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学过经济学的人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边际效应—第一个馒头和第三个的差别

“边际效应”,有时又称为“边际贡献”,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一如霍曼斯所说:“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就像是给非常饥饿的人吃面包,在吃第一个的时候感觉非常幸福,接着给他吃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吃完第五个的时候他已经撑得不行了。如果我们还继续让他吃,相信他会一点幸福的感觉都没有了,甚至会心生厌恶。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边际效应最典型的案例。

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你就可以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它。例如,你是公司管理层,要给员工涨工资,第一次涨薪,员工非常激动,大大增加了工作热情;第二次涨薪,很激动,增加了一些工作热情;第三次涨薪有点激动,可能增加工作热情;第四次……直至涨薪已经带来不了任何效果。

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每次涨薪都想达到和第一次涨薪相同的效果,可能就要一次比一次翻倍……或者使用其他激励措施,例如第二次可以安排其参加职业发展培训,第三次可以对其在职位上进行提升,虽然花费可能相当,但由于手段不同,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给了经营者另一些启示,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超高。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偏好也就是满足了消费者感觉到的效用。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在经济领域的产品多样化理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企业的产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例如,同是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根据消费者买电脑的不同需求做成不同型号,有的消费者买电脑是为了玩游戏且追求时尚,就可以对这类消费者侧重内存、显卡和外观;有的消费者是为了可移动性强,那么就要为这类用户节约重量。这样同是笔记本电脑就成为了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购买就会下降较快。因此,我们在了解边际效应之后,就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机会成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失去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选择鱼就必须放弃熊掌,放弃的熊掌就是得到鱼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存在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可见,机会成本决定着人们某种选择的方向。

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任何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在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选择时,应该坚持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以实现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较少考虑机会成本,事实上,仅有投入产出分析是不够的。比如,一块耕地种植小麦的投资是5000元,收入是8000元,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净收益3000元,该投资是可行的。但如果这块地被用于另一项投资,可得净收益4000元,那么用机会成本标准分析,种小麦的土地利用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投资使这块土地资源净损失了1000元,损失就是资源配置的损失。在经济活动中,对每一种资源的使用,都应该选择最有效率的用途替代其他用途,争取获得较大的资源配置利润。

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可以从节约投入、增加产出的日常经营过程中获得,但资源配置利润只能从资源的最优配置中获得。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要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我们预想中的多。以读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普遍收费过高,那么,你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和书本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学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仅仅是这些。机会成本还必须包括你用于学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将学习时间用于工作,你将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你不得不放弃了。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读研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之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会变得更大。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同样会遇到机会成本的问题。比如在某个山区,既有秀丽如画的风景,又有丰富的大理石矿。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政府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一是建设旅游区,但是要保护环境;二是大举开发石材,但要牺牲环境。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支持大力开发大理石的人认为,这里高价值的石矿可以立竿见影地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机会成本却可能会非常高。因为如果石矿开采导致了环境破坏,旅游区建设就会夭折,这种机会成本是难以估量的。此刻,大理石矿的价值和旅游区的价值同样真实。

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比如,要在某块土地上发展养殖业,在建立养猪场还是养鸡场之间进行选择,由于二者只能择其一,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期大体计算出机会成本的数额,从而做出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所以,在作出决策前,我们一定要好好计算下机会成本,再做出相应的行动,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最大收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马太效应—为何收入越高的人薪水涨得越快

对富有的还要再给予,对一无所有的继续剥夺,也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20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莫顿首次提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来比喻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之类的社会现象。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为什么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特别是“平等”观念已被举世公认的今天,这一“不平等”的现象反而变得变本加厉起来了呢?简而言之,就是世界已经“变小”了。过去人们的竞争都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大洲之中,竞争场所多却相互隔绝,就可以同时并存很多个“赢家”;而今天,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把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有的隔绝被打破了,世界成为唯一的竞技场,其结果就是赢家更少,而赢得的战利品更多。特别是“全球化”的浪潮使原来的贸易壁垒不复存在,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可能在全球击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普遍使用的某种商品的唯一供应者。

赢家通吃意味着具有某种优势的人或组织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依靠,击败处于劣势的对手,从而赢得更多资源,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滚雪球”过程:你赢了—次,就更加强大,也就有可能一直赢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