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封建宗族史。
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力低下,人们以部落的形式抵御大自然,在猛兽的嘴中求生,协同抓捕猎物。
发展到封建时期,人们以宗族的形式聚在一起,守望相助。
只有到了后世,科技日异月新,生产力到了新的高度,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构建成的现代社会。
年轻武士被提拔起来,成为宗族年轻一辈的翘楚,特别是被根正苗红进士出身的前途无量的官员看重,得到了宗族乡老大力支持。
要做事,身边就要有自己人帮衬。
沉着脸,劲衣武士大踏步疾行,身后跟着五六个昂首阔步的大汉,全部身穿劲衣,一看就是不能惹的人物,道路上的普通行人纷纷避让。
这些汉子,都是族里的强壮后生。
任劳任怨的听他指挥,换成卫所里的那些和泼皮无赖一般性子的兵油子般的同袍,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万事须得谨慎,小心办事,不可轻视对手。
大人没有一句重话,但是那小心办事四个字说的口音稍重,年轻武士知道这是洪承畴只喜欢自己用心办事,让自己不要自作主张。
“大兄,大人对咱们要求太过严厉了,这么点小事都要大动干戈,其他大人哪里敢这么使唤人。“
紧跟在年轻武士身后的同伴边大步跟上,一边小声抱怨。
兄弟们中终于有人出头,被大人物看中,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大人就是事太多,这些日子自家几位兄弟被安排的团团转,加起来比往常一年办的事都要多。
年轻武士对族人的抱怨嗤之以鼻。
既想要出头,还想要少做事,天下哪有这般美好的事情。
大人为了出头做了多少事?不惜得罪那么多同僚,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为何他要插足?蒲城的官员明明对大人不满,为何不阻止大人办流寇事宜?
的确,不做事不会出错。
按部就班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不会有任何损失。
但是!
任何有抱负的人,绝对不会少做事,他们只会多做事,不管环境多么恶劣。
年轻武士就不愿意学习兵营的同袍胸无大志,对能推的事则推,不能推的事也是敷衍了事。
生怕自己多做一点事,觉得哪怕多做了办点事都是吃亏了,就要怨天尤人。
边军夜不收,是混功劳最快的,虽然危险,但他还是自请为探马,带着流民营地是空架子的情报回到军中。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同袍们竟然闹响,引发了大军自行溃散。
满是遗憾的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做事,所以才有了今日的伯乐。
头生也有宗族。
但是族里有一个三爸,人们选择了跟随三爸,头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自己如果不是遇到种光道,有更好的选择,他也会跟随三爸。
人们都愿意依附强者。
在蒲城没有人能帮助他,白九儿也不待见自己,那么他就从身边的人入手。
所以,他发现了危机。
胡同口的老槐树下,三块石砖变成了四块。
这是他与胡同的孩子们约定好的,谁发现了自家路过三个以上的陌生人,就放一块砖头到老槐树地下。
孩子们可以指定要听哪个故事。
胡同是一个7字形,几间红灯笼所在的道路在一边,靠近城道;头生他们这一片普通人家在另一端,被院墙挡住,是一条死路。
一两个陌生人不足奇,但是三个以上的陌生人绝对不正常。
“生哥儿,怎么你不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