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布达拉宫内外重兵布防,从山上到山下的长长的阶梯两侧,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藏兵。张经武只带了两个警卫员和一名藏语翻译,大步从容地迎着几百支枪口,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布达拉宫……
军区作战室紧张到了极点。除了张国华,其他领导也都在座。没有人高声说话,只有话务员在轻声传接讯号,会抽烟的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张司令员的眼圈被烟熏得刺痛,每隔一会儿,就叫参谋再出去看看。
李觉参谋长已让作战参谋杨一真带一架高倍望远镜和一支信号枪到军区西面广场小河边观察布达拉宫情况。如果张经武发生意外,跟随他的保卫干事一定会从布达拉宫顶上朝南的中间窗口里伸出一面红旗或发射三发信号弹,再由杨一真发三发信号弹,通知部队出击。
空气石块似的僵硬,将军们的呼吸都艰难异样。刚看完表,又去看表……
突然一声“报告”,打破了寂静。杨一真急切地跨进门,报告说:“张代表从布达拉宫出来啦!”
“确切吗?”
“是我亲眼所见,他已经骑上马朝山下走了。”
张国华大出一口气,朝谭冠三会意一笑,布置完部队继续保持警惕后,直起腰,朝副手们招呼着:“走,出去透透新鲜空气,可把我憋死了!”
这以后,*宣布撤销了两司曹的职务。5月1日,噶厦宣布伪人民议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但分裂的道路并没有中止。7月28日,伪人民议会改头换面,成立“教友共济会”,并秘密委派三名代表携带拟好的文件,企图潜越国境,向联合国请愿,借助外国势力,将解放军全部赶出西藏。结果于9月13日在边境被截获。*下令查办,虽两次审判,最后还是被取保释放。
局势暂时平静了,却孕育着更大的风暴。张国华司令员深知这一点。眼前的缺粮仍是个大问题。噶厦借故拖延,商人仍在囤积,而部队还是严令不许上街买粮,连货摊上的零食也不准买。张国华焦急的时候搓着手说:“进藏之前刘司令员说积几千年之经验,人不吃饭是要饿死的,我没有想到情况果真如此!”他只有求助于上级了。并且将部队分散驻防,同时要求各单位就地开荒种地,但远水不解近渴,他需要立即得到粮食。刘邓将情况火速上报中央。毛泽东获悉后,要外交部和印度协商,从印度进口粮食以解燃眉之急。张国华和张经武又到噶厦政府,请他们支援人力物力,把粮食从印度接运回来。噶厦刚刚接受撤销二司曹的神旨,不好违抗解放军的意思,答应去运粮。
印度大米拉回来了,部队喜气洋洋地架锅做饭。怪事又出现了:断粮时已有不少人浮肿,吃了印度大米,浮肿的人更多了。张国华谭冠三天天收到各团的报告,浮肿的人数有增无减。张国华拳头擂桌子:“难道是印度人下了毒?”
谭冠三摇头:“不会的,进来的时候大米都经过检验。再说也不是个个浮肿,下了毒不会这样。”
“叫部队停止食用?”
谭冠三还是摇头:“不吃它又能吃什么呢?”
于是他们又向贺龙求救,从内地运粮来顶替印度大米。贺龙也急得抽得烟斗发烫,康藏线上大雪封山,哪能增援?只好回电:“无法增粮,速查原因。”
正在张、谭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兆头引起张国华的重视:有一个连队舍不得吃白花花的印度大米,一开始就和糌粑搭着吃,结果连里的浮肿数逐日下降,最后全都消失了。张国华叫后方司令部火速将大米化验,“别忘了,糌粑也要化验!”科学又一次救了他们。原来印度大米中缺少维生素B2,而糌粑里正好含有大量维生素B2。张国华立即下令,吃印度大米时一定要加进糌粑或青稞。下完命令他笑了:“我当了这么长时间指挥员,下这种命令还是头一回!”
谭冠三也苦笑了一下:“咱们沾了佛光,所以长了这种能耐,以后还要变成孙悟空呢!”
。。
抗美援朝成了头等大事(1)
彭德怀不顾警卫的拦阻,推门而进,将毛泽东唤醒,汇报朝鲜战场的局势和困难,最后又说到毛岸英的死……
周恩来提议把彭德怀留在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但彭德怀本人却表示不愿授受。
“小参谋”的汇报震惊中南海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新中国刚刚长了半岁。当时朝鲜人民军真有点摧枯拉朽之势,一下子打过三八线,三天后又解放了汉城,到了8月初,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国土上残存着李承晚军队的势力。欢乐的朝鲜人民已经敲起了长鼓,到处是喜庆洋溢的气氛。世界也为之瞠目结舌。美国人是坐不住了,中国的毛泽东也坐不住了,漫长的历史告诉他,胜利决不会出现在一个早晨,速胜往往隐藏着灭顶之灾。在8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上,毛泽东提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助,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周恩来也说:如果美帝将北朝鲜压下去,则对和平不利,其气焰就会高涨起来。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
1954年9月毛泽东同参加中国国庆庆典的金日成首相亲切握手这两位领袖的话,被后来的实际一一证实。
7月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又坐在一起。毛泽东口头时常挂着一句话叫“预防不测”。为此,他委托周恩来召开了两次国防会议,并做出最新部署:军委战略预备队的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和四十二军,计26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由粟裕任司令兼政委,萧劲光任副司令,萧华任副政委。
同样,富有战争经验的周恩来也不相信朝鲜的“速胜”。有一天,他正审阅着外交部致联合国的一份电文,忽然放下手中的红蓝铅笔,很认真地询问起身边的几位外交官:“你们看战争会在8月结束吗?”
外交官们对周恩来的问话一般不敢轻易作答,他们都知道周恩来最讨厌无知妄说,随意猜测,或是含糊不清。他们互相看看,又把目光一齐转向周恩来。他们的经验是:妄说不如恭听。这次周恩来偏偏不作答,又侧身盯着兼任中央军委作战局副局长的雷英夫,这位被毛主席称为“洛阳才子”的军事高参,自朝鲜战事以来,每天都要去总理那里汇报,有时一天要汇报三四次。周恩来问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雷英夫稍一思考,说:“我们觉得还是谨慎一些好,因为不歼灭敌人的主力,仅以得地多少,是很难判断胜负的。只有把敌人打得动弹不得,才敢言胜利二字。”
周恩来又坐回他的办公桌,继续思考,提醒大家:“这个战争将是长久和复杂的,我们宁可把情况估计得复杂一些。”
8月23日,雷英夫和总参作战室及其他部门的同志们在中南海居仁堂开会研讨战局。他让大家畅所欲言,展开模拟对抗。争来争去,最后大家的意见比较接近了,归纳出6条理由,判断美军下一步一定要搞登陆作战,可能性、威胁性最大的就是仁川。当晚,雷英夫赶到西花厅,向周恩来当面陈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