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苗山情缘 > 第201部分(第1页)

第201部分(第1页)

的,一个英名将军,比一个失败的将军还不如。

周仲孙的大爷爷周楚,不过是一时间拿出匹夫之勇,在成汉国反扑东晋王军的时候,周楚就是坚持了一天时间苦战而已,倒是成汉国的军队都无心打仗才是真的,根本就不用东晋王军来造谣生事,成汉国与氐族人之间闹翻了,这个国家必然会走向灭亡,不被东晋王军灭亡,氐族人自然也会取代李家人物。氐族人之所以没有及时取代李家人物,原因很简单,西北凉州的张家王朝正在扩张,张家王朝挤压了氐族人的生存空间,张家王朝又不想来到成都,认为成都李家人物留着还有用处,张家王朝表面上继续声称效忠晋朝,正式因为东晋遥遥天边,派出使者不过就是要打着晋朝的旗号来保存自己。

周仲孙的交待,根本就没有提到过凉州的张家王朝,没有提到那是因为他周家与张家人物之间秘密有来往,这个来往是背着朝廷司马家族的皇帝的。周仲孙死死不肯交待出来,周家与张家暗地里有哪些来往,有多少来往也是从不交代。周仲孙就是认定一条,张家王朝的使者来过成都而已,周家不过是代替朝廷行驶接待应酬的职责罢了,张家派出来的使者不过是在成都做短暂逗留,没有?的事情发生过。至于成汉国手里,倒是有非常多的暗地来往,这才是周家能够顺应天意跟着桓温都督灭亡李家的理由,朝廷降旨,必须惩办李家扣留使者的罪行,而周家是给朝廷惩办李家人物的主要经办人物,当然自己也就没有什么通敌的罪名,别想把通敌的罪行扣押在周家头上。

周仲孙生怕李焉一伙儿知道真相,凉州的张家王朝对于晋朝司马家族来说,实际上恰好是敌人而不是政治上的君臣盟友。张家人物从来没有给东晋朝廷效力过,东晋朝廷怎么可能会把张家人物当作朋友呢,凉州张家人物,不过是原来司马家族手下一条走狗的后代,早就忘记早年西晋朝廷的时候,司马家族对于张家祖上是如何恩宠了,见利忘义数典忘祖,这才是东晋皇帝对凉州张家的真正评价,巴不得他们早早给反贼给灭了。张家人物要是和李家人物开战,那才是朝廷里需要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东晋朝廷希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恢复西晋朝廷的版图,可是就连手底下的官员都驾驭不了,谈何复国,能够偏安一隅就足够了,根本就不希望什么匡复晋室。

对于周仲孙来说,李焉不听号令,实在是大错特错,他误会自己这个好人了,冤枉自己还不说,还将自己捉拿囚禁,实在是兵谏造反罪不可恕。周仲孙虽然不是什么廉颇请罪韩信用兵霸王反秦,但是他认为自己是有作为的一个将军,至少他并不喜欢打仗。可是,周仲孙无法证明自己不喜欢打仗,凡是喜欢打仗就是有罪,这一点狡辩是没有用处的。周家在成都三代,与氐族人打了多少次战争,只要是知道益州的人都会知道,周家就是氐族人的刽子手,一个刽子手的世家。?的他可以狡辩,他身边多少兵书谋略,没有一套完整的四书五经,有的只是孙子兵法,鬼谷要诀。周仲孙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兵法家非常的困难,诸子百家,他只有兵法家一家,?的都是多余的,李焉一伙儿审问周仲孙,有没有?的藏书?周仲孙回答说哪里有啊,他整天在战争面前疲于奔命,从来没有那份闲工夫去读什么四书五经,要说地图,他早已在被俘之前销毁,就算被活捉,也不让地图流入叛军手中,地图不是老百姓应该见到的,叛军一伙儿要想找到军事地图,那就得对待周仲孙客客气气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继续交待(41) '本章字数:304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30 17:40:29。0'

