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要靠摸,不摸怎么买?
一个瞎买,一个瞎卖呗!
最后还是网吧老板告诉她:得用卡片机。
她连手机都没有,何来的相机?
同时她一个贫困生,也做不了垫资囤货的事。
眼看计划就要夭折,她打起了别人的主意。
学校附近的生意人都擅长赚学生钱,学生要反过来赚他们的钱,想也知道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她利用特长,软磨硬泡,好久没有表情的脸,挤眉弄眼使用过度得都快长细纹,网吧老板才被她怂恿开了个网上杂货铺。
起初老板只投资了一台卡片相机,是她坐在他的网吧里,将他的实体杂货铺搬到网路上。
那时平台上还没有几个商铺能有他们的商品数量,他们的店铺上了首页,人流如织,生意大热。
老板激动地不停增加货物种类,电脑零部件都一股脑儿都放上去,不少还是二手货。
网络上的局势每天都有一个新样。
很快,数量不再是取胜之道,网络购物南物北买的特性突出显现。
老板不断上货,她优化产品,例如,调整商品顺序,选择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商品当门面招牌。
半年的时间,她靠分红还完欠学校的学费,她不知道她拿到的酬劳算多算少,只知道比暗无天日的打工多多了。唯一的不满,就是老板始终不肯淘汰一台老电脑给她,宁愿拆零部件在网上售卖,为此她不得不时常通宵达旦呆在网吧,要是宿舍有一台电脑,她就不至于两头跑,室友怀疑她交了男友,在外同居。
有一次她跟老板去买货,回来晚了,老板开车将她送到学校后门,正巧被同学看见。
没想到阿静比男人还男人的样子,竟然能吊到男人。
她们在背后议论她,她忙自己,和这群家里给生活费的大小姐们又不合群了。
茨威格说过,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到了后来,她差点搭上一条小命,才明白,所谓的合群,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那个名字叫:代价。
购物平台规范化治理开始了。
网上店铺开始变得难做。
首先就是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精明,越来越难伺候。
她印象中最奇葩的客人是那一位
我要改地址。客人在屏幕那头任性道。
她瞄了眼客人地址和购买商品,您都快收货了,改地址会增加额外的运费。
那边没有回复。
记得这个客人买东西时没有打招呼,一声不吭买下的,现在又要改地址,似乎是个相当自大的人,不屑听取自己以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