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娘亲也清楚。伯母很称赞你的孝心,她告诉我,伯父对你也很是称赞。”
“伯父、伯母都是很好的人。”
“是呀,瞧她多客气,不但送我们许多礼物,还把这顶好的马儿送给我们作脚力。你堂弟都舍不得,几乎要哭呢。”
说起大伯王凤对他们的关心,王莽也只是听母亲说得比较多。当年,王莽才18岁的姑母王政君被选入宫时,王莽还没出世。到汉成帝登基,王政君为皇太后时,王莽的父亲王曼又已去世。汉成帝封他的几位叔伯为侯,还任命了他的大伯父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一门五侯,王莽才14岁大,他们家什么也没得到的。
获封的几位叔伯迁入长安居住。他们只能留在老家里,日子比较贫困。不过,王凤对他们时有接济,还把自己当年分家时得到的老家的那份田产给他们耕作。所以,他们的生活即使再贫困,也是相较而言,对许多农民,已是过着好日子。
“好了。我看咱可以启程了。”
休息了一会儿,王母便说道。她心里,是希望早点儿回到家里去的。
他们便继续起程。王莽还是牵着马在前面走,走了好一大段路,他们转过一个小山头,之后,隐若已可以见到远处的小镇。
“镇子就快到了。到了镇子,我们可以找间铺子吃东西。我忽然间,想喝碗热汤。”
王莽说道。言语间,有着一种兴奋,毕竟,几个月没回家了。
“娘也是这么想的。”
王母说。
王莽便加快了脚步,当然,这速度对那马儿来说,仍然只是闲庭信步而已。但不管如何,到中午时分,正是吃饭的时候,他们终于走到镇子里了。
第二章
这个小镇不大,却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沿路两边,有不少商铺和食肆,每家门前挂着面旗帜作招牌。有些写着的是个斗大的“饭”字,有些是个斗大的“面”字,有些还挂着个代表水酒的葫芦,当然,这样的食店,门前招牌通常就是一个斗大的“酒”字了。
王莽牵着马,放慢着脚步,边走边想找间合意的食店。但是,走了好几间,都觉着不甚满意,便沿着大路继续慢慢走,大有苏格拉底让他的几个学生走过麦田去摘麦穗的风范。这时,有一间食店,门面看上去还蛮大的,门口前的旗帜上书写着五个大字:“熊氏臊子面”。
“看上去前面这间熊氏臊子面不错。招牌满大的。”
这五个大字的招牌,让王母来了胃口,觉得很有要在这儿坐下来,吃上点什么。
在乡间生活,吃肉的时候不多,一般只能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大吃大喝一番。这与贫富无关。一个小乡村,人口不多,商业不发达。猪的生长期又长,杀一头猪,一家人吃不完。而那时鲜肉的保存手段,又很原始。尽管在皇宫那里,已有可冷藏食物的凌室。但在民间,除非是王侯之家,凌室是消费不起的。当然,那时候的人们也很聪明,发明了做腊肉的办法来保存吃不完的肉食,只是那已不是鲜肉了。
“那好呀。我们就在这间吃东西。”
其实,王莽对吃东西并没有太特别的要求,他并不摘食,既然母亲喜欢,便高兴地牵着马走过去,到店门前的大树下,把马拴住,再扶母亲下马。
衣着整齐的店小二见到他们走过来,走出门来迎接他们:
“客官来啦,请进请进。”
店小二很有礼貌,并且,是让自己充满热情地说道。
王莽把行李从马背上扛下来。店小二帮忙去提。他没想到,行李蛮重的,不得不多费了些劲头,才把行李搬进店里。
“客官想到那个位置上坐呢?”
店小二很敬业,帮忙把行李搬进店里,见王莽在四处张望,就问他说。
店里有些客人,也有几张空桌。王母选了张靠路边的桌子,因为清凉些,又可以看到街上的景色。
“夫人,您请坐。”
店小二满有礼貌地对王母说。
王莽母子二人坐下来,店小二把行李放在他们身边。
“客官,您的马需要喂些干草吗?”
店小二问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