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一口气问了老禅师十几个问题,还要再准备问下去时,却被老禅师的一句话打断了:
“你的早餐已经凉了。”
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刻,比不切实际的设计与妄想有时候更有意义,就好比一顿早餐。
到这里,整部《金刚经》的结论基本结论就有了。感也好,教也好,度也好,化也好,一切还要靠众生自己之力。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是一辈子第一个应该认识的人?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六品讲的是“认识自己”。人这一辈子,实际上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最可悲的是,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却并不认识自己。想想看,你对你自己的人生有着怎样的期待呢?是不是从来就没有想过,而只是坐在那里,等别人来为你做点什么。如果是这样,你的人生,只隐含着“他人”这个主语,而你自己却不存在。不应该是等别人来做什么,而应该是你去做些什么。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都是本来存在的,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关键是要认识自己,才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样想的,能不能用三十二 相来认识佛啊?”须菩提回答说:“是的,是的。佛本来成了佛,有三十二种相好,所以三十二相来认识如来是对的呀!”佛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说:“你好糊涂,根本就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佛。假使用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话,这些转轮王,这些皇帝王爷们就是佛了。”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出来了,佛在这里又提了一个老问题,这个问题佛已经提出来好几次了。连须菩提这样聪明的佛家天才也被搞蒙了,反而被佛训了一顿。须菩提明明答对,佛东说西说,须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错了。他本来答错的,佛东教西教,他的答案又变对了,此所谓佛的弟子都叫声闻众,跟着佛的声音受佛教化,不认识自己,鼻子被人牵著走。金刚经,读通了很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而且这个文章的写法,越写越精彩。
受到佛的训示,须菩提马上转弯,立刻就说:“佛啊,我讲错了。如我解悟佛陀所说之义,是不可以从三十二相观如来的。”这时候佛陀才以偈说道:若有人想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佛有三十二相、四辩(四种辩才)、八音(八种美妙的声音),但这些都属于佛的应身和化身,不是佛的法身所具有的。法身无形无相,而色相是眼根的幻化,音声是耳根的幻化,如果想以色相、音声见观(观想)或者寻求法身如来,那么永远也不可能见到如来的法身之体,永远也到不了真正的佛境界。
人活在世间,乃至一切万有活在这个世间,都是在唱戏,窗槛外一片清凉,雪花万杂,可你不要被这个色相迷住了。如果我们在清净的境界里再转一下,打开窗子看看这个天地,世界上没有哪一处不清凉,到处都是净土,地狱里头都是净土。但是可悲的是,面对这个净土世间,我们却因为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心里头只能够容忍自己,并因为这个原因去伤害别人。其实,当你捧着一部《金刚经》重新审视自己,就会知道,你所认识的自己其实错得很彻底。我们所失去的和所得到的,注定是生命轨迹的种种遇合。因此,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在某个有理由用泪水宣泄情感的暗夜里,任由自己释放岁月在不经意间沉淀下来的伤感。而新的一天来临的时候,你真的不再应该守候着属于你的虚伪的世界。你要摘去那心头的枷锁,重新认识自己,让真实心情去开启人生旅途上那一扇等待的门扉。
记住!没有谁能让光阴停驻,更没有谁能让自己的一切重来一回。我们所拥有的,就只是这一辈子,仅有的一辈子,而这一辈子第一个应该认识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欢乐或是痛苦,都将作为成长的痕迹,印证在生命的年轮里。你也许心里也明明知道,人生短暂几个秋,认识自己的知音难觅意难求,但却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人生也许就是在这永无休止的情感交叠和反复中,不断地演绎着彼此的故事。虽说,平凡的生活中一样蕴藏着丰盈的美,可是我们不应该再错过认识自己的机会。
