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主任科员是公务员编制吗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考培处一共五个人,目前一个副处员被下派到地市挂职锻炼,还有一个副处员长期休病假,所以处内实质上就处长姜国信、副处长仝辉和主任科员张少亮三个人干活。顾伟民从门缝向里面瞟了一眼,见张少亮正装模作样地研究文件,便轻轻推门进去。

顾伟民以为办公室里就张少亮一人,进去后一看,处内其余两人都在。他有些后悔,但现在已不是转身就走的时候,只好以索要有关培训计划为由,故作随意地坐在张少亮办公桌对面。

张少亮对顾伟民的真实来意心知肚明,他煞有介事地找了些几份文件,又通过办公内网将一些资料发给顾伟民。顾伟民磨蹭了一会儿,准备起身告辞,忽听姜国信问仝辉:“你说咱们和劳动厅合并后是叫人保厅还是叫人社厅?”

仝辉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当然是人保厅呀。”

姜国信一笑:“不对,我认为规范性叫法应该是人社厅。你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第一个字分别是人和社,而不是人和保。你说呢,伟民?”

顾伟民没有想到姜国信会突然征求他的意见,忙答道:“经信委也是首字简称,所以姜处长说得对,咱们是应该叫人社厅。”

张少亮也忙附和道:“我看人民网上的报道也是用人社部这一词,所以按上下对口,咱们也应该叫人社厅。”

仝辉笑道:“不过这一阵子人保厅大家都叫习惯了,冷不丁地改口可能不会习惯。”

姜国信晃晃手中的文件,说道:“你们看部里的文件,文号都是人社发,而不是人保发,这说明人社是规范叫法。”说完,他又拿起一份报纸,接着说道:“这《中国人事报》上也是称人社部,从来没有人保部的字样。”

其实对于人社部和人保部这两个词语交替出现的混乱局面,顾伟民早就注意到了,但今天姜国信一开口,他就知道不能卖弄自己,否则容易打击领导的自尊,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仝辉又笑:“叫人社也好,人保也好,都是咱们在前面,劳动厅那边在后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人保VS人社(2)

顾伟民知道仝辉这样说是想将话题引到新班子上面,故意打岔道:“要是反过来叫也太难听了,保人厅?社人厅?”

仝辉向门外看看,然后笑着说:“社人厅也行,总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的简称强多了,社精办,简直太难听了。”

屋内都是清一色的男士,大家都会意地笑了起来。张少亮说省委宣传部里面还真有这么一个机构,但不是独立机构,而是一个虚设机构,由宣传部综合处承担具体业务,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也是虚设机构。顾伟民听后笑着说,估计在这一不雅简称的影响,无论社精委也好,社精办也罢,都永远也不会独立设置了。

仝辉说这类不雅的简称还有很多,比如说早先的国家经贸委有个“规划与投资司”,内部人简称都是“规投司”,其谐音与男人某个部位的叫法相同。

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姜国信也笑了笑。可能是觉得再这样谈下去有失大雅,姜国信笑过后,就将话题又拉了回去,他很有沧桑感地说:“你们上班都晚,许多历史都不知道。其实,在1982年到1986年这段时间,咱们和劳动还真合并了一段时间,名字就叫劳动和人事部,简称就是劳人部。”

张少亮忙谦卑地说:“那时候我读幼儿园呢。”

顾伟民不想像张少亮那样谦卑,他皱眉道:“这么说来,这大部门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重演?”

姜国信赞道:“伟民,你看问题看得很犀利嘛,没错,这轮改革并没有什么新意,工信部实质上也就是恢复以前的经贸委。你看,咱们省组建的经信委,不就是凭借经委的老底子嘛。”

仝辉又插言道:“听说经信委的班子有十八个领导,比咱们还多。”

姜国信摇摇头:“人家实质上并不多,要知道,他们可是由四个部门合并而成的呀,所以,咱们应该知足,知足者常乐嘛。”

顾伟民不知道姜国信这句话是随意而说还是有所指,偷眼看看仝辉,见他表情也没有什么异常。

回到机关党委,宋倩萍还紧捧电话。顾伟民心想:我出去这段时间也不短了,你再打电话我可要光明正大地偷听了。

说来也巧,宋倩萍在电话中也正在谈着“人保”和“人社”的关系,她咯咯地笑着,对着话筒说:“叫人保厅还是人社厅关系都不大,只要不叫人事厅就行。这些年人事厅不干人事已经成为大家口头禅了,呵呵。”

十年前顾伟民考进人事厅时,同学们都异常羡慕他,说人事厅手中有生杀大权,以后大家想要当官就得找伟民。顾伟民当时也美滋滋地以为在人事厅工作就可以掌控普通人的就业、升迁、职称等诸多要害之事,可没想到工作后才发现,人事口最辉煌的阶段已经过去,计划性的就业职能已经移交给教育部门,决定干部升迁的权力又被组织部门所垄断,人事厅只能扮演橡皮图章的角色。此外,职称工作又面临以考代评、评聘分开的改革,军转安置也越来越透明公开,总而言之,全厅工作明显在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社会法制越来越健全,人们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事工作逐渐沦为一个纯粹的服务性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喷薄而出,以往计划时代对人事部门敢怒不敢言的人,也都将恶心发泄出来,厅里人都自嘲,是前人偷驴,咱们拔橛子。

第五章 人保VS人社(3)

顾伟民对此很苦恼,因此很期望合并后能够改变这种状态。他很看好劳动那边的职能,明显感觉劳动各方面的职能都在加强,发展态势良好,在这种平台上发展,不仅工作充实,心情也将会非常舒畅。

宋倩萍的电话总算告一段落,她开始修改起顾伟民起草的那份材料。其实所谓修改,主要就是挑错字,宋倩萍很少会进行实质性的修改,仅是在最后提出几点意见,往往是哪一部分要充实,哪一部分要分开写之类的。刚开始的时候,顾伟民很不习惯这种改法,以前在人事处和培训处写材料时,都是领导改好再重新录入即可,自己不用费心进行再创作。可后来就他慢慢体会到这种自由的好处,自己的笔力很大程度就得益于此,在主任科员这一层面还能算得上大笔杆,真可谓因祸得福。

顾伟民也知道宋倩萍这种修改材料特点的原因,她高中毕业就进入机关,先是当打字员,后来转干,据说靠一些特殊手段得到提拔,成为厅里的女处长之一,同时也是不太擅长写材料的处长之一。不过宋倩萍虽然不会写,却很会评价,这如同美食家不会烹饪一样,对各色材料都能给出很恰当的评价。也许这种能力和她善于揣摩领导意图有关,但不管怎么说,就凭借这一能力,宋倩萍在机关党委副书记一职上稳坐五年,顾伟民的材料功底也练了出来。

这份材料已经改了三稿,宋倩萍看后很满意,说除了几处有错字落字外,就不用再改了。顾伟民很快进行了具体的更正,然后打出一份清样。宋倩萍接过清样,提起笔来犹豫一会儿,又将笔放下,对顾伟民说将材料直接送给董书记即可。

顾伟民知道她刚才的犹豫的缘故。按惯例,她是要在材料的首页签上意见的,这份材料应该写“请董书记阅示”的字样。可眼下董书林已经不再是纪检组长,新职务虽然确定,但并未正式公布,现在私下叫董厅可以,正式称呼是万万不行的。

材料呈到董书林面前,他很满意,夸机关党委的工作没有受机构改革的影响,更表扬顾伟民政治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