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先帝正统十四年,蒙古大汗也先率军进犯西北边界,军情告急。先皇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
&esp;&esp;諭令一出,群臣譁然。吏部尚书王直率文武百官在奉天门前叩諫,反对出征。兵部尚书鄺野上书劝英宗暂缓出兵,宜先探查敌情、筹备军餉、运送粮秣,待万事齐备后,大军再发。但英宗皇帝对大臣的进諫一概不予理会。
&esp;&esp;数日后,大军出征。
&esp;&esp;随驾兵马皆为当朝精锐,然先皇却将兵符交由太监王振执掌。王振毫无调兵遣将之能,更没有敌前侦查和后勤补给,大军行至半途,粮草不济,前遣部队遭遇突袭,军心大乱。王振在此时下令班师,全军掉头返还京城。王师一路南撤,最后在距离居庸关四十里的土木堡中伏,五十万大军全数战死,英宗皇帝被俘。
&esp;&esp;「先帝被俘之后,由皇弟郕王摄政监国。一年后郕王自立为帝,年号景泰,先是废黜太子,又改尊先皇为太上皇。陛下当时身为太子,先是遭到软禁,然后被迫退位,直到景泰帝驾崩,先帝復辟,才復立为太子……」
&esp;&esp;睿靖王顿了顿,接下来要说的话已接近禁忌边缘。
&esp;&esp;「陛下原本生性仁厚,在一夕间眾叛亲离,从储君成为阶下囚,经歷如此磨难,使他变得厌恶政事,对周遭臣子也多有疑惧。这场战役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esp;&esp;「王爷,那您呢?土木之役也改变了您吗?」这么问实属唐突,但她就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事。
&esp;&esp;一丝转瞬即逝的熟悉感在朱玹的心头闪过,他试着寻找这感觉的来处,然后,他望进她湖光般澄亮的眼睛。
&esp;&esp;「是,」朱玹沉声答道,「那场战役也改变了我。」
&esp;&esp;他的父王随御驾出征,最后战死沙场。
&esp;&esp;他的母妃在接获丈夫死讯后,茶饭不进,不出数日,抑鬱而终。
&esp;&esp;当年他十五岁。
&esp;&esp;在失亲的悲痛中袭爵,一个月后,蒙古瓦剌部族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他在兵荒马乱中被迫接下兵符,带领原由父王统御的神机营。儘管在名将于谦的号令下,明军赢了北京守卫战,成功守住国门,但是接下来数年,朱玹却必须眼睁睁地看着先皇与摄政王兄弟明争暗斗,手足相残。
&esp;&esp;时至今日,皇族依然人心浮动,惶惶不安。
&esp;&esp;「即便有所改变,」湖衣打断了他的思绪,坚定地望着他,「王爷绝不会做出有违天理,教百姓骨肉分离之事。」
&esp;&esp;「说到此,」朱玹自怀中取出一枚五色锦囊,「我差人到金陵,送了口讯给沉大人。宫中规定不得私传书信,所以你父亲托了些手信给你。」
&esp;&esp;湖衣伸手想将锦囊接过来,手臂却像是不听使唤,兀自颤抖。
&esp;&esp;他坚定地握住了她的腕,将锦囊轻放在她手中。
&esp;&esp;湖衣笨拙地打开锦囊。
&esp;&esp;父亲知道她在皇宫了,两老是否安好?母亲可曾为思念女儿而哭泣?
&esp;&esp;囊中有一页白纸和一条丝绢。
&esp;&esp;纸是父亲案上的松鹤堂宣纸,父亲总用它书写公文,见纸如同见着父亲日以继夜伏案疾书的身影。
&esp;&esp;湖衣将宣纸掀开。
&esp;&esp;白纸无字。
&esp;&esp;父亲期望她洁白如纸,要她维护自己的贞洁。
&esp;&esp;「信使告知沉大人,说你身在京城,一切安好,请他们切勿忧虑。」他的声音沉稳,自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esp;&esp;湖衣深吸了一口气,又抽起锦囊中的丝绢,精緻的作工一望便知出自织造局,那是冰月随身的手绢,顏色是浅浅的碧蓝,映着一抹灰,染工们叫它雨过天青色。
&esp;&esp;雨过天青。
&esp;&esp;冰月要她暂时忍受离别之苦,静待天青的那一天。
&esp;&esp;真会有那一天吗?
&esp;&esp;湖衣双膝一软,几乎要跌跪在地,朱玹连忙伸臂将她揽住。
&esp;&esp;他与她四目交接,莫可名状的衝击,来得猝不及防。
&esp;&esp;她倚在他怀中,他感觉到她温暖的气息,在他的胸前摩娑,当她抬起头,他看见她温柔如水的目光,眼睫上还掛着雨滴般的细小泪珠,她必然是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来。
&esp;&esp;朱玹心口一窒,那是不捨,不捨她孤伶伶地陷在这深宫,还犹自昂着头倔强。
&esp;&esp;他想支撑她起身,却又不想放开她,他得要用尽全身的意志力,才能克制住为她吻掉泪珠的衝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