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秦签到的我是命运之主 > 第87章 韩非冤死(第1页)

第87章 韩非冤死(第1页)

李牧在肥城之战大破秦军十万,获封武安君。

蒙毅自然知道历史上这个封号被下了诅咒,获封的人无一例外均遭惨死!

古代有官职有封号,还有爵位,周朝建立以后,对于礼非常的重视,谥号、庙号这些分的都很清楚。周朝其实是在礼下进行的统治。周朝建立以后,周公旦对殷商的制度进行了整理和修改,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礼仪也发生变化,很多封建王朝都采用法家的思想,礼依然在,只不过没有像周朝那么重要。后宫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贤妃、淑妃、德妃、这些其实都是封号。而对于大臣的官职也是有封号的,比如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其实都是封号,这些人官职都是大将军只不过封号不同。所以每朝每代获得相同封号的人很多,因为这是个名誉。

纵观中国历史,有一个封号只有四个人获得,还都是先秦时期的人,但是获得这个封号的人死的都非常惨,仿佛被下了诅咒。这个封号就是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当然这是在周时期,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君就代表了皇帝,所以武安君这个封号只在先秦才有。

被封为武安君的总共只有四个,分别是苏秦、白起、李牧、项燕。

先来说说苏秦。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游说六国合纵抗秦,配六国相印,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为燕国去齐国做内应,五国伐秦,齐国同时讨伐宋国,燕国大将乐毅带领五国联军回伐齐国,苏秦是在完成六国合纵以后,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后来六国合纵解散,苏秦还在各国之间斡旋。齐国察觉苏秦是燕国的奸细,所以齐国的大夫为了争宠,争相刺杀苏秦,苏秦受重伤,临死前让齐王车裂自己,悬赏刺杀自己的凶手,齐王依计行事,抓住凶手并诛杀。苏秦也是死的最惨烈的武安君。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战神的称号当之无愧。白起一生征战,未尝败绩,不过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得罪了丞相范睢,范睢心甘情愿中了赵国的反间计,阻止了白起继续攻打灭亡赵国的计划,梁子从此就结下了。后来秦王再想攻打赵国,时机已过,白起就称病。秦王诏令白起多次,但是都被白起以生病为由拒绝,范睢就说了白起的坏话,白起在奔赴战场的路上被赐死。

李牧也是名将,是跟白起并称的名将。李牧是赵国人,李牧的人生轨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李牧在赵国北部抵御匈奴,很受赵王的重用,后来赵王无人可用,所以启用李牧抵御秦国。李牧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所以李牧获得武安君的称号。从获得称号开始,李牧的命运就发生了转折。后面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赵王杀李牧等于自毁长城,第二年秦国就攻下了赵国首都邯郸,只剩下赵国公子嘉苟延残喘,几年后赵国彻底灭亡。

武安君这个称号,或许本身就会被猜忌,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这是大王才能干的事。或许这也是获封武安君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此时李牧暂时还是功勋卓著、安然无恙,并且深受赵王赵迁重用的!

宜安之战和肥城之战中,秦军大败后,臣服于秦国的魏国和韩国自然不肯卖力进攻赵国,反而秘密与赵国窜通消息。

其实自从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

而当时秦国的第一个灭国对象就是六国之中最弱的韩国。可是由于赵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屡屡援助韩国和魏国,导致秦军处处受到掣肘。终于,秦王嬴政听取国尉尉缭的劝说,决定先彻底打垮赵国,再图谋韩国和魏国。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但是韩国的强弓劲弩仍然无法是韩国强盛起来。而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

不过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最容易被秦所灭的诸侯国。自从秦王嬴政继位以来,韩国先后两任韩王都是碌碌无为之人,分别是韩王韩然、韩王韩安。

韩王韩然在位期间也曾试图有所作为。水工郑国奉韩王韩然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修建郑国渠,想要消耗秦国国力。不想没多久计谋败露,秦王嬴政和秦相吕不韦商量后,决定继续修建郑国渠,但是为了惩罚韩国,决定派兵攻打韩国。

而郑国渠全长250多里,灌溉农田280多万亩。它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国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秦国的两大粮仓巴蜀和关中就此建成。

韩王韩然自公元前272年上台,总共在位长达三十四年,由于过度平庸,竟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从史籍来看,他在治理韩国的三十多年中,除了不断向秦国求和之外,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有作为的事情。现在,这个“修渠抗秦”、迂回救国的战略决策,乃是他阁下采取的唯一“积极”措施。

呜呼,世界上竟有韩王韩然这样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面对强邻的侵略,不去加强国防建设,整军备战,却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修水利,增产增收,希望敌人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中,变得疲惫衰弱下去!简直就像为了消耗敌人实力,而派专家前去帮助敌国兴建兵工厂、制造枪炮子弹一样。这种异想天开的奇怪念头,从谋划到付诸实施,竟在韩国高层决策集团中始终无人提出异议,也算古今一奇!由这样一批国家领导人管理的国家,如不迅速灭亡,简直没有天理!

郑国渠大概用了三年时间建成通水。就在该渠大规模施工的三年之中,秦国也从未停止过对韩魏赵三国的军事进攻。而这项粮食增产工程建成后,秦国如虎添翼,从此进人了加速统一期,而东方六国则进人了加速灭亡期。二十多年后,六国竟被一扫而光。韩国则在郑国渠建成之后十四年即公元前230年,第一个被消灭,这与韩王韩然对秦国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期间韩王韩然薨,其子韩安立(公元前239年)。韩王韩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派遣公子韩非出使秦国、侍奉秦王嬴政。

韩国公子韩非是战国晚期的著名人物,是韩国宗室贵族,是法家代表人物,曾自学道家老子思想,又拜儒家荀卿为师,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以儒家与道家的学说为本,发扬法家,集法家思想的大成。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嬴政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韩安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于是时间到了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嬴政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

由于秦相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无形之中妨碍了秦国的统一大计。

此时作为韩非同门师兄的李斯已经贵为秦国高官,自然不愿意才能胜过自己的韩非侍奉秦王嬴政。而且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李斯向秦王嬴政进言:“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国有利的事。”

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派人抓捕韩非、投入监狱。最后李斯为了不留后患,私下逼韩非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秦王嬴政,被李斯阻扰、未能成功见到秦王嬴政。后来秦王嬴政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蒙毅听闻此事也是感叹历史终究没有改变,但是屠龙王究竟在哪里?为何最近如同消失了一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