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雪域格桑读后感400字 > 第79章 舍弃(第2页)

第79章 舍弃(第2页)

曲珍掸掸衣服,缓缓跪下冲布达拉宫合十顶礼,“高踞狮子宝座的第六世达赖喇嘛,请接受老阿尼曲珍一拜,菩萨保佑你吉祥如意。”

曲珍拜毕,起身入轿。桑结果断一挥手,轿子启行。

稍顷,洛桑猛醒过来,欲追扑上去,被洛追和佳莫拉住,“阿婆……我去看你……”这听上去还是个孩子的声音,揪扯着每一个人的心,随风飘向远方。

若干年后,洛桑去乌坚岭寺看望阿婆,可那时曲珍已圆寂多年了。

冬日天短,太阳刚一落山,夜色就像潮水般从东方天边漫过来。

距桑雄拉山口约二十里的一处大拐角后面,突然出现一支约两千人的骑兵队伍,一律干草包裹马蹄,中速前进,几乎没有声响,显然是傍晚前隐蔽在拐角后大山洼里的,否则早被山上民兵游哨发现了。山口以北二十里设一号观察点,十里处设二号观察点,各有民兵十余人,一旦发现敌情,白日放烟夜晚燃火报警。

两千骑兵悄悄通过一号观察点,竟未被发现,略加速接近二号观察点,正巧有个民兵出帐解手,望见下边山道上黑乎乎一队人马,大惊,正欲叫喊,早被后面蹿出的两个人捂嘴摔倒,与此同时,帐中十余民兵也被一伙蒙面人俘获。骑兵很快通过桑雄拉山口,夜空如锅,大山沉沉,后边的观察点显然无法察觉前边岗哨上的民兵被偷袭。

被俘的二号点民兵中有一个叫让琼的,天生一付娃娃脸,五官似乎还未完全长开,平时就不停转动的眼珠,透出一股机灵劲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没像其他人一样惊慌失措,而是一直在不露声色地细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发现烧茶的锅下尚有一点余烬,于是趁人不备,将一块酥油投过去,又抓几把干草扔上。霎时火苗熊熊,看押他们的士兵想上前扑灭,可被控在一角的民兵们不顾一切与他们扭打起来,只听呼地一声,整个帐篷燃烧起来,双方连滚带爬冲出来。一时间,后面的观察点,一个接一个燃起报警火炬。但即便如此,待警报传至民兵的大后方时,那些不知道哪里来的骑兵已通过了一半多的路程。

民兵队长尼玛多日来一直坐镇乌玛塘山口大营,得到警报后不禁大吃一惊,敌情不

明,且来得太突然。不及多想,她立命山上民兵滚石阻路,急率五百人跨上战马,于山口下方截击敌骑。

那队骑兵想必已料到前方得到警报,做好迎敌准备,考虑到夜间行动于己不利,遂减速行进,待夜幕被掀开一角时才逼近乌玛塘山口。山上游哨向大营发出暗号,尼玛得知敌骑人数约两千,心下稍安。同时暗语发令:放敌人再靠近,弓箭伺候。可是那两千骑兵在弓箭射程之外停下了。

民兵都是头次实战,有人紧张得发抖。山上的指挥官是娜仁,她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盯着山下,心想,这应该是一支蒙古骑兵,可看样子服装杂乱又不像……正在疑惑,只听山下阵中传出响亮的一长两短口哨声。啊!多么熟悉的声音呀,是乌力吉?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她明白过来,山道上突然爆发出雷鸣似的欢笑声,那些骑兵都纷纷跳下战马,摆手向他们打招呼。山上的人都愣住了,半晌才恍然大悟,喊叫着跑下来,双方抱成一个团儿。

在大帐中,甘丹次旺主持开会。尼玛和娜仁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准备挨训,却听见老将军呵呵一笑道:“头一回嘛,难免。新达赖喇嘛坐床后,安多的局势稳定了,第巴大人命我们撤回,我和乌力吉也是临时起意,试试咱们的布阵防守到底如何。”

乌力吉接道:“这次演习是老将军策划的,不光试你们,也试我们。”

将领们仔细分析了这次行动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查找防线上的漏洞,随后又来到山口现场。甘丹指着满地石头说:“你们看,大块的石头不是滚下山崖就是靠在了山道的外侧,路上这些石块根本挡不住敌骑,这是我们阻敌的主要手段,必须想办法解决。”

乌力吉补充道:“即使敌骑下马格斗,他们是由上向下俯冲,山道狭窄,又多北风,如何有效阻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多。”

晚上吃饭时,甘丹忽然肚子剧痛,不由放下碗捂着腹部,众人惊问其故,半晌,甘丹淌着满头大汗解释说,自从十几年前普兰一仗受寒后,就落下这个病根,只是今年以来显着加重。服药后略有缓解,次日一早,乌力吉率卫队百人护送甘丹返拉萨。分手时,甘丹反复叮嘱要查找原因,不可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说明年天暖后他会再来。

然而,老将军却未能如愿,回拉萨后病势加重,桑结和塔布珍断为肠绞痧,已是晚期,两个月后病逝。弥留之际,桑结握着这位从小交好的老友双手,泪流不止。甘丹无力地喃喃道:“承蒙五世佛爷和大人的厚爱,才有老夫的今天,我走啦,去追随……北路防守……”在老将军这一轮回对世间的最后一瞥中,桑结从中读出的是隐隐的担忧与不安。甘丹将军去世后不久,转眼新年就快到了,在给大昭寺街角大旗杆换旗幡时,桑结命人将甘丹生前使用的长矛插入长杆内,以祈祷老将军的英灵永佑雪域平安。

