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一直笑而不语的诸葛亮终于开口了。
“中正的分析亮极为赞成,在未灭曹贼之时,我们与东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撕破脸皮。依亮之见,我们倒不如与东吴定下盟约,约好灭曹之后,中分其地,司、冀、幽、并四州归我,兖、豫、青、徐四州归吴,如此,则双方所争夺的利益便不会起互相冲突,可备取所需。”
诸葛亮站在了方绍这一边,而他的建议也正符合方绍的意思。
其实,如今天下的形势,很像曾经历史里南北朝时,北周、北齐、南陈三分天下的局势。
北周占据雍凉荆益,便如刘备,北齐占据最富庶的两河,是为曹操,而南陈割据江南半壁,即为如今的孙权。
当年北周武帝雄才大略,正是利用陈宣帝出兵东南牵制北齐部分兵力之机,发兵先取并州,再下河北,方才击灭了北齐。
当时陈朝尽管也夺得了青徐兖豫等州,但其后的隋文帝挟从北玫南之势,不出数年便灭了陈朝,陈宣帝的一番苦心,其实是为别人作了嫁衣。
这个时代的人,尚无后世那般丰富的战例可以借鉴,但方绍的脑海中,却有无数本该应当发生,却不会再发生的成功经验可用,所以,他才打算复制一回周武帝的雄才大略为己所用。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速起之策
诸葛亮与方绍共同站出来,否定了庞统先取河南诸州的建议,这也算是对庞统先前站在法正那边,把自己从关中支去东吴的一种小小惩戒。
当然,方绍的提议也并非单为针对庞统,他的提议也是建立在汉帝政治资源将要耗尽的事实基础上的。
如今《九品中正制》一实施,曹氏一族俨然已敞开心怀投向士族的怀抱,而曹操迎奉天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得到天下土族的认可与支持么,现在土族们可以从曹操那里得到从汉帝给予的还要多的实惠利益,他们自然会选择抛弃汉帝。
曾经的历史中,当年曹操死后,曹丕继续,废汉而自立,朝野之中并无多少反对的声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刘备嘛,“迎还汉帝”在他这里,只不是一句招揽人心的口号而已,有了这句口号,再加上自己刘姓宗亲的身份,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抢钱抢粮抢地盘”。
但如果真的把汉帝迎到手中了,于刘备而言,只怕却反而成了累赘与鸡肋。
因为,正如方绍所言,当刘备都已经强大到能够从曹操手中夺回汉帝时,汉帝身上可榨的政治资源本身就所剩无几,到时候又当怎么对待汉帝呢?
归权于帝,真心实意的臣服于汉帝?
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刘备或许会这么做,但是现在的他,岂能将手中的权力供手相让。
如果学曹操那样,当汉帝是个屁,把其当个摆设呢?
世人便会认为,你刘备喊了一辈子的“兴复汉室”,原来也跟曹操一个样,实在是个大骗子,对待自己的刘姓骨肉都这样,你还不如曹操呢。
所以,在刘备看来,汉帝这块鸡肋,最好是一直被曹操含在嘴里的好,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一直高举着正义的大旗,直到把曹操消灭掉,到时候,天下尽归自己所有,想怎么对付刘协那个废物,都不会畏首畏尾了。
这般细细的深思之后,刘备心中便有了决断,但面上还得表现出为难之色,很是无奈的说道:“子L明与中正分析得极在理,只是,如今陛下身陷许都,与关中近在咫尺,而孤不率大军解救陛下,反先去攻取河北,使陛下仍困于贼人之手,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刘备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诸葛亮决定给他个理由,遂道:“大王此言差矣,陛下身陷贼手,大王与臣等自是无一日不盼着能早些解救陛下于水火。大王攻敌之心腹,为得就是早日剿灭曹贼,只有剿灭曹贼,才能真正的救陛下于危难呀。”
刘备又去询问法正的意见,法正等关陇士人,眼下已打回了老家,以后再对外开疆拓土所取之利益,对他们而言都是赚到的,所以法正也没提什么意见,只道但凭汉中王决断。
于是,在诸葛亮与方绍的推动下,刘备遂定下了下一步的进取计划。
只是,这也仅仅是一个方略而已,其实无论是取河北,还是取河南,都将面临着与曹操主力进行正面决战,那势必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战争,而现在的刘备,显然还不俱备发动进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