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灭的村庄写完没有 > 第73部分(第2页)

第73部分(第2页)

在京儿的婚事上,茂生当仁不让地成了指挥全局统帅全家的最高执政者。

第六章 大路弯弯6)

为此,趁星期天全家人聚齐的当口儿,茂生破天荒地张罗着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对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进行了分工,连木琴也不例外。茂生和京儿负责收拾西屋,打造家具。木琴负责锅碗瓢盆和衣服被褥等生活必需品。钟儿和杏仔也不能闲着,除了星期天回家给茂生搭帮手外,还要经常到医院里,给叶儿帮着干些活计。拿茂生的话来讲,叶儿已经是你们的亲嫂子了。除了自己亲娘外,就数叶儿最亲近了。不管啥时候,心里一定要有这个数才行。

关于婚事前后的诸多礼节,如提亲、看家、传期、送大饭等等,茂生一直按照村里固有习俗一丝不苟地操办着。一点儿程序都不能乱,一点儿细节都不能漏,一点儿讨巧的地方都不允许做。因而,京儿的婚事,是杏花村几十年来最符合乡俗民约的一次仪式典范。

在新屋整理中,茂生凭借着自己灵巧勤劳的双手,把当年见识到的城市生活模样尽可能地搬到了杏花村。因而,京儿的喜房便糅合了城市见识与乡村规范土洋并举的风格特点,标新立异地展示在村人眼前。

西院里被收拾得整洁一新。原本低矮的围墙被重新套高加固,又建起宽敞高大的门楼。还用黄泥土加进白灰,细细地涂抹了厚厚的一层,将叉墙的碎石完全包裹在里面。远远望去,如一座突兀崛起的宫墙模样。锅屋是重新起建的,连猪圈也用石条重新垒砌而成。在猪圈旁边靠南墙的地方,他别出心裁地砌起一间厕所来。有门脸,有茅坑,还有盛手纸的框篮。人民一见就惊呼道,难怪人家是在大城市里生活过的,见识就是与乡下人不一样呢。

院落里的所有门窗,全部换成重新打造的新门窗。大门用黑漆涂得铮亮,院里的门窗全部用油漆涂成了油汪汪的蓝色。门窗上不再是细碎的花木格子,而是四四方方的大方格子,镶嵌上了明净透亮的玻璃。屋里的天棚不再使用花里胡哨的报纸粘贴,而是用新的纯白蛇皮袋子绷吊而成。屋内的墙壁全部用白石灰水细细地涂抹了三遍。整个屋子里一片雪亮,在透过门窗玻璃射进屋地的阳光映衬下,眩目耀眼。酸杏女人几次来看,都被屋里白亮的光亮刺得睁不开眼。她一个劲儿地叨咕道,这样白的屋子,叫人咋能住得下呀,恐怕夜里也不用点灯哩。

堂屋外两间的地面,使用纯三合土夯出了三遍浆子才罢手,平整如镜面。里间卧室用纯木头铺制成了地板,又在上面刷了一遍红漆,像铺上了红地毯。走在上面,柔韧舒适得叫人不敢挪步。

茂生已经把设想好了的各种式样家具打造了一半,像红枣木喜床、八仙桌、菜厨等。他还要按照自己设计的款式继续打造下去的时候,市里姚大夫叫人捎话说,他已经给叶儿买好了立柜、衣橱及其他一些家什,还有叶儿的四季衣服。并且,还给买了一辆自行车,算做叶儿的陪嫁。茂生这才住了手,忙着给打造好的家具涂料上漆。

第六章 大路弯弯7)

在京儿的婚事上,茂生把几年来积攒起来的那点儿钱全部投了进去。引得木琴都私下嘀咕道,也不长远打算着点儿,后面还有钟儿和杏仔呐。再说,搞得这么扎眼,让村人咋看咱呀。

茂生听不进去。他说,咱这日子,越来越好过哩。他俩还小,等到了找媳妇的时辰,咱又攒足咧。别人眼馋么,就叫他眼馋去。咱花的是自己挣来的血汗钱,有啥担惊的。等钟儿和杏仔俩崽子娶亲时,我还要置办得更好呢。

他对自己承揽的这些活计十分满意。放眼整个杏花村,还没有哪家敢与他茂生比高下的。这让他大大地扬眉吐气了一回。不过,他对木琴承办的差事大为不满。

木琴以为,只要给京儿和叶儿缝制出两铺两盖的被褥也就行了。她的举动,遭到了茂生的强烈反对。木琴不得不按照茂生的原定计划,又增加了两铺两盖,弄成了全村嫁娶从未有过的四铺四盖被褥。木琴不得不哀叹道,这哪是娶儿媳妇呀,简直就是开商店建旅馆嘛。

关于娶亲的时辰,按照村里习俗,叶儿本是二次嫁人,就得像酸枣婆娘那样,赶在下午过门的。酸杏女人也曾小心翼翼地讲说明了。茂生坚决不答应。他说,咱就赶在太阳初升时过门,这样的日子才红火呢。木琴也支持茂生的意见,说那些旧套路也该改改哩,什么头婚再婚的,要我看都是新婚,就得喜事喜办。因而,在京儿的整个婚礼中,过门的时辰为整个婚事中唯一突破了民约乡俗之处。