写字不过是因为见到的竹简多了,周仲孙早就对竹简讨厌得要死,竹简上写满了字体,有什么用?当不得饭吃又不愿意给百姓看,要当作自己私有的也没有必要,周仲孙喜欢与上一代一样,让手下来做这等事情,读书是参谋参军们做的事情,他不过是把自己不喜欢的竹简当作宝物赏赐给手下罢了,凡是他过手一遍的东西,才能够给予身边的人作为物品,这本是皇家的道理。手下使用的物品不是上级知道的,就得要让手下上交,不能作为自己私有的物品,藏匿隐瞒不报或者转交他人拒不上缴都是死罪。

这样,手下就给控制起来了,手下的物品都是一级一级使用下来,从皇帝那里使用下来传到周仲孙这里的。周仲孙总是给手下编制皇帝派来使者的假消息。他需要散布假消息来掩饰他手里的物品都是皇帝允许他使用的,这样手下就会死心塌地跟着他。但是周仲孙没有忘记,他上面有一个桓家做得比周家还严格,渐渐地桓家的使者代替了皇帝身边派来的使者,益州成都必须不断地有桓家派来的使者传递消息,传递消息的竹简必须很多,皮纸正在代替竹简传递消息,凡是周家得到皮纸,都是要拿出来炫耀一番,然后交给手下去按照命令执行。桓家后来送给周家空白的皮纸,周家当然明白这是给周家的权力了,这是桓家对周家的信任,也是要求他最大限度地把用皮纸散布假消息作为工作。

周仲孙可不懂什么叫做新闻,他只管让手下参军下苦功夫琢磨怎样让更多的手下明白,皮纸就是命令,皮纸就是圣旨,竹简以后会越来越少了,竹简渐渐地成为手下使用的物品,至于民间,周仲孙也不是那么非得要像过去那样禁止民间收藏竹简文书的了。过去周家在成都,收缴了多少民间的竹简,周仲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周家三代在成都做了怎样的罪孽出来,凡是不许民间私藏竹简,三代之后哪里还有读书人的影子,有的都是刘大毛一样的白痴,读书读得变态的迂腐透顶的书呆子。

周仲孙的交待还有一个特点,他只交待益州和荆州之间的事情,好像益州和荆州之间没有一个梁州似的,好让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觉得,益州本来就和荆州紧靠着,根本就没有九洲之一的梁州。根据这个态度,所以他也拒绝交待过去时间里夜郎郡或者??郡地面上发生的事情。交待成汉国的事情,本来这成汉国与梁州地面上就是“往来”不断,可是他拒不交代,天生地就把梁州从地图上抹去,反正所有的地图文件他都销毁了,写在皮纸上地图他周仲孙没有描绘过,皮纸目前还不适合用来描绘地图,都是描绘在绢帛上面的,周仲孙被俘之间仿佛末日来临一样,一把火统统烧毁了,死了也不留给叛军。交待的时候,他也总是已很少到过梁州为借口拒不交代。好像他从来没有经过梁州到达荆州去过一样。他就是矢口否认自己曾经去过荆州,更不要说他去过周家老家江州,他周仲孙到了江州,就等于是到了朝廷都城建康觐见皇上了,他必须矢口否认,认为向李焉一伙儿交待,总是非常容易就蒙哄过关的。的确,李焉一伙儿是不知道应该审问周仲孙身边的地图都藏到哪里去了,是不是烧毁了也是必须坦白的,至少李焉一伙儿没有质问周仲孙是否有过地图。

但是,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不用周仲孙这里那里具体交待什么问题,只要各个部族大家一商议,周仲孙的交待态度老实不老实就会得到结论。一致的结论是显然周仲孙隐瞒了非常多的事情,他必须继续交待,而李焉一伙儿必须继续选择在秦国和晋国之间保持独立。负责看押周仲孙的看守,每天来提醒周仲孙,梁州在哪里?梁州的州治在哪里?李焉一伙儿的确都是非常无知,请周仲孙这位朝廷刺史级别、军事副都督权力的官员来回答,梁州或者在外国某个地方,根本就不在中国之内属于中国的土地。周仲孙总是说梁州先是由前赵国家的军队来把持而后来一直由后赵国家军队来把持,要么就是在长期期间内由各种土匪势力所把持,晋朝从来没有在梁州行驶过真正的职权。李焉一伙儿派出的看守,居然问出了一个白痴一样的问题来问周仲孙,那当年桓温带着周抚周楚入蜀,难道是从天上飞过去的?从荆州到益州,没有一块飞地?从天上飞过去的还不是飞地是什么?

