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红色记忆舞蹈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成吉思汗墓葬之谜(1)

就在达尔扈特人埋头恢复祭祀的20多年里,国内外学者对成吉思汗的研究也由冷趋热,寻找成吉思汗墓地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有人会问:达尔扈特人忠心守护的“八白宫”,难道不是成吉思汗的墓地?这得从古老的蒙古族丧葬文化说起。

蒙古人早期信奉萨满教,不重视逝者的遗体,但相信灵魂永存。他们会在亲人弥留之际,将一团白驼毛放在他的口鼻处。留下亲人最后一口气息,也就留下了亲人的灵魂。亲人去世后,遗体实行土葬、水葬或者野葬,遗物和白驼毛将被珍藏、供奉起来,永享后代的祭祀。

成吉思汗病逝不久,阴山以南地区(今鄂尔多斯)和漠北高原就出现了祭祀成吉思汗的白色宫帐,也就是“八白宫”的前身。至于成吉思汗的真身葬在何处,则成了千古之谜。《元史》上记载说: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弥望平衍,人莫知也。还有传说,说将士们在成吉思汗下葬处杀死一头小骆驼,后人祭奠时,赶着母骆驼上路。母骆驼停下来悲伤呼号的地方,就是一代天骄的墓穴。如此这般,700多年后的今天,谁还能知道成吉思汗秘葬的所在呢?

但这丝毫无损人们寻找成吉思汗墓葬的热忱。《元史》中透露,成吉思汗埋葬在一个叫做“起辇谷”的地方。各国学者皓首穷经,圈定了四个可能的地点:一是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以北的地方;二是蒙古国杭爱山;三是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千里山。近200年来,曾有100多个考察队立志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所有人都无功而返。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考古学家江上波夫购买了蒙古草原的卫星图像,还动用航测直升机将肯特山与和林草原进行了拉网式勘探。他找到了近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却没有一座是成吉思汗的。

2000年7月,一架波音飞机降落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飞机里走出一帮人。他们是来自美国的考古小组,带头人是个特立独行的探险家,叫穆里?克拉维兹。一年后,美国媒体报道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成吉思汗墓找到了!这一次,穆里宣称,特洛伊城和图坦卡蒙墓的伟大考古发现也将相形见绌。

挖掘工作从2002年6月开始,但不久就被政府叫停。当地人强烈呼吁政府出面,保护祖先的墓穴不受侵犯。在蒙古人的信仰中,死者的尸骨不应受到打扰,如果尸体被挖掘出来,灵魂将无法升天。蒙古政府后来自己组织专家进行了考察,认定穆里发现的不过是一处假墓地。2004年,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访华,在接受水均益专访时还专门表了态:成吉思汗陵墓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这并不重要,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那些愿意猜谜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吧。

成吉思汗墓葬之谜(2)

对于寻找成吉思汗墓的热潮,达尔扈特人关注,却不热心。在穆里?克拉维兹最闹腾的一两年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副主任专程跑到成陵来调研,开了一上午会,听取达尔扈特人的看法。达尔扈特人淡淡地说:找到也罢,找不到也罢,都没有关系,达尔扈特就是蒙古人公认的守灵人,达尔扈特人守在哪里,成吉思汗的灵魂就在哪里。

永远的守陵人(1)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鄂尔多斯流传了几百年。

据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路经此地,马鞭突然失手掉落。或许是天意,这片刻的停留让只知纵马驰骋的成吉思汗见到了天高云淡、绿草茸茸、鸟飞鹿鸣的美景。

若干年后,运送成吉思汗灵柩的骆驼车又一次途经此地,狂风骤起,飞沙走石,车轮陷进泥里,怎么也推不动。将士们忽然记起,他们的大汗曾夸这里是“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吾翁享乐之邦”。于是,大家一致决定留下大汗的部分遗物供奉在此。

又过了二三百年,各处的祭祀白宫几经辗转也来到这里,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

“我们这儿可是成吉思汗看中的福地。”不止是达尔扈特人,生活在鄂尔多斯的人也常常以此为傲。对于成吉思汗的眼光和远见,人们津津乐道。

鄂尔多斯原名伊克昭盟,当年水清草丰。近一百年来的过度开发致使草场退化成大片的沙漠,占去了盟区面积的48%,还有48%则是无法耕种的硬梁地。很长时间里,伊盟经济在内蒙古自治区都排倒数一二名。但进入了新世纪,这个城市的经济突飞猛进,去年的财政收入跃居全自治区之首,人均GDP达到6600美元。因为这里有煤,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的地表下70%都有煤,储量占全国1/6。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整装气田,街上跑的出租车不烧油,都烧天然气。2001年,伊克昭盟撤盟置市,采用了一个“温暖全世界”的名字,叫鄂尔多斯。

成陵和达尔扈特人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4年11月,成陵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总投资高达四五亿元。政府在距离成陵公里的地方修起新区,曾与成陵比邻而居的学校、机关、村民通通搬迁,达尔扈特人也住进了白墙蓝顶的三层小楼。

生活环境变了,老的生活方式留不住了。“自家院子没了,早上不能祭禄玛风旗;火炉也没了,腊月二十三搞不成祭灶。”违宝锁大叔抱怨。但抱怨归抱怨,老人还是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楼房,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违宝锁大叔家的阳台望出去,对面楼的墙体上赫然伸出一对禄玛风旗,旗杆插在铁架上,铁架用铆钉铆在窗户根。

会不会有一天,几百年代代相传的传统会在现代生活里永远消失呢?达尔扈特人用他们的行动给出了回答——

王力东曾经面临是继续当供电所所长还是去成陵的选择,他坦承,这选择很艰难。去成

陵,就得放弃已有的事业和可观的收入;不去,“大汗会不高兴”。最终,他选择了成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永远的守陵人(2)

哈斯毕力格天生一副好嗓音,曾是鄂尔多斯市歌舞团的男中音,但他的父亲——老“太保”古日扎布一定要他学“天歌”。一开始他敷衍了事,结果有一次生病时,父亲说:你好好学吧,别让成吉思汗生气。现在,每次祭祀,哈斯毕力格都坐在人群最前面。

“说到底,这是一种敬畏心。”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胡尔查毕力格认为,敬畏心与使命感交织在一起,促使达尔扈特人世代守护着蒙古民族的精神家园。

哈斯毕力格的儿子12岁了,小伙子还不清楚家族的使命,但父母一直让他在蒙语学校念书。“他将会是家族第40代传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