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宜为如何处理这事犯愁,他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太过于冒险。
所以,他想找人为他参详一下。
带着这个问题,他去找了赵敏。
赵敏却毫不在意的说道:“这有什么嘛?国库暂时空虚,找几个贪官抄没家产,也就是了。反正大明什么都缺,就这贪官不缺。”
但是,这样解决问题看似方便快捷,却带来第二个问题。
那就是既然百官皆贪,杀掉几个,其他官儿人人自危,会不会导致没人干活了?
毕竟现在还没准备杀,只有查案的苗头,就已经形成了百官逼宫的局面了。
赵敏的回答是这样的,她说道:“你傻啊!首恶不论,从犯皆免。杀一批,拉一批,吓一批,也就是了。这大明什么都缺,你要说缺官儿,不存在的。”
杨延宜看着这位他未过门的妻子,第一次动起了“我应该尽早娶她”的念头。
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抄没贪官家产以充实国库,只能是暂时的。
大明的根子不在这里,但现在还没有到处理那些问题的时候。
五月份即将到来的京察和即将开始的恩科,总要等这两件事先办完。
想到这里,杨延宜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他找到了沈先生,准备向他询问一下,目前自己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
却没有想到,方阁老正在与沈先生商议目前的状况。
三人一拍即合,便联袂去了禁宫,去向朱由校汇报此事。
而天启元年的百官逼宫事件,也拉开了帷幕。
天启元年三月三十,朱由校登基三天。
此时刚过了酉时,离禁宫落锁还有一个时辰。
在杨延宜、方从哲,还有沈先生,与朱由校密探过后,缇骑四出。
他们分别前往了那些提出了辞呈的大臣们家里,为他们带去一句圣上的口谕。
“此刻若你们将辞呈收回,朕就当没看过,但就这一次机会!”
“这已经不是霸气不霸气的问题了,这是缺心眼子。”
这是那些提交了辞呈的京官们,给出的评价。
孤家寡人,是以前王侯们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但这四个字真的变成了事实时,就一点都不好玩了。京城的风波,很快将波及到地方上去。
这已经不是文臣与武将之间的问题了,这是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次严重的挑衅。
皇权,也是要分享的。
这道理连太祖都懂得,今上不懂,不过没关系,咱们慢慢调理他。
坦白说,那些大臣又一次严词拒绝了收回辞呈时,他们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的。
明天早朝时分,当这位十六岁的天子,发现他的臣子们集体不跟他玩了,内阁也被奏折淹没了的时候,他还会这么强硬吗?
神宗不过想立福王为太子,争了多少年?他赢过吗?
皇帝,不是你想干嘛,就能干嘛的。不懂这个道理,没关系,我们会教你。
所以,没有一位提交了辞呈的大臣收回他的奏折。
但是,那些缇骑离开了他们的府邸,转头就去了他们任职的衙门。
此刻去,只为了一个人、或者说是一种人。
终于,在禁宫落锁前,缇骑带着四百多号人,浩浩荡荡赶到了文华殿外。
文华殿内灯火通明,上百个内侍,正用小推车,将一车一车的奏折,搬运到文华殿,由按照六部分别放置于六个偏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