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郡主一笑,道:“甚好。那诸位请便吧。”
亭外那几人真就席地坐了下来。有侍臣抬上桌案,案前放着美酒,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天说地,竟比她们还热闹。亭内众人早就没了说话的心思,只是吃着茶,听着他们外面说话。李重俊生性放达,说起话来也是直言直语,亭内各位郡主每每被他逗得发笑,却也不敢大声笑,憋得好难受。
这期间李隆基却是甚少说话。杨辰知道他心中烦闷,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心里空落落的,。
“这大好美景,我们怎么只顾喝酒了?”李重俊高声说道,“澄澜、文辉都是少年进士,诗才卓然,不如作诗助兴如何?”
只听一个男子的声音说道:“郡王殿下既然说了,臣断无推辞。只是,臣若作诗,张口就来,说完就忘。锦绣文章若是没有人记录下来,岂不可惜?”
“好说,”李重俊道,“我这便命人取笔墨来。请君落笔写上,不就行了?”
那人一笑,道:“我的诗作从来都是有人记录,不会自己落笔。”
亭内众郡主交换了一个眼神:此人好狂。
“那就让宫人代写。”李重俊道。
“宫人迂莽,哪懂诗为何物?”
“莫非你要本郡王为你代笔?”李重俊冷冷问道。
“不敢。”那人低头道,“去年中秋,??曾陪伴神皇陛下游洛水,当时占得一首绝句,是由上官婕妤代为落笔的。今日执笔之人若是太过微贱,岂不是辱没了婕妤?”
杨辰心道,这个人好大的架子,竟然让上官婕妤为他执笔。不知他是真有这么大的才学还是信口开河?她止不住心中好奇,往外看去。隔着纱幔,只能见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倚着几案而坐,其他的再也看不清了。
杨辰抬起头,正碰上永泰郡主的目光。永泰郡主也正看着她,目光中一片问询之意。杨辰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低身点了点头。
“各位,我们这儿倒是有一位执笔的人选。”永泰郡主此话一出,亭内亭外都安静了下来。
李重俊望着那轻纱丝幔,说道:“不知姐姐说的是谁?”
一只素手挑开纱幔,月白的纱罗襦裙趁着一阵清风微扬。一个女子缓步走出,头梳着双鬟髻,脸上未施脂粉,一双眉目清远,双手交于身前,微微行了一礼,道:“奴郡主伴读杨辰,愿为先生执笔。”
第四十一节何处梅香
平地处放着一张桌案,案上杯盘狼藉。山下百花繁盛,阵阵花香伴着酒香扑鼻而来,正是兰亭雅集,形容漫漫。众人宽袍散袖,或独坐,或倚石,或执壶漫走,并未将这挑帘而出的小小婢子放在眼中。杨辰静静站在亭前,低头道:“奴郡主伴读杨辰,愿为先生执笔。”
“郡主伴读?”方才那男子开了口,“是哪一位郡主的伴读?”
杨辰抬眸看他。那人不过二十岁上下的样子,头上青色软角幞,一袭绯色圆领窄袖官服,竟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纪轻轻就在如此位置,应该是颇有才学的。
未等杨辰答话,李重俊已经站起身,走到她身边说道:“这是杨郡主的伴读。出身弘农杨氏,由上官婕妤亲自举荐,崇文馆中宋学士和杜学士的高足。如何?可以为你执笔么?”
那人的目光在杨辰身上转了一转,唇边含笑,道:“红袖添香,佳人执笔,总比蠢笨的宫人强一些。”
从来贤者无不恃才傲物,杨辰并未将他轻慢的言语放在心上,只是垂眸立在那儿。
“既然好,那就取笔墨来吧!”这是李隆基第一次开口说话。杨辰抬眸望着他,浅浅一笑。
桌上杯盘推开,换上笔墨纸砚。纸是上好的洒金宣,展展地铺在桌上,用墨玉镇尺压住,如同一段金丝白锦。有人取来了山前的泉水研墨,层层墨色氲开,似一朵花的绽放。杨辰执笔蘸墨,笔尖悬于纸上,抬头望着那绯衣男子。
那人手执一壶酒,缓步走在花丛中,阵阵微风吹得他袍袖摆摆。许久,却不曾说话。众人等得不耐烦,忍不住出言催促。他却一点都不着急,双目微阖,一派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说澄澜,你到底有没有诗啊?”李重俊耐不住性子,开口问道。
“郡王殿下别急,这就来了。”他微笑着转过身,仰头对着壶嘴喝了一口酒,高声唱道:“姹紫芳华六月中。”
众人皆是一愣。有嘴快的人高声说道:“俗!”
杨辰落笔将这一句写上,望着纸上的句子,也觉得俗不可耐。
那人微微一笑,继续念道:“蝶蜂漫浪催花红。”
“俗!俗不可耐!”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有一人站起身,高声道:“澄澜,两位郡王在此,你莫要开玩笑了吧?”
“谁说我在开玩笑?”他挑眉看向杨辰,问道,“这句写上了吗?”
杨辰低头道:“写上了。”
他点点头,执壶喝酒。李重俊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他在闹哪一出。
就在众人的窃窃私语声中,他忽然转过身,高声道:“珍重清姿独一色,芳心不肯予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