周仲孙说?问我,要问就去问桓家人物,说到司马勋就是说到梁州,已经交待过了,还有后来说到梁州刺史罗尚也是说到梁州,同样也说到过了。看守大惑不解,继续询问周仲孙,为什么梁州刺史罗尚是司马勋之前的梁州人物,周仲孙大人怎么反而先交待司马勋后交待罗尚呢?为什么要颠倒时间顺序?周仲孙说交待顺序有那么重要吗?都已经给秦国人占领了,如今是秦国人的地盘了,难道李焉想投靠秦国人不成?看守这才明白,周仲孙不希望李焉投靠到秦国人那里去,这才故意乱说一气,就是为了不让李焉投向秦国人一边,他已经是俘虏,还在继续效忠晋朝,看守明白了,这个周仲孙对于晋朝朝廷还真是忠心耿耿呢,只要是晋国的敌人,他就会不死不休地争斗下去,他对待交待的拒不交待的态度就是根据这个理由来决定的,意思是李焉一伙儿根本就不可能脱离晋朝,?指望去投靠秦国人来脱离晋朝了。

说了多少口水,看守算是明白过来了,周仲孙认为梁州是益州与荆州之间的禁地,他们周家和桓家只要还有人存在,就不会允许打破这个禁忌的,不许叛军弄清楚梁州的事情。看守经过思考,决定从司马勋这位人物身上下手,一连几天不断地询问司马勋,做出一副对司马家族非常感到兴趣的样子来试探周仲孙这位高身价的俘虏,周仲孙总是打马虎眼,说话之乎者也不知所云。三蜀三巴之地,周仲孙闭上眼睛都可以画出来地图,就是说不清楚,只要这地图还在心里给他支持,他就要继续拒不交待。

司马勋当年在梁州,可是闹得轰轰烈烈的,这伙儿前赵国刘曜手里的军队,在山林里做起来土匪来了,周家在梁州地面上正是需要这样一支队伍来防止关中方面的入侵,本来是敌人的刘曜军队,就像抗战结束以后接受过来一样,立即成了晋朝统辖下的一支正规王军了,周抚周楚两代,与司马勋的人马交往不错,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就翻脸了,司马勋对于周家的不满很快就爆发出来,司马勋心里想你们周家在成都吃好的穿好的,我在山林里东游西荡日子很不好过,怎么可能不找周家的麻烦呢。周仲孙认为司马勋的事情都是爷爷辈分父辈手里的家事,到了他这里,已经是无关的事情了,家事不交待这是底线,所以就来个无可奉告。

看守一看周仲孙就连司马勋都不愿意提起,干脆就不问梁州的任何事情了,看守转移周仲孙的视线,转而起到鲜卑人的问题,从鲜卑人那里问起并州的事情,又从鲜卑人那里问起前赵国家,问到前赵国家,当然就要问到刘曜,而刘曜占领长安以后的十年,其实就是梁州的事情嘛,刘曜在长安十年的任何事情,几乎每一件都是和梁州有关的,这样周仲孙才得以交待出来一些线索。周仲孙可以不交待并州的事情的,那是中原以北的事情,周仲孙说出来是因为被看守奉承着,让他卖弄祖上权力下掌握的知识而已,李焉一伙儿派出来的看守,素质高得惊人,周仲孙毫无戒备,一经夸奖就不经意说出北方的事情。

这年头,原来也喜欢夸奖自己有哪里哪里的见闻,就是特别喜欢夸奖天南地北的经历,就算是说海话吹牛皮,也比没有见识要强。真是愚昧得可笑,要那么多见闻做什么,还不是贪婪欲望在作祟!看守等待时机,忽然给周仲孙来个突然打击,明确指出周仲孙原来很无知,虽然他知道的事情很多那又怎样,一个人的有知无知并不是主要看他知道多少,像周仲孙这样鄙视劳动的顽固份子,才是李焉一伙儿根本就看不起的。

