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毅生涩地吹完一首小调,稍停下来将笛口抹净,他自觉技术差劲,瞅了一下娘的碑,自动将笛子塞回胸襟里。
寂静的山林间有著不同以往的气息,幽隐若灭的琴声与绵长的歌讴,随著阵阵长风,从山头深处往耿毅所在之处飘来。
耿毅好奇地循音探去,在岔路小径上走走停停地摸索,来到乐音源头处。
他隐在矮树丛间,发现弹唱音乐的三个人里,竟有两位是他认识的!
抱著琵琶弹奏的耶律檀心是一个,穿著白袄锦衣拉著奚琴的耶律倍又是另一个,至于最后一个吹箫的弄曲人,则是一位穿著青衣的光头和尚。
箫的沉稳压抑,和缓了激越澎湃的琵琶声,让哀愁的奚琴音质更加幽远凄凉。
耿毅但觉奇怪,想这三人不搭调的身分组合在一起时,却能演奏出圆满的乐音,让他听得浑然忘我。
也不知究竟有多久,他这个偷听者仍觉得意犹未尽,演奏的人却都觉得该适可而止。
三人从头至尾没交换过一句话,耶律檀心随著耶律倍离去,留下和尚一人,独坐林下吹箫。
风将箫声送进耿毅耳中,也印在他的记忆里。
耿毅俏悄地掏出怀中的短笛,效仿和尚吹了几曲无音的调子,结果他一时忘我,将音吹漏了。
箫声随即停止,和尚也缓步走近他匿身的树丛之间。“我正纳闷,你这个青春少年能忍到什么时候?”
耿毅自觉理亏,老实地答道:“我循音而至,一时感动,不忍离去,也没敢打扰大师们。”
“你喜欢刚才听到的曲调?”
“是。”
“想偷个一招半式吗?”
“不,我是愚钝的人,不懂音韵,只会听,偷学不来的。师父刚才与友人所奏的乐曲是一首比一首动听悦耳,让我很是向往,如此而已。”耿毅很坦白,表示自己无所求。
和尚识出他非关中口音,好奇的问:“你是燕地人,怎么在关中落脚?”
耿毅答道:“耿毅自小在幽州长大,今日是为了扫已故娘亲的坟才来京师,刚好遇上赞华先生的新居需要帮手,暂时在此落脚,要不了几日大概就得北上。”
“喜欢音乐?”
耿毅点了头。
“想学吹箫?”
这回耿毅摇了头,“不,其实是想学拉琴。”
“为什么?难道是我的箫吹得不如刚才那个拉琴的吗?”
“不,绝不是。是因为我从小爱听老前辈讲古,从来只见他们拉琴谈唱的多,吹箫讲古的少。”
“原来如此。那奚琴我也是会拉上几段,但的确是不如刚才那位先生来得精湛。这样吧!你虽然不是我的知音,但今日在此遇上也算有缘,我就以箫带你入门,授你音律之术,你能在北返前学成,便好,若不行,也无所谓,就当是怡情养性吧!”
耿毅吃惊地望著眼前的和尚,吭不出半句话来,连磕头言谢都忘了。
“明日入夜后,你顺著左边这条僻静的小道往山谷下走,我在尽头的茅庐等你。”和尚将话说完,转身便走了。
第三章
翌日。
耿毅办完份内的差事后,就照和尚的指示,来到濒临在溪涧旁的茅舍。
他推门进入低矮的屋舍,发现豆黄的烛影下,不仅和尚一人,还意外地多了一个人影。
这人影不是别人,正是踹过他一脚的契丹公主耶律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