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了几个当地最为着名的景点之后,这趟旅程也已经过半,后续的印象里,之后还去了一趟回民街,在那里又吃了一次灌汤包,而那次是在一家类似茶楼模样的饭店,那装修古朴厚重,整体风格有些与民国时代的酒楼相似,给人一种怀念往事之感。
那之后,似乎已经记不清其余的几处旅游地点,究竟是前几天给予我的冲击过于强烈,还是后续的旅程显得有些普通我已经记不清了,直到再次坐上飞机俯瞰云下的美景时,我才意识到,这场旅程,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接下来,我就不得不面对升学离家了。
十八岁了,却没有一次和母亲离开如此之远,而这次远行的未知,也让我有些忐忑,虽然开学在九月中旬,旅游回来也还有些时日,但这仿佛逐渐逼近的的日子,总叫人有些不愿面对。
说起来,高中三年的家里,也变了不少,父亲在一五年夏病情有些许好转之后,决定先不去从事理发的工作,而是在家周围的某个机关小院里,做了一段时间的保安,并且,偶尔去客串一下周围村镇的清扫的开车的活儿,虽然工作挣得不多,但对于他被病痛折磨的羸弱不堪的身体,这已经实属不易。
而,母亲的脸上也开始重新出现了笑容,妹妹一天天的长大了,从前并不喜爱她的她的爷爷奶奶和父亲,也开始对她有所青睐,毕竟,人家的初衷是为了要个儿子,因为父亲还有个小我两岁的女儿,只不过,这女儿并不和我们一起生活而已。
这一年,毫无疑问,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第一次离开家升学,也是第一次去往这么远的地方生活,而这学校所在之地便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别称鹤城、卜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不仅如此,据说它曾经也作为黑龙江的省会,佩戴了几年这个头衔,在我的幻想中,那一定是个地大物博,发展先进的地方,对此,我甚至还有些向往,虽然没想到后来所见到的场景让我大跌眼镜。
开学的日子逐渐临近,母亲开始为我收拾行囊,而我只听到她一句句重复着“那边冬天很冷”这句话,而这时的母亲,自己正处在水深火热中。
她们单位今年批下了些许考公的名额,而这名额被领导们直接安排在了她们几个年龄眼看着就要超过限制的人,也因此,回来之后这段时间,她开始忙碌了起来,在辽阳进行着单位特意指派的地方进行封闭式学习。
记得我将行之际,她顶着快要哭出来的表情,向我诉说着学习的困难,而这困难,不仅来自于学习,还来自于当时不大的妹妹想念母亲的哭声,孩子还不大,母亲又有重担在身,这个在风中眼睑已经隐约看到几分皱纹的女人,此时,又一次无助的站在原地。
而这次,我只是告诉她,机会已经给了,至少,你也要坚持下去,学不会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下去,走完这场征途,无论能不能考上。
临行前,我并没能见到小婷一面,她那时在她的姥姥家,而她姥姥家在村中,她每天都在忙着帮家里干活儿,这临行前未能相见的遗憾,终究在我走错路之后,变成了永别……
转眼,已经九月中旬了,而我也将要踏上这行程,当时,父亲刚买了一台小车,虽然不过两三万,但这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出行时,方便了许多,坐在车内,看着父亲和姥爷往后备箱塞着的两个大行李箱,我不觉有些头大,我甚至怀疑,上个大学真的能用上这么多东西吗?
不过,虽然心里吐槽着,但我却依旧没有反对这两大行李箱的行李,毕竟,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车缓缓驶向火车站,18年夏,那时候前往齐齐哈尔还没有所谓的高铁,因此,我们开学去的时候,买的是三张硬卧,这是我第一次坐长途,这一趟路途将近十五个小时,这一夜,我大概是没怎么睡好,在这车上人们之间交流谈笑之间,仿佛这夜,转眼便过去了。
一觉醒来,不过早上六点,看着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到站的前方,我有些恍惚,原来,目的地,已经快到了,我们经过大庆,看到了窗户两侧截然不同的风景。
窗户左侧,是一望无际的广袤湿地,宛如望不到边一般;窗户右侧,是一台台“磕头机”(也就是打油钻井的机器),在不停地工作着。那湿地上,是成群结队的鸟类,仿佛在这片自然的土地之上,欢呼雀跃着,而那些磕头机,缓慢地低下抬起,似乎是因为这多年的开采,资源已经逐渐减少了,这大概是为了合理利用,才放慢了速度,继续工作。
绿皮车依旧前行着,车上的播报已经开始向车内的人们播放前方的到站,而这即将到来的站点,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齐齐哈尔市。
下了火车,我们三人大包小裹地拎着一包包行李,出了车站,这车站前,是一片小广场,周围有着许多的小吃,回首望去,则是一座古朴的办公楼,这办公楼上,是一座指针式的大钟,姥爷说,这大概是曾几何时抗日战争,日本占领东北时,修建的车站,看着这这么多年依旧立于此地的车站,我似乎感叹着这历史的遗留物,而这车站,三年后,也将成为我与室友们最后别离的地方。
在车站前的路边,我们打了辆车,道出了校名,我们坐入车内,缓缓驶向了我学校的方向,而我看着这座发展稍显普通的城市,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叹息,父亲和姥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无奈,但他们跟我说,既然已经来了,就要积极的去面对这里的一切,也许,等我毕业的那天,对于这座城还会舍不得呢。
虽然当时,我还并不觉得这片土地会让我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