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正在想如何退敌才是,结果唤来的一个个智囊都不作声。刘邦一开始还急得来回的跺步,等了半天没听到声音,马上看了过去,见着三张几乎同样的脸,刘邦一时卡住,不太确定地问道:“怎么了?”
“所谓祸兮福所倚。”韩信先开口,作为兵马大元帅,没有人比韩信更有资格开口。刘邦不解道:“现在应该如何?”
张良眼中闪烁着光芒,声音却很轻地道:“贵族与旧秦的朝臣里应外合,不过就是为了夺回咸阳,项羽在此时攻来,也是对咸阳城势在必得。眼下夫人处既然攻得彭城,将项羽的妻儿关押起来,项羽只有两个选择。一则不管他们的生死,进兵咸阳,非取咸阳不可;二则,转攻彭城,夺回彭城。”
这一点,刘邦倒是早就想过,也认为项羽的脑回路不是一般人可比,要是用一般人来定义他,那就麻烦了。
“良有一计。”张良就是有了计谋,所以才会沉着了半天不作声,就是思量此计究竟如何实行的好。
“子房快说。”刘邦请他们来就是想听听他们都有多少好主意,如愿以偿地听到,刘邦着急的催促。
张良道:“引两虎相争。”
刘邦一顿,张良解释地道:“秦之旧臣旧主皆想要咸阳,项羽同样也想要。既然他们要,我们便给他们。按项羽的个性,入了咸阳城,面对秦王,秦之旧臣会如何?”
“项羽对秦恨之入骨,若不是我捷足先登,第一个进入函谷关,更是拦下项羽,这里若是成了他的地盘,必不会如现在一般太平。”刘邦倒是反应得快,马上点出项羽的为人,那就不是一个讲理的人,在项羽的心里,手中的力量才是真正的道理。
张良微眯着眼睛道:“秦之旧臣,贵族皆是蠢蠢欲动,给他们一个教训远远不够。故”:,,
第152章第152章未来之事不可知
一个故字,也就是说张良更欲借此机会,让项羽好好的教教贵族们做人。
刘邦听完张良的计谋,马上拍案叫好,“好,就依子房说的办。”
张良听着刘邦想都不多想马上同意,沉着的负手而立,成竹在胸。看着刘邦的眼神却又透着亮光。
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你,全心全意的按你说的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
萧何也觉得张良的计谋甚佳,因而道:“那我立刻去准备。”
“我也去准备,将我们的兵马全都慢慢的撤出去。”韩信也是表示配合的。打仗,就算正面和项羽对上,韩信倒也不怕;只是刘邦一向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若不是迫不得已,刘邦并不想让手下的人伤亡过重。
“都去准备。”刘邦挥手,这心里的大石放下了,刘邦整个人都轻松了。因此挥手让他们各去忙各的。
三人一道退了出去,难得的并没有离去,出了汉王府门口,三人都停在不远处的一个亭子上,身边跟随的人都立在十数步外,保证不会有人能听得见他们说话。
“项羽,贵族,若是一并解决,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有些话,张良了解更多,他一开口,众人也才开口论道起来。
“我们与汉王一般皆是出身卑微,子房同为贵族,想必对贵族的心思比我们懂。眼下,我们不能看一时之利,而是要看得更长远。天下纷乱久矣,当思为百姓谋太平。陈胜吴广之起义,令天下侧目,何尝不是给天下人敲起响钟,百姓虽愚昧,却不可辱,更不可欺。”萧何接过话,站在他一个寻常百姓出身的人的立场分析,却也作为一个政治家一般,同张良谋定未来。
张良神色平静,然目光微微一敛,“是啊,百姓虽愚昧,却不可欺。贵族们自恃身份贵重,却不思进取,更无容人之量,长此以往,天下岂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同样也是出身贵族的人,比谁都更明白,想在这个天下争得一个立足之地,不容易。
张良曾经的骄傲,都在血淋淋的现实慢慢的消失殆尽,若想在这世上立足,屹立不倒,唯有自身有本事,才能做到。
那么眼下的贵族们,他们仗着刘邦仁厚,更想在背后算计刘邦,面对这些认不清现实的人,就应该寻一个人好好的为他们上一课。
“我是不喜他们,尤其汉王待他们仁厚,便是那秦王子婴,我们可是直到现在都称他一声秦王。汉王在咸阳城内称这一声秦王,多少人看在眼里,暗里也有不少的人嘀咕,道这一山如何能容二虎。早晚有一日,两虎必会相争。”韩信拧紧眉头,道出他心中之不喜,也是希望萧何和张良这么两位好好的帮刘邦谋划,如何将这些贵族拍老实了。
张良低下头一笑,“韩兄不喜他们,无非是觉得他们既无本事,偏又诸多要求,毫不自知。”
“正是。有本事的人若是嚣张跋扈一些,该忍我总会忍了。可他们算甚?一个个本事没多少,闹事倒是都有他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复秦,更想同我们动手,他们倒是胆子大得很,也太看得起自个儿了。”韩信轻蔑之极地道出一番藏在心中多时的话。
萧何和张良都笑了,韩信说得倒是不错,可是啊,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张良与韩信道:“世间之人,并非都是坦荡之辈,亦非黑即白。不过,解决一些后患,让汉王可以无后顾之忧,当如是。”
既为刘邦之臣,自然就应该为刘邦谋划,张良记得他的初衷。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