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并不是粮食类的农作物,它有点像原来那个世界的山药,口感还不错,价格也比粮食贵些,往年人们只会将木子当作偶尔改善伙食的一种食材。但这几年有医者发现长期食用木子能使人身体更加强壮,体制变得比普通人好。
如此一来,一些条件允许的富贵人家增大了购买需求,市场上也抄起了木子热。需求带动供应,农民也因为看到木子的收益开始大面积种植木子,确实,一开始能赚不少。但只是一开始,因为富贵人家就那么多,价格提升的同时,意味着舍去了普通人的购买力。而富贵人家就这么多,当产量超出购买力时,过多的木子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如今跟风的农民还有不少,孙二阳不会是第一个,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个村子或许只有孙二阳一个,但别的村子就不知道了,光着一年下来会有多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的人,数量难以估计。但木子的市场早已接近饱和,也意味着明年木子收成的时候,可能面对的情况是疯狂降价而不是收益。
方薏茹接过几家做原材料公司依托,让她研究公司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壁垒,在做调查的时候,就曾询问过那些负责采购配置预期物资的负责人,他们告诉她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味的跟风,因为竞争对手会比自己先一步走上道路。
用浅显易懂的分析告诉孙二阳,不是因为她好心,而是帮助孙二阳,她能找到另一种快速致富的方法。
当然,这前提的说服孙二阳听她的。
 ;。。。 ; ;
第十六章 说服
“你又如何得知现在买的起木子的人家已经差不多了?”
孙二阳表面质疑,实际上内心震惊不已。他很仔细的观察着方薏茹,脑子里最先想到的就是:难道读书真的有用?
这胖妞才读多久的书就能说出这样条条框框的大道理来,这要是多读几年,那还了得!
但他并不全然相信她的分析,只是觉得多少有点道理,至于因此就放弃扩大木子田的种植,还要再想想。
孙二阳挺有头脑的,不然也不会在村民还没有行动前,已经先一步行动。但他还年轻,能想到的东西有限,这会儿如果方薏茹能全然说服他,今后对方薏茹再说什么,他就可能就全身心信赖。
方薏茹的打算,是希望找个合作者。比起商贩小赵,同村的孙二阳更让她放心,毕竟他是村长的孙子,经过这些天接触,她对他的秉性有所了解。
“如何得知?不难啊,我爹说过县城里的达官贵人酒楼的老板都认识,住了多少户贵人,这事在县城可不是什么秘密。”
孙二阳想要的市场不会太远,所以基本上离不开清封镇的范围。而清封镇的有钱人多住在镇上,知道镇上有多少富贵人家,就能知道需要的量是多少。
用对方能知道理解去解释,会比一些看似有依据的解释来得更容易信服。方明升当然不会跟女儿说到镇上有钱人有多少,但这并不需要告诉孙二阳。
原主有一个方薏茹原本没有的优势,那就是老实。这给人一种她不会说谎,她说的都是大实话的错觉。
虽然她的推理不是没有依据,比如林子口中‘周围村落的村人都不想把地租出来’,又有多少新来发的林子田被谁谁拿去。但这些依据比起‘从我爹口中得知’来说,更让人信服的是后者。
孙二阳陷入沉思。他一面觉得自己应该听方薏茹的,这是种直觉,很多事他都是根据直觉来做事的。可一面又觉得自己听信一个村姑的话会让他很没面子。
“你要还不信,可以让林子他们去调查看看,方圆百里增加了多少种植木子天的农户,再去问问镇上买木子的商户,最近有多少人家订木子。”距离木子种植还有小半月,这段时间足够他们调查了。
说完方薏茹又像往常那样读书识字,仿佛这短暂的谈话只是孙二阳的错觉。
那日去上工后,方明升没能在两三日内回来,因为东家说他休息太久了,得用休息时间补回来。这可把他担心坏了,深怕自家女儿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
所以一回村就马不停蹄的赶回家,结果家里根本没人!如果不是陈汉生刚好出门看到他,估计这会儿他行李都没方下就要开始满村子找女儿了。
“汉生啊,茹丫头真把二阳给弄伤了?”一脸忧心忡忡,“严不严重啊?”
“应该挺严重的,都下不了地。这几天如丫头都会去孙家照顾他,我看你就在家里等好了,过会儿那丫头就该回来了。”陈汉生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方薏茹回来的时辰了。
方明升倒想直接去孙家,但自己一身风尘,实在不好去别人家拜访。
“只能这样了。对了,这次我带了些酒回来,晚点到我家来尝尝~”
“行!”
……
过于平静的日子果然不合适方薏茹,本以为原主的事告一段落,结果刚从孙家出来,又摊上事了。
路口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正用一种恨意的表情盯着她。
同村的女性本就不多,像这样的小姑娘就更少了。何况如此标致的少女在村里也不多见,方薏茹一下子就从记忆里找出这人是谁。
李崇禹同母异父的妹妹,李春鸾。
李大娘有两个丈夫,是亲兄弟。云弥国虽然不限制女人有几个相公,但普遍的人不会接受一女多男。往往是合离再婚,不会硬生生将两三个家庭扭在一起。但也有另一种方式,就是一家兄弟娶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