周仲孙形容宁州部族,就把宁州部族形容成罗圈腿,而当他形容北方部族的时候,他说得的话几乎流传了千年,早在他周仲孙交待的时候,就说出北方部族如同洋人走路腿子都不直一样,就是嘲笑四角爬行的动物的不恭维的话。没有想到的是,嘲笑四脚爬行动物的部族,给研究四脚爬行动物的外国人给狠狠教训了一次。

第二百八十八章继续交待(42) '本章字数:3099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30 17:50:09。0'

益州八郡,梁州也是八郡,和西晋所有州郡一样,到了晋武帝时期,因为执政留下的遗留问题,导致出现混乱,州郡名称不停地变动,称谓混淆建制凌乱。

益州八郡,分别是蜀郡、犍为郡、汶山郡、汉嘉郡、江阳郡、朱提郡、越?郡、??郡。其中蜀郡为秦代就开始设立,秦代蜀郡的地域广大,比起益州州还要广大一些。而犍为郡、汶山郡、越?郡、??郡四郡为汉代设置,到了刘汉蜀国刘备手下,分别设立了汉嘉郡、江阳郡和朱提郡三个郡出来。西晋晋武帝时期到李雄李寿时期再到桓温进入蜀地时期,增增减减,撤销与合并都有过,桓温时期也就是周家人手里,废除了李家皇朝手上设立的沈黎、汉原两个郡,又与东晋的置侨措施同步,设立了四个流民郡县,这些郡县安置不得人心,百姓之间极度混乱不知所从,所以秦国人来了就一一地废除掉了,百姓心里,根本就对官府极度痛恨,对于地图的变化非常厌恶,百姓的无知猛增,到了需要起来反抗的地步。益州这样,山地更多的梁州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梁州八个郡,汉中郡、梓潼郡、广汉郡、新都郡、涪陵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汉中郡与巴郡在秦代就设立过,刘备时期设立过梓潼郡、涪陵郡和巴西郡,新都郡是因为晋武帝时期与氐族人的协议,为晋武帝执政初期设立,乃是司马懿司马昭时期魏晋互相执政的产物,剩下广汉郡与巴东郡两郡为汉代设置。

益州梁州到了东晋使用的名称,已经非常混乱,益州刺史经常管辖到梁州,而梁州也经常在益州方向攒动,晋武帝在益州梁州之间蜀道上设立郡县变动,极大地给西晋朝廷留下隐患,地方政局的不稳定,导致流民问题在这一地区爆发出来,李特父子身处其中,利用了这个混乱来打击晋朝的政权,对于推动制度变化是有功无过的,但是他们成立政权以后,自身相当缺乏执政的经验,不得不又在后来十多年内回到晋朝的老路子上来了,内外都不安宁。晋朝统一不是在强势下完成的,归根结底是晋武帝并没有决心一统天下的决心,只是安于现状而已。作为皇帝的都只想把地图上标明的地名作为自己己有,没有去想到要与百姓分享,各个州郡县,户口人头都是皇帝的,地方也是皇帝的,没有可以自己自治管辖的地方(自己都没有做到自治怎么让被的民族自治),剩下的,还不就是亡命之徒去肇事滋事的地方。

也许把地图据为己有就是对的。这天下就得要给人统治着,难道还能让别的动物给夺过去了,西方人一度研究四足动物也是有些道理,人类是两足动物,总不能把天下送给四足动物吧,人类不仅要开辟新的殖民地,还要把控制四足动物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有人类自己团结起来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居然就是已经被推翻的皇权制度。那些西方人所做过的,不过是把四足动物要从人类这两足动物手里解放出来,他们先行研究的结果,就是导致人类会经过挫折以后更加团结,用一种继承现代又可以推陈出新的形式来继承现代这没有皇帝的制度。海盗已经是过去的亡命之徒,而海盗以前,就是华夏大地上的陆地土匪作为亡命之徒,这些亡命之徒大部分都失败了,但是有少数成功者,带给世界的变化是很大的。西方人只能痛恨东方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