多尔济府上的下人们发现,近来王爷很少在屋里转圈了,而是在庭院或是河边背着手漫步。多尔济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事情就这么结束了?”随即又自答:“是啊,看来好像就这么结束了。新达赖顺利坐床了;桑结嘉措还是第巴,仍然大权在握;手下那帮人也都各在其位,施政的路子不会有什么更动;各部蒙古王公纷纷前来朝贺,连七哥也来了……”

他还记得老七临走时说的几句话:“弟兄七八个挤在安多日子不好过,为一块骨头都能急红眼。我这次来,看西藏变化不小,你们不管咋说,有碗安稳饭,那个事我看先放一放,要不就算了,还给人家的东西,再往回要就难了。”连七王爷都这么说,是该好好考虑往后的日子了。

这次为阻止灵童坐床,可说用尽各种办法,甚至不惜痛下杀手,结果呢?幸亏行事机密果断,未让对方抓住把柄,否则第巴决不会放过自己。在东嘎寺和典礼上他两次见到新达赖,他真佩服桑结从哪找到这么一位俊秀有才的孩子,看来菩萨是站到他们那边的,莫非就依七哥所说?

他好像没有察觉到天都快黑了,仍在河边那一片掉光叶子的柳树林中来回走动。为了目睹、参与新达赖喇嘛坐床盛会,数万人不辞千里迢迢,其中不乏从甘青滇康跋山涉水而来。那些日子,在通向圣城拉萨的所有道路上,无论大路小路、平道山道,都是望不到头的磕着长头的人流。想想,这无疑是人类史上最为壮观的场景之一。

朝圣的人在这树林间和周围山坡下,搭建了无数各种颜色的帐篷,他奇怪这数倍于拉萨的人口,个把月中吃饭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带的食物毕竟有限,大昭寺前尽管每天施粥,也远远供应不了这么多人。很快他发现,拉萨城附近的所有家庭都倾其所有地进行施饭,就连自己的妻子哲木兰也每天提着糌粑、酥油和茶叶去布施。并且,即使有人饿着肚子,也决不会去碰触那些放生羊、放生鸡。

很多人已经一无所有,但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忧愁,他们成群结队到各寺院拜佛,晚上青年男女尽情歌舞欢乐。许多人带着朝拜圣城、亲临盛会的喜悦踏上千里返程。多尔济不禁感慨,这片高寒的土地竟哺育出如此慷慨好施、精神豪爽的民族。

这个时候,树林里的帐篷已经不多了,多尔济与一位刚从河边洗涮完衣服的中年妇人聊了几句,得知她们一家是从金沙江以东俄洛过来的,一路上看到河谷地带土地丰饶,官府允许移民,他们就打算不走了。

多尔济知道,对这些人来说,这都是桑结嘉措的政策所赐。桑结嘉措主持制定的吸纳移民政策,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新品种的引进,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作物产量,不出数载,使拉萨附近的沿江一带堪称富足。有些朝廷入藏办事的官员就曾记下了他们的见闻。一位名叫焦应旗的官员写道:“……山水环秀,土田沃衍,树木浓荫,民居稠密……上建寺院,为活佛所居,层楼翠阁,几数百重,金光绚丽,美不胜述。”另一位叫王世睿的官员写道:“墨竹工卡……蛮寨蛮寺,若绘若画,其淡远浮动之势,浑如仙岛。且人勤耕稼,稻畦绣错,一如内地。”

多尔济本以为,不管什么原因,桑结隐瞒五世达赖消息十五年,藏人不会答应,可结果呢?未引起社会任何波澜。他的脑袋点了两下,似乎明白其中原因了。夜风吹得树枝发出哨音,他缩了缩脖子,回去了。

回到府中,哲木兰告诉他说,他刚出去汗王府就来人了,请他明日过去议事。

他知道议什么事。前些天,汗王同他说过放弃名号,接受优待的事。他吃了一惊,深感突然,他问谁的主意,汗王说是小妃,他只说回去考虑一下,没有讲别的。他心里明白,这决非其其格的主意,分明是那个扁头第巴通过她的嘴来传话,虽然是政敌,但是他佩服桑结的才智,也相信他的为人。

这天晚上,他久久难眠,在脑海中模拟了一场与桑结的辩论:

多——大人,汗王小妃已转达了阁下之意,敢问大人如此慷慨,初衷为何?

桑——王爷,一地之内,若有不相统属的异己势力,必为隐患,故愿与王爷坦诚相交,也是为王爷长远考虑。

多——大人,当年父王一路血战,助五世佛爷建立甘丹颇章政权,顺治帝在册文中尚有“庶邦君长”之称,请问大人怎样解释?

桑——王爷所言不差,老汗王对格鲁有似海深恩,故其在日,全藏军政悉由掌握,然老汗王在晚年却将诸子送返安多,王爷可知其中之意?

多——愿闻大人赐教。

桑——王爷熟读经史,想必知晓,历代册封有及身和荫子两种,若系后者,必明示“世袭罔替”。老汗王深知朝廷之意,故做出上述安排,实为过人之见、明智之举。至于后来王爷随大公子又返西藏,另当别论了。正因种种因缘,五世佛爷对老汗王十分尊重,画像于宫中,供藏民万世膜拜;大公子来投,慨然留之,并奉上王号;圆寂之时,尚叮嘱桑结善待汗王后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