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林当即张贴告令,不日举重兵攻打柴桑,五山小关,唾手可得,容后再攻。
士兵们看到告令之后,都很惊讶:“怎么跟听说的完全相反,不是说罗将军建议元帅先攻五山,缓攻柴桑吗?
到底是什么情况,谁是对的?”
“我看郑元帅是对的,五山关不过是个小关,随时攻打,随时都能攻克,缓缓没什么不行。
倒是柴桑,乃是继武陵城之后的又一座大城,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赶快举重兵攻打,急击勿失!”
“哼,那倒未必,正是因为柴桑城是一座坚固的大城,距离武陵城又有相当远的距离,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再进攻,如果急躁冒进,很难攻下,我看罗将军的建议才是对的!”
“呵呵,行兵打仗,哪有什么对错,主将发令,我们当小兵的执行就是了!”
其实,士兵们的讨论都没有说到精髓,他们不知道五山关和柴桑城的真正情况,便不能知晓此时正是攻打五山关的好时机,只须快速进攻,拿下五山关不过是顷刻之间。
因为,五山关刚刚调走了黄拓,而京城的主将罗善还没有到达五山关。
这二人没有严格按照军令交接,造成了五山关暂无主将的情况,群龙无首,攻之易克。
等罗善到五山关之后,再想轻而易举就拿下五山关,没那么容易了。
罗不凡早就探听清楚五山关的情况,但没有机会向郑东林明说,便建议他急击勿失。
他不察此事,只是心里一味的跟罗不凡较劲,自然要失去一次进攻的好机会。
而柴桑城的情况,远远比想象中的要麻烦的多。
柴桑是庆朝的经济交流中心之一,繁荣昌盛,几乎不亚于京城。
在柴桑一代,聚集了大量流寇,还有不知多少门派的武林高手。
那里鱼龙混杂,不仅仅只有朝廷的势力,还涉及到武林和世家。
如果稍有不慎,得罪了那些武林门派和世家大族,甚至比得罪朝廷还要来得猛烈。
郑东林长久居于东南一代,哪里知晓柴桑城的真正情况。
如果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攻打柴桑,简直就是故意找死。
柴桑大城,不是兵多将广就能攻下的。
攻打柴桑,需要小心谨慎,先与武林人士和世家大族达成协议,不然,就会遭受到不知名的猛烈反击。
以郑东林的水平,无论是带兵实力还是沟通周旋能力,都不可能拿下柴桑城。
罗不凡提醒他,也是不想让他去送死。
本来,郑东林也没想到占据柴桑、三山关和龙口,以三城联合,直击元城关。
在听到罗不凡这么说之后,他下意识也认为是个好办法。
只是,他调整了攻城的先后,该直接取掉的五山小关,他要缓攻,而不该急攻的柴桑城,他非要动用重兵。
不久的将来,郑东林就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进攻柴桑的路上,他还会白白丢掉性命。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后来的结局,真可谓是:“命苦不能怨政fu!”
……罗不凡和白一堂到达了龙口城,张肃和龙长生前一天就听说他们两个要来,早早就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他们还不知道罗不凡二人到龙口只是为了接朵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