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梦幻清江映画廊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金山县委、政府在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始终坚持打民族牌。在土家族民俗基本消失,全方位汉化的金山,官方和民间的主流意识中有一种精神合力,那就是我们是土家族的后裔,是土家族“唯一”的发祥地,并以此为契机,把土家文化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形成了“唱唱跳跳自出生产力”的社会共识,并作为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施政理念引导着决策方向。一是长效政策,重点决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金山县委、县政府就制定了文化兴县战略,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县的形象工程来抓。在文件中规定,无论哪届班子,都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全县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班子的重要研究课题,要作为班子的重要决策内容,要作为财政重点投入的事项,并十分注重文化决策的成果转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了长效投资文化建设的良性机制,每年县财政拨付250万元的专款用于文化建设。二是文化整合以土家文化(巴文化)为主调。为了打造土家族文化品牌,树立“生态金山、信誉金山、文化金山、和谐金山”的形象和金山是土家族唯一族源地的理念,县委、县政府采取一切手段鼓励、支持金山文化人挖掘、整理、研究、编撰、出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近年来出版了数百种土家文化图书。“只要有人做,政府就投资”,是文化人的感言。在金山,领导怕的是事情没有人去做,文化人怕的是没资源可挖。另外,为了推介土家文化,采用拍摄影视剧的方法进行宣传,电视剧题材主要以土家文化为核心,拍摄经费由县财政支付。三是产业与事业兼融并进。在考察中发现,金山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有独特的一面:就是以土家文化为核心,以文化基地为依托,产业与事业兼融并进,用产业就是事业、事业就是产业的理念指导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遵循景点建设先事业化、后产业化的思路,也就是说在文化事业机构就是文化产业机构,文化产业机构也就是文化事业机构。四是文化传承育资源。在考察中,文化局局长告诉我们,金山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展的成功经验在于:“民族民间文化建设始终走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县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抚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壮大于80年代,鼎盛于90年代,规范于本世纪初。在特色就是品牌理念的驱动下,在“走路要走自己的路,唱歌要唱自己的歌”的品牌意识引导下,采取举办文化节会、活动、制定文化政策、表彰命名、打造文化品牌、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传承、培育文化资源。

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中,必须放弃以前“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理念,树立“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创新性观念,以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以土家文化、苗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理念。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走路,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文物。因此,我们认为,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中要大打民族文化牌,应以秦简文化、土家文化、苗文化、红色文化等区域特质文化为核心内容去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文化的理念,从决策上予以保证,从思想上予以巩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确保优质特色的文化产品的产出,实现土家文化、苗文化并重双飞的文化旅游建设局面。

二是注重资源整合,强势注册文化。针对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于民间和理论化程度低的现实,应组织专门人员,设立专门资金对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和对重要文化遗产的申报注册工作,形成注册文化,获取文化专利权和知识产权,以便形成独占性文化优势资源。

三是加强传承,培育民族民间文化。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上,金山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通过制定文化政策,使文化传承制度化。如举办文化节会(活动)、命名表彰民族民间文化和民间艺人及工作者、文化品牌建设、把民族民间文化列为中小学选修课等。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在这一点上,必须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特别在民族风情游和乡村游日渐兴盛的今天。

五是推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森林建设。博物馆的建设为培育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开创了先河。但对于整个文化旅游业的建设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应以土家文化和苗文化为中心,用文化城市和城市森林的理念为指导,建设众多的、标志特质文化内涵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和能全面展现古今文化的文化基地(场所),把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强县。为此,我们建议,对即将开发建设的新区建筑进行统一设计,形成一街一品、一区(居民区)一品的建筑特色。在此基础上,抓好绿化美化和文明卫生城镇建设,以提升城镇的形象、品味、竞争力,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十章  用数据说话  看金山发展

金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份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社会经济的99%以上,个体、私有经济被限制、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县计划委员会属于县政府关于计划管理的议事决策机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领导,增强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计划性,以保证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增长;负责对重要物资的申报、分配、综合平衡方面的管理;调查、研究、编制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及执行情况;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这段时期,国家仍然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六五”计划、两个专项计划和各个年度计划,对重要物资实行分配和平衡,安排全县基本建设项目。

一、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编制

1977年4月,县计划委员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编制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八字”方针,抓好国民经济三年调整的设想》、《县农业生产三年调整规划》。

1981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县“六五”和“七五”期间需要高、中等人才规划》,经过10年的培养,到1990年,全县科技人员达到4862人,占全县职工总人数的,比198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1982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1981年至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设想》的“六五”计划。“六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8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26243万元,年均增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19887万元,年均增长;粮食总产万吨,超计划,油料总产6358吨,超计划6%;生猪出栏万头;县域工业总产值4292万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135万元,年均增长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523万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平收入371元。全县人口411004人,此计划数下降‰。

二、年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年度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在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年度社会供求的大体平衡,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计划指标。年度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受到充分重视,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向县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年计划的编制和上一年各项计划的执行结果,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并得到通过,使年度计划(包括部分长期计划)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1979年到1982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年度计划十分具体,农业生产计划产品产量具体到14个品种的指标,工业生产计划到21个品种的产量计划指标。

三、重要物资的分配和平衡

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重要计划物资的分配、调进与销售下拔由县计划委员会、物资局执行。1978年底,全县调进重要计划物资总额万元,其中调进钢材1048吨,拨出974吨;调进生铁320吨,拨出315吨;调进铜材吨,拨出吨;调进焦炭吨,全部拨出;调进水泥3279吨,全部拨出;调进炸药836吨,拨出808吨,调进雷管252万发,拨出172万发;调进车床27台,拨出17台;调进汽车6台,拨出5台;调进柴油机8台,拨出7台;调进电动机143台,拨出123台;调进发电机28台,拨出27台。

四、县内重点基建项目的安排

1979年至1982年,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努力向上争取,投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3349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558万元,自筹及其它来源2167万元,贷款624万元。安排了10多个重点基建项目,并由县物资局为这些项目配套承包所需建材物资的供应。这些项目是:化肥厂自1977年12月动工,投资1070万元,于1980年11月25日建成投产;县烟厂于1982年4月动工,首次投资202万元,10月投产;县塑料厂、县砖瓦厂、县羊毛衫厂、县线毯厂、县酒厂、县水泥制品厂、某某电站、某某电站。

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九年,国家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变革。第一次变革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次变革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开始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第三次变革是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国家调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要“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县计划委员会的计划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也随之不断变革。九年间,编制2个五年计划,9个年度计划,2个专项计划、4个基本建设项目计划。

一、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