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万岁约阿希姆笔趣趣 > 第669部分(第2页)

第669部分(第2页)

随着中队指挥官的指令下达,领机迅速开启了内置吊舱的舱门,里面挂装了一枚“死神…ii”型特种炸弹。这种全重2200公斤、战斗部287公斤的“钻地弹”可以钻透3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墙或15…20米的厚土层,其侵彻力已经超过了奥匈帝国的“卡尔臼炮”,而且,采用无线电制导和火箭操控技术的“死神…ii”,攻击地面目标的圆径误差仅为10米,精准度较“卡尔臼炮”高出了不少。当然了,一枚“死神ii”的造价,相当于24枚“卡尔臼炮”专用穿甲弹,ik…48机群出动一次的耗费,也较“卡尔臼炮”运转维护的费用昂贵许多,单就战场上的性价比和威慑力而言,“卡尔臼炮”占有优势,这也是奥匈帝国格外偏好重炮的一大缘故,但从军事科技的发展趋势来看,“卡尔臼炮”代表着过去,而“死神ii”代表的是未来……

斯普鲁莱紧盯着轰炸雷达瞄具,尽管地面进攻部队在轰炸开始前已经暂停了攻势,以尽可能避免造成误伤,但埃尔斯登要塞上空依然硝烟弥漫,各种燃烧物产生的烟尘、守军高射炮炸开的烟雾,都对来自空中的目视观察构成了严重干扰,而雷达瞄具的作用就是穿透硝烟,将雷达照射区域的地形地貌反映在高速电子显像管上在普通人眼里,这些图形既缺乏美感,又难以辨认,而在训练有素的投弹手眼里,它们是通向胜利的神秘符号!

“嘿,军士,希望你第一脚射门就能带领我们得分!”耳机里传来友机飞行员的声音。

斯普鲁莱挑起嘴角:“我正在努力……”

从6000米高度投弹,“死神…ii”型无线制导炸弹除了通过重力加速度获得可观的动能之外,在接触地面前的最后3…4秒,还将启动火箭发动机,落地时可达1。5…2倍音速,整个过程理论上可实现半自动化,但基于实战条件的复杂性,攻击效果依然取决于投弹手的素质和发挥。

片刻过后,炸弹落地,斯普鲁莱连忙将视角切换到光学瞄准器。透过硝烟的间隙,隐约可见一团蘑菇状的黑烟从苏格兰要塞的东北角升腾而起。

“我们似乎命中目标了!”通讯员兼机尾机枪手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

“是的,似乎命中了,但还不能百分百肯定。”斯普鲁莱应道。

无论第一击是否得分,攻击都要继续实施。很快的,耳机里传来了另一名投弹手的声音:“各机注意,战龙2号投弹,攻击目标是北侧的9号炮垒!”

旋即有人道:“祝你好运,格兰特!”

稍许等待,那名投弹手大声道:“攻击完毕,暂无法确认战果。”

然后是第三名投弹手的声音:“各机注意,战龙3号投弹,攻击目标是西侧的12号炮垒!”

紧接着,通信员将战斗机中队的通讯信号接入进来。

“呼叫战龙中队,呼叫战龙中队,黑狮鹫中队7号机报告,第一枚重磅航弹未能击毁敌方炮垒,弹着点偏南大约五米!重复,第一枚重磅航弹略微偏离目标,弹着点偏南大约十米,未能击毁敌方炮垒!”

听到己方战斗机的侦察报告,斯普鲁莱顿时懊恼拍拍脑袋。虽说他们在训练时也只有30%…40%的命中率,但首战首击没能中的,遗憾是显而易见的。

仅仅两秒过后,那个声音的音量提高了半度:“纠正报告!纠正报告!第一枚重磅航弹引发猛烈爆炸,可能是击中了敌方暗堡或隐蔽弹药库!重复,第一枚重磅航单引发了猛烈爆炸,初步判断是击中敌方地下设施,引发了弹药殉爆!”

斯普鲁莱顿时由悲转喜。

片刻过后,战斗机飞行员继续提供低空侦察报告:“呼叫战龙中队,黑狮鹫7号报告,第二枚重磅炸弹命中敌方9号炮垒!重复,第二枚重磅炸弹命中敌方9号炮垒,爆炸非常猛烈,但暂时还无法判断敌方炮垒的损毁情况……第三枚重磅炸弹未击中敌方炮垒,弹着点偏离目标……”

完成轰炸任务,编号d…101的ik…48型战术轰炸机略微拉起机头,向右偏转机翼,潇洒地来了个小半径的水平转向。从高空俯瞰地面,在炮火和炸弹的轮番侵袭下,苏格兰人苦心经营的埃尔斯登要塞就像是孩童在地毯上打翻了巧克力蛋糕,黑一块黄一块,到处凹凸不平。对有洁癖的人来说,这样一幅画面简直就是灾难!

与此同时,在远眺苏格兰要塞的前线观察所里,来自德国的路易皇储和德军参谋部的军官们正密切关注着这场规模并不大的空袭。那些带着沉闷轰鸣声的轰炸机,从高空投下一枚又一枚雪茄状的炸弹,它们落地的时候虽然不像“卡尔臼炮”发威那样带来山崩地裂的震撼,但两三次攻击,总有那么一次能够摧垮敌方炮垒,要知道在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之后,留下来的都是最为坚固的防御堡垒。

“我们的制导型航空穿甲弹,能击穿多厚的工事?”路易皇储向随行的参谋军官发问。

这人当即回答:“600公斤的hs…600型,能够击穿300毫米厚的硬质钢板或10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900公斤的hs…900型,可以击穿440毫米厚的硬质钢板或15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1500公斤的hs…1500型,能够击穿800毫米厚的硬质钢板或20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

放在和平时期,人们对这些数据没有太多的直观概念,毕竟欧洲形势乃至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耗费巨资打造的要塞和防线都已逐渐沦为了历史遗迹,即便是在东线,德国及其盟友军队也早已停止了对边境防线的扩建,而是在弹性防御学说的引领下,建立起大纵深、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以当前的技术标准来看,无论是同盟国阵营的边境防线,还是苏俄的国防工事,都已不再是难以攻克的“钢墙铁壁”。苏格兰人的埃尔斯登要塞,似乎已经成为了“最后的武士”。

“你们使用的制导型航空穿甲弹,好像是2000公斤级的?”路易皇储转过头问西蒙…布莱德利。

这位在联军前线指挥部负责空地协调的新联合王国空军中将客客气气地回答说:“那些轰炸机使用的,应该是战斗全重2200公斤的‘死神ii’型特种炸弹,是专门研制用来对付陆上要塞的。事实上,如果不是苏格兰人构建了埃尔斯登要塞这样坚固的防御堡垒群,我们也用不着研发这个级别的特种炸弹。”

路易皇储点了点头,似问非问地说道:“我们也该订购一批,以备不时之需。”

布莱德利将军淡淡一笑:“自爱尔兰独立,到新联合王国诞生,再到现在,我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