婚礼是异常地热闹,场面宏大,喜庆非凡。不仅全村人都来贺喜,连公社、管理区的一些干部和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也都赶来吃喜酒。四方和银行还专门请假回来当大厨,在茂生家的东院里安下了摊子。他俩指挥着一群妇女,叮叮当当地炒菜办席。振富还想叫木琴把酒席摆到学校教室里,说那儿的地场大,把两排课桌搭起来,就是饭桌,不用到处找地儿摆席呀。木琴赶忙拦阻了,不让打扰娃崽儿们的上课学习。于是,她家左五近六的人家便成了待客的席面。

待迎嫁、接引、添铜盆、拜天地、入洞房等等礼数套路完成后,便摆起了流水席。一拨人吃完酒饭退出后,又有新的一拨儿涌上来。直闹到天擦黑了,才堪堪散席。

夜里,洋行等人又开始了闹洞房。都是自小长大的熟识人,闹起来,便没有了约束。手拿把掐地逼迫京儿和叶儿又是唱歌,又是喝交杯酒,又是用红线吊了糖块叫俩人同啃等。直到深更半夜了,洋行等人才渐渐散去。

喜房里终于清净下来。明晃晃的红蜡烛散发出红润润的光亮,映在俩人脸上,折射出红润润的光泽。数年来的心愿,终于在这一天实现;数年来的忧思愁苦,终于在今晚烟消云散;数年来弯曲并行的路径,终于在这一刻交汇在一处;数年来的心声,终于在户外天声的伴奏下,汇成一首醉人的小夜曲。此时的良宵,只属于有情人独处;此时的温馨,只为有情人独享。

京儿仔细端详着满面红光的叶儿,从额头看到眉眼,再从鼻梁瞧到嘴唇。就这么静静地端详着,不说一句话。或许,他不敢发出声响来。怕惊扰了这静谧的深夜,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叶儿悄声问道,不困么。

京儿摇摇头,把叶儿轻轻揽进自己宽厚结实的怀里。俩人紧紧依偎着,细细地感受着,品咂着,憧憬着,静待着崭新一天丽日辉光的来临。

第六章 大路弯弯1)

一九八四年又是个杏果丰收年。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杏林面积达到了最大规模。不仅全村旧有的杏林全部实现了集中管理,还通过市茶果技术推广中心的秦技术员,从外地引进了优良品种,并部分杏树进行了成功嫁接和栽培。由此,杏花村一跃成为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更成为北山镇几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之一。

拿沈书记的话讲,杏花村原本是个“兔子走路要拄拐,拉屎撒尿跑山外”的穷地方,现今儿却成了给全镇撑腰杆掌门面的金字招牌。这凭的是啥吔,凭的是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他这番话,是在北山镇机构改革总结大会上讲的。这年的五月,遵照上级指示,全县进行了县、乡机构改革。经省政府批准该县行政区划,包括北山公社在内的二十处人民公社改为二十五处乡镇。沈书记依然是北山镇的党委书记。用杜县长的话讲,你老沈还是北山里雄踞一方的诸侯大员。

为了提神打气儿,新当选北山镇镇长的杨贤德,在没有其他更好典型可树立的情况下,也是对杏花村推崇有加。他在就职讲话里,号召全镇大小村庄要向杏花村看齐,找准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突破口。力争在二到三年内,每个村庄都要创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来。创不出牌子的,就主动把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摘下来,扣到别人的脑壳儿上。在他的讲话里,“牌子”一词的使用率极高,多达二十几次。这种新官上任的自负和不切实际地狂妄,令那些油滑得都快成车轴了的村官们大不以为然。他们暗地里称杨贤德为“牌子”镇长。

全镇机构改革总结大会一散,杨贤德就组织各村的“老油条”村官们开进杏花村,参观学习。经验学没学到手不说,村里的杏果却被连吃带偷地弄走了不少。疼得木琴直吸冷气,又不好当面讲说。事后,酸枣婆娘和四喜媳妇桂花结伴找到木琴,说镇上来咱村开会,把自家杏林的果子偷吃了那么多,这损失算谁的呀。木琴只得叫茂林到她俩家的杏林里去查看,估出损失数量,记在大队账面上才算了事。

有了去年拉运杏果的经验,木琴带着茂林和洋行径直找到镇拖拉机站的李站长,联系拉运杏果的车辆。

这回,李站长耍起了心眼儿。他说,去年为支持你村的工作,拉运杏果仅要了点儿油钱。今年可不行了,我们都开始实行责任承包了。自挣自吃,自谋自食,必须要交运费的。

木琴一想也是,人家吃的不就是这个嘛,就让他开价。谁知,他却来了个狮子大开口。每车最低运费得五百块钱,油钱还得另算。木琴当然接受不了,就跟他讲价,却怎么也讲不通。李站长愈发摆出一副愿用就用不用拉倒的架势。架子端得老大,就好像是木琴等人前来上赶着央求他似的。木琴心里明情,李站长所以能够摆出这副臭架子,就是因为全镇只有他这儿的车辆多。不用他的,还能指望谁人的。

木琴还巴望着找镇领导给协调协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