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海内孤本还多出三宇。民国二十年左右,如果到国子监观光访古,
这种拓本碰巧还可以搜求得到,售价也不过是二十枚银洋左右而已。
国子监彝伦堂西侧,有一棵古槐,丫槎耸矗,是元初大儒(世称鲁斋先
生)国子监祭酒许衡亲手栽植的。清荣峻茂,令人对前代先贤的宏达
博雅,兴起无限钦佩。
还有一件引人注目的文献是清代儒生蒋湘帆穷毕生精力,用了十
二年时间所写的《十三经》石碑,林林总总一共一百九十座石碑淡荡雍
容,鳞次栉比,陈列在后院太学门东侧。笔者每次到国子监,总要到那
片碑林瞻谒一番,这种毅力气魄,足供后世的垂范。
国子监仪门外,还有一座赢镂雕琢的巨型石碑为明太祖朱元璋
《训示太学生的敕谕》,是用白话文写的,和彝伦堂清朝康熙皇帝玄烨
写的《祭洛箴》,一座典丽一座通俗,拱立对峙,异常有趣。胡适之先生
生前说过朱洪武那篇白话文清新朴实,气格老成,是白话文的上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则认为剑戟森森,出自帝王口吻未免恣肆卑俗。
总之无论如何这两座石碑,都是国子监重要史乘的参考资料。近来听
说前几年“红卫兵”,对于名胜古迹尽量破坏,把保存了六百多年的最
高学府蹂躏糟蹋得面貌全非,然后付之一炬,远道传闻,是否属实尚未
定论。今因为邓霍尔先生的垂询,把记忆所及,特地写出来,不知对于
邓霍尔先生研究国子监沿革能有所助益否?
中元普渡话盂兰
过了处暑,一晃就是中元节了,中元之名,同于上元,本来无关乎
迷信,原本是释道两家一种节会,原名瓜节。有些笃信鬼神的人称七
月为鬼月,中元节为鬼节,传说是从七月初一起,就大开地狱之门,所
有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里的烫魂厉鬼,都可以走出地狱,获得短
期游荡,享受些人间血食。这个月大家都认为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
更不搬家,尤其家里有娇儿稚子,太阳一下山就禁止在外间玩耍,以免
遇上鬼魅,惹祸招灾。
按七月十五日成为佛教节会,因为那天是僧众结夏圆满的日子,
所以佛教人士,于功德圆满之日,施佛及僧,以报亲恩。中元节作盂兰
盆会,也就是这个意思。根据《盂兰盆经》上记载:当年释迦牟尼初次
弘扬佛法,收了印度两位学者做弟子,第一位摩诃舍佛尊者,第二位摩
诃目犍连尊者(就是世称的目莲僧)。目莲坚忍卓绝,勤修佛法,在众
弟子中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偶然间神游天堂,看见慈母亡魂正在地
狱中恶鬼道度诸苦厄,目莲不避艰阻,急忙赶到地狱去营救,也用化缘
的钵盂盛饭喂母进食。不料母亲手刚一碰钵盂,饭菜立刻燃烧,顷刻
化成灰烬,仍旧遭受忍饥挨饿的劫难。目莲看见老母为此受罪,于是
向佛祖求教。佛祖告诉目莲说:“你母生前作恶多端,罪孽深重,必须
十方僧众,在七月十五日,以食馔百味放置盂兰盆中,唪经超度,使在
世及亡故父母,皆获福荫,而出三途之苦。”目莲救母心切,发愿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