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这就应了那句箴言:没有制衡的机体无限长大,早晚会成为恶性肿瘤。

四、百年一遇的机会

1。 等待“拯救者”

美国此次由“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灾害的同时,也给中国这样的在全球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处于底端位置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出海并购的“百年机遇”。

“金融核弹”引爆之下的美国市场,已经是哀鸿遍野、满目狼藉,非但华尔街的各大金融业巨头遭遇到灭顶之灾——要么被并,要么被关,整个欧美市场的实体企业也遭受到重创,许多实体企业已陷入破产的边缘: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目前已经申请破产,而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也徘徊在历史最低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配件厂商“德尔福”,已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二大电器零售商“电路城”(Circuit City),2009年1月15日宣布让美国的567家商店清盘,而公司已早于去年1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危机也扩散到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北美最大的电信业巨头“北电网络”,在1月上旬向加拿大政府申请了破产保护。树大根深的行业巨头在风暴中显得如此脆弱,中小企业的境况就更加糟糕,危机已让众多的中小企业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8)

为了减轻负担,欧美国家的企业开始了大幅度裁员:仅在2009年1月16日这一天,全球就有20多家著名企业同时发布裁员令,其中GE宣布裁员万人,美国第二大汽车出租商赫茨公司裁员4000人,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裁员1100人,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和南非德比尔斯钻石公司也宣布大面积裁员。

从华尔街刮起的这场金融风暴,已给欧美实体企业带来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危机让众多的实体企业的资金链条发生断裂,消费市场出现了萎缩。

金融系统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方面,也表现在当它自身出现问题时对整体经济的破坏作用方面——当“血泵”出现了故障,连接在金融血管上的所有经济体即刻处于失血、休克状态。危机导致企业信用冻结,银行停止向贷款,企业周转运行的必要血液瞬时凝结,于是大批企业纷纷陷入泥潭中动弹不得,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样的大家伙即是如此,而以短期借贷为主的中小企业的境况就可想而知,它们直接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与此同时,危机让普通的美国民众也从“美国梦”中清醒过来,他们节省开支,减少消费,勒紧腰带攒钱。而消费的减少更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流,从而加重了企业的困境。

以往的美国人民一向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很少存钱,喜欢用贷款去透支未来,因为他们普遍相信明天会比今天生活得更好——既然施瓦辛格这样的影星能做加州的州长,奥巴马这样的非洲移民后裔能当上美国总统,那自己的明天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于是在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大家都在拼命消费,“次贷”之所以盛行,其社会根源也在这里,否则放在中国或是日本,人们只喜欢攒钱,危机就不会发生了。但现在,危机一下把所有的美国民众都打懵了,无数通过“次贷”住进宽敞房屋的人,一夜之间就被驱赶出来,流离失所。那些没有存款的人,未来一片渺茫。于是,人们便开始节俭消费。

而消费的减少使得企业产品变得剩余,企业不得不减少开工、裁减人员、降低成本,这又影响到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企业,使得经济复苏变得更加遥遥无期,市场回暖的历程将更加漫长,整个的美国经济便步入了一个下降通道。

众多的欧美企业在泥潭中挣扎,等待着“拯救者”的降临,而美国政府却力不从心——仅仅为了拯救“两房”、AIG等华尔街的几个金融寡头,美国政府就投入了几千亿美元的资金,而窟窿却越补越大,更多的金融企业难以自保,美国政府倾力出台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已是杯水车薪。因而对于众多处于困境中的实体企业而言,美国政府已无力救赎,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这就为那些希望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并购机遇。

2。 霸主轮流坐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着的。这个观点用在历史发展观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强国,也没有一个国家会永远强大下去,一切都在发展变化,相互转化。这既适用于历史,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

分析一下近代史就可以知道,在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之前,已有许多国家先后荣膺了这一称号,包括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崛起,占据世界市场的领导权地位,既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因,也有大环境因素的扶持。一个新的“霸主”能够兴盛起来,总是因为老一代的“霸主”国家国力逐渐衰落,从而给这一时代的其他国家留出了发展的空间。此时那些能够抓住机会顺势而起的国家,就会成为新一代“霸主”,这与中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一个道理。而这种机会往往是时隔百年才会有一次!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9)

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成为工商业“世界霸主”的国家是荷兰。这个国家直到16世纪早期还受着西班牙的统治,在取得独立后,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手工业和船运业,逐渐成为当时欧洲手工业的重要中心和世界造船业中心。

应该说,荷兰的崛起是得益于西班牙的衰落,在西班牙“无敌舰队”横行大西洋的时代,荷兰不会有独立的机会,更不会有发展自己船运业的机会,荷属东印度公司也不可能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企业。正是西班牙的衰落,为当时的欧洲国家留下充分发展和角逐的机会,荷兰就是抓住这个机会脱颖而出的。

到17世纪初期,人口不足200万的荷兰已拥有全欧商船吨位的五分之四,商船达l6 000多只,相当于英、法、葡、西四个航海强国之和。荷兰的庞大商船队当时航行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地中梅和波罗的海,所以被人们称为“海上马车夫”。整个17世纪,荷兰的资本积累比欧洲各国的资本总和还要多,对外投资比英国多15倍。

继荷兰之后受到历史机遇“眷顾”的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英国的崛起也得益于荷兰的衰落。荷兰由于国土面积很小,本身并无多少资源,因而经济发展过多依赖于对外贸易,经济基础非常脆弱。在当时欧洲的战乱年代里,荷兰放贷给欧洲各国的大量贷款常常成为坏账,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荷兰的经济。此外富裕安逸的生活也改变了荷兰人的进取精神,国家开始走向没落。

荷兰国力的逐渐下降,让它在日后的海上战争中接连告负,最终经济彻底走向崩溃。荷兰海上霸权的失落,为其他国家发展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