请光绪皇帝亲来太湖现场检阅新军演练。正因为如此,前任巡抚冯煦在筹建安徽制造局时,特别设有先进时尚的“电话”、“电灯”二厂。设电话厂的目的,是保证秋操期间,能与京城保持迅速便捷的联系。设置电灯厂,在城南江岸安装公共电灯,则多多少少有作秀的成份了。电灯亮,龙颜悦,地方官员的政绩,当然也由之皇帝,入皇帝之心。可惜后来国情有变,光绪皇帝检阅秋操的计划,也就打了水漂。但新军演练计划未变,依在太湖西乡猫儿岭和东乡五羊畈进行。
朱家宝内心是不想离开安庆的,凭为官多年的灵敏嗅觉,他感觉掠过巡抚大院上空的风中,有变异的不祥迹向。秋操与守城,相比之下,后者更为重要。也正因为如此,之前半个月,他就毅然决然缩减参加“太湖秋操”的新军,凡有革命党的怀疑,或有革命倾向的官兵,不分青红皂白,统统被“留”在了安庆。不仅如此,他还精心准备了多种应对事变的预案,其中首要一条,就是稍有风吹草动,立即从太湖赶回省城。
一切都在他预谋之中。 txt小说上传分享
商议起义
马不停蹄赶了几乎一夜,十月二十六日,天色微明之际,朱家宝一行,由集贤关经高花亭至棋盘山。立在高处,看曙色中的安庆城平和宁静,他这才略略松了口气。但他知道,这也只能是略略松口气而已。下一步会有什么变异,谁也不知道。
十月二十六日清早,泉儿照例去怀宁中学堂上课。走双井街至三牌楼,西插到西辕门时,远远看见朱家宝在官兵的前呼后拥之下,穿龙门口至梓潼阁,之后浩浩荡荡,鱼贯而入巡抚衙门。泉儿当时心没来由一缩,脑海里浮出前两天读过的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怎么会有这样的画面感呢?她十分不解。
几乎与此同时,在东门外炮营山,年轻而帅气地炮营队官熊成基,理正头上的军帽,走出营房。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对于安庆城,对于安徽,甚至对于大清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可能发生重大转折的日子。而这种转折的导火索,恰恰起于他熊成基。正因有这份自豪,年轻而帅气地炮营队官,一脸英气,由枞阳门入城,七拐八弯,北行到三祖寺街,进入到一处名叫“杨氏试馆”的老宅子。在这里,他将与其它几位革命党人,密谋发动安庆新军起义。
安徽陆军测绘学堂20岁的青年学生方复明,早熊成基一步,已经坐在房内。他面前的桌上,摆放有毛边纸装订的记事册。朋友之间,方复明有“铁笔杆”之誉,一说他书法过人,二说他文笔过人。方复明今天的任务,就是忠实记录会议商谈的结果。
熊成基实际只长方复明一岁,但人生经历比他复杂,头上的官衔也比他大,加上处事通达老练,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长兄。生于江苏甘泉的熊成基,算是南方汉子,但他身材魁伟,且为人刚直,尚武义,恶名利,因此更像一位北方豪侠。熊成基出身豪门,年少时,也好色,也好酒,因而体弱多病。后引镜自照,猛然醒悟,意识到“大丈夫当立功传世”。光绪三十年夏,熊成基到安庆考入安徽武备学堂,次年,加入由陈独秀组织的岳王会。年前,他曾与倪映典策划新军起义,后风声泄露,倪映典遭到通辑,不得不逃离安庆,只剩下他在安庆独担大任。此次新军起义,他被推选为起义军总司令。
稍晚一些,新军其它各营代表,范传甲、薛哲、张劲夫、田激扬、洪承点等,也先后来到杨氏试馆。相比之下,而立之年的范传甲更成熟,更稳重。范传甲老家在皖北寿县,后投奔安庆,先入武备练军,后入工程弁目训练所,又被选送南京讲武堂学习。再回安庆,充任第三十一混成协工程队正目。范传甲与安徽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一度交往密切,几乎无话不谈。但年前徐锡麟起事,居然把他瞒得紧紧。每想至此,范传甲说他就压着一口气。他与方复明谈心,说自己苦闷之极,就放量喝酒,半醉半醒之间,便约好友北登大龙山。山顶之上,顶着风,歇斯底里地大喊,发誓要拼尽全力,完成烈士遗志。
薛哲与范传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