生生不息的希望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七品讲的是生生不息。自然界缔造了生生不息的万物生命,然而上天又为生命设下了种种磨难,他决不会让任何奢望一劳永逸的人白白得到此等赐予,告诫人们生命是需要历练的。正是生命的生生不息,使我们的世界明媚灿烂,五光十色。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终极也许就是生生不息的存在和永不停歇的奋斗。我们不是植物,不拥有具备生命意义的生生不息。但佛认为诸法因果各别,所以不是“常”;因果相续,生生不息,所以不是“断”。如果认为没有因果相续,生生不息之理,那就是断灭之见。佛陀破了立,立了破,只是担心众生落入陷阱之中。他层层分剥,一手拉着众生走,一手拍打众生的脑袋瓜子,费尽心机帮助众生当下自悟。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人悟了道以后,什么都好了,什么都空了,这个观念是大错特错的!不著相还是不能见到佛。你绝对不可以认为如来因不著相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功德成就,是不能够悟道成佛的。你千万不要落入断灭见的思想陷阱,说诸法断灭,认为不须要有什么善法的修行。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于法不说断灭,更不是空。要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不断不灭,不是断灭相,要做到生生不息,真实不虚。
佛从因果相续的角度,给了我们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人的生存是人类的奇迹,从远古到如今,生生不息的繁衍了几万年,长盛不衰,并且保护着自然界,与之共存,共生息,靠的就是这种希望。
谈到生生不息,我就会想到我们的长江。每当我遥望长江水,心潮就如同江水一样汹涌澎湃。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长江中奔流的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它的“王气”是一份超脱而淡定的性情,是一种豁达而顽强的存在,是一个雄浑刚健、大气磅礴的符号,恰若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潜藏在我们神髓与血液里的凝聚。
谈到生生不息,我就会想到希望的田野。田野是梦幻般绿茵茵的色彩,野花在青草地上生生不息地蔓延。绿色的希望绵延在地平线上,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怀。让我不断告诉自己——不管现在干什么工作,都要以心去做,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劳苦。人生是灵魂与躯体的战争,没有输赢的固定模式,除了生命的终结可以把一切落幕,它们注定彼此交缠痛恨与仇忿,生生不息。起点亦终点,以此循环生生不息。
其实,一个果实现,又一个因被点燃,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万物的生生不息是局限在一个圈子里的,真正的成佛的人就超越了这个圈子,看淡一切,“忘乎所以”。佛认为诸法因果各别,所以不是“常”;可是因果相续,生生不息,所以不是“断”。如果认为没有因果相续之理,那就是断灭之见。真正发愿求无上菩提心的人,在一切诸法里,不说常法,也不说断法,而是讲中道了义。无断无灭,不落断灭相,才合乎佛法。。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成就大事业的真谛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八品讲的是“忍”。其实, 忍作为一种涵养,常常被曲解。忍,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 所以说,忍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已经箭在弦上,你忍,就只能等死。俗称:“忍字心头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说明“忍”的道理:“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这是消极的态度,结果很悲哀,以彻底牺牲自己为代价,没有解决什么实质问题。这不是积极入世的态度,并不可取。正因为中国民间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人本来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却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结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所以,与其误导人们“忍到心头插刀”作无谓的牺牲,不如教育人们“忍化”,处事临危不惧、当机立断,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游而击之;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冲突。
佛说:须菩提!菩萨们用充满恒河沙那么多珍宝财富布施,所得功德,当然无法计量。如果真正做到一切法本身无我,内心忍住贪念,不为外境利害得失所动,亲证无生法忍,那么,这个人比菩萨用珍宝财富布施所得的功德还要大。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真正行大乘菩萨道的人们,他做善事不求福德的果报。
“内心忍住贪念,不为外境利害得失所动,亲证无生法忍”所得的功德,比菩萨用珍宝财富布施所得的功德还要大。通晓一切法无我,成就无生法忍,就进入了大乘境界。行大乘菩萨道的人们,不以求福德之心、不为自获果报,而以菩萨心肠济度众生,自然对世间一切福德不贪不受;唯其不争福德,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比福德。 真正的佛法,一切无我无自性,真修到无心之地,一切行,一切处,都是无心,一切情意识都自清净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