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摸清楚对方的需求和策略更重要的……
是深入了解这个人!
他的成长环境、价值观、文化、信仰、爱好……
这些才是构成对手做任何决策和反应的最原始因素。
此外,隋波还逐渐意识到,
谈判的核心,是要把“零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
很多时候,谈判双方无法在某些细节上达成一致,是因为纠缠于彼此的利益之争。
这个时候,
如果能把大家谈判的视角和利益空间,上升到产业发展和世界竞争格局的高度……
反而会在谈判的核心内容中,产生额外的增量,形成开放性的全新思维模式。
“竞争”和“合作”并不矛盾,
只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而已!
………………
当然,隋波虽然已经形成了整体的策略,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那就是,他对张忠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并不了解。
知己不知彼,这可是临战大忌!
虽然在前世时,
因为中兴和华为被制裁事件,芯片产业一时间火爆,为大众所关注。
隋波也因此,看过很多有关张忠谋的文章。
也算是了解他的人生经历。
比如他1931年生于宁波,父亲是宁波财政局长。
37年从宁波搬到广州,又因广州被日军飞机轰炸,逃亡香港。
没几年香港沦陷,42年张忠谋一家人突破日军重重封锁,经洛阳、长安,历经艰险,饱含恐惧,一路“闯关车”,来到陪都重庆,张也入读重庆南开中学。
45年抗战胜利后,张忠谋一家搬回上海,过了两年“歌舞升平”的日子。
淮海战役开始后,张家又仓皇离开上海,逃到香港。
他那句高中毕业后高呼的“黄浦江,我们还能在这里住多久。。。。。”,在后来的很多文章中被反复提及。
似乎那些文章的作者,都在刻意强调,他心中依然深藏有爱国之心……
但真是这样吗?
也是那一年,张忠谋出国留学,去了美国……
之后,张忠谋就开启了“传奇”一生。
哈佛本科、mit硕士、斯坦福博士,
领导德仪,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里叱咤半生,走上行业巅峰。
53岁归台,56岁创办台积电,开创芯片代工(foundry)模式,更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这个全球芯片产业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