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公子,若是快马加鞭,走陆路是否更快?”
那小公子点头笑道:“没错,若走陆路,只怕还要半月之久。但若从陆路走,行李少些至多七天,便可到达。”
雪雁拉着王嬷嬷谢过了那位公子,就匆匆回了房。
那小公子回到座位,身边的一个中年男子,打扮得像武师一样的人问他:“你这小子,如此莽撞。若对方真是奸细,只怕也被你吓跑了。”
那小公子笑着摇头,直呼自己入世未深尚缺经验,又叫来那掌柜的问道:“你可知方才那位姑娘是哪家的人?”
掌柜的搓着手。操着一口的济南口音说道:“那小的可不知道。只听说是从南方来的哪个大官家的女眷。听说是去京城走亲戚的。”
大官家的女眷,又是去京城走亲戚,那看来是没什么可疑的了。再加上方才那女子能大胆的说出扬州府总督的名号来,想来也是真有这么回事。
于是这几人才丢开这事不理。只当是个小插曲。
雪雁回房后,拿出纸笔来,叫黛玉亲自写了封信,收信人是王夫人。黛玉照她说的写好了,雪雁就拿着信又一次出了门。
再次出门时,雪雁是去找驿站。此时早就有专门送信的驿站的,若是寄的加急,会快马加鞭的送过去。送往京城更是有专门的驿道可走,带上行李陆路要走七天。那不带行李只拿封信,怎么也要比七天用时还短了。
问了掌柜的,雪雁出门就往左边走去,走了大概两条街的样子,就看到了驿站。好在这个县城不大。不然出门没马车,真的会走死人了。
雪雁花了五两银子,在上头盖了加急的火印,又问了那送信的人,知道送到人手里必会有回执,这才嘱咐了几句后放心的离开。
做完了准备,雪雁便安安心心的陪着黛玉在驿站里等换船,这一换船就要三天。三天过后再次上船时,在码头就正好遇到那个客栈里的小公子。他们的船就在林府船队的旁边。
这天的风挺大的,黛玉扶着雪雁摇摇晃晃走在木板搭的桥上,努力往船上走着。突然风卷着浪一下拍来,船身狠狠的摇了几下。那简易的甲板哪里经得住这样的动静,眼见着黛玉脚下的木板往边上一滑,竟直接落入水中。
一阵惊呼中,雪雁只觉得眼前一花,身子一轻,再反应过来,人已在船上了。她耳边传来一声:“得罪了。”她转头一个,一个中年男子已飞身跃回了自己的船上。而那中年男子一起回去的,还有那个小公子。
她忙回头找黛玉,却见黛玉好好的站在自己身边。再看岸边,王嬷嬷和其他几个丫鬟都一付呆滞的模样。
而她们用来上船的木板,早已落到水里飘走了。
雪雁这才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忙拉着黛玉转身对着那中年男子和小公子行礼道谢。
黛玉只行礼不曾开口,只雪雁清脆的说道:“多谢二位英雄出手相救。”
贾琏从船舷另一边匆匆赶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吓出一身冷汗,他忙拱手对对面的船只上的人说道:“多谢二位相助,在下荣国府贾琏,敢问二位尊姓大名,日后还好报答。”
那中年男子没有回话,只那小公子朗声答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在下习武之人,见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遭难,随手帮了一下,兄台无需挂住。”
见那男子不肯报姓名,贾琏也并不想纠缠,谁知黛玉拉了拉雪雁,在她耳边讲了些话。雪雁不得不上前说道:“公子,在公子眼里无非是做了件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小事,可在我们眼里,这是大恩。日后我们定为公子去庙里点盏长明灯,还望公子告知姓名。”
那头的小公子有些羞涩,但还是大大方方报了性命:“在下两广总督张依云之子张启声。姑娘和小姐没事就好,在下还要赶路,就先告辞了。”
黛玉在雪雁身后朝张启声行了个大礼,接着便扶着雪雁回房去了。
贾琏见黛玉没事了,这才叱喝周围赶快装船,又叫人另搭了板子让剩下的人上船。
王嬷嬷急急忙忙上了船,第一件事就去黛玉舱中看她怎么样了,身后几个丫鬟也急急忙忙赶了过去。谁知大家一进舱里就听得雪雁和黛玉两人在舱里说话。
“是哪个起?”
“这……”
“哪个声?”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