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说:“我知道。”在北平军调处时,周恩来与郑介民打过交道。他问起郑庭笈的家庭情况,因为他已经听说一些:郑庭笈的妻子冯莉娟在郑被俘后,原准备去台湾。临行前,她听说郑在哈尔滨发表的一篇广播讲话后,决定留下来。1954年,她回到北京。但作为战犯的妻子她难以得到工作,于是他提出和郑离婚。郑庭笈的回答证实了这一点,周恩来转身对张治中说:“那你们应该动员他们复婚嘛!”在当时的情景下,郑庭笈以为周恩来不过是顺嘴说说而已,一个大国总理哪会留心这点小事?可是当他再次遇见周恩来时,周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复婚了吗?”郑庭笈激动得一时语塞。几十年之后,郑庭笈每当忆及此事,总是掩饰不住感激:“我至今还无法判断,周总理这样待我,究竟是由于他有超人的记忆力,还是有超人的情感!”郑庭笈后来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周恩来关照有关部门,将他妻子调到他身边当打字员,促成了这对夫妻的再度结合。所以,郑庭笈总对人说:“如果没有周总理,我们夫妻不会破镜重圆。我的家庭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可以说,周恩来就是我们的红娘。”……
这样漫谈了一阵以后,周恩来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他说:“我们党和政府,是说话算数的,是有原则的。我们是根据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来释放你们的。”接着,他分别就立场、观点、工作和生活、前途等四个问题作了讲解。周恩来最后说,你们也不要把现在的一切都看得那么好。北京的巷子里还有很多矮小房屋。全中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几十年。精神面貌也不一致,有的人进步比较慢。我希望你们:第一,要相信党和国家。党和国家对你们是信任的,你们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多做贡献。第二,倘有不如意的事,可以写信,可以与中央*部联系,有话就要说,不要积少成多,结成疙瘩。
功德林阳光(8)
邱行湘是大家公推的记录员,他一边听,笔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着,生怕漏掉一个字。这份记录日后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周恩来看了看表,觉得时间已经很久,该吃晚餐了,就问工作人员:“预备晚餐了吗?”
工作人员说:“没有预备。”
周恩来歉意地说:“以后再说吧。”
杜聿明等向周恩来和各位师长鞠躬告别,离开了中南海。
这之后,*部遵照个人意愿,让他们或回家乡或留在北京生活,过了出狱后的第一个暖冬。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10月。那时张治中在颐和园介寿堂休养,周恩来托人以黄埔军校教育长身份,发个通知,邀请在京的黄埔同学到颐和园*,并嘱有家属的也要偕同参加。为此,周恩来亲自给陈赓大将挂电话,嘱他一定偕夫人同往。19日上午,黄埔同学都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颐和园。来的人真不少:有张治中及夫人洪希厚,邵力子和夫人傅学文,屈武,陈赓及夫人傅涯,郑洞国及夫人顾贤娟,侯镜如与夫人李松芸、黄雍、李奇中、覃异之、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及女婿周嘉彬,唐生明及夫人徐来,以及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郑庭笈、杨伯涛,等。*部副部长平杰三、童小鹏两位也莅临主持。
周恩来和邓颖超按时到达,大家起立欢迎。周恩来满面春风,招呼大家就座。他对杜聿明等6人到红星公社插队的情况,仔细地询问,然后对大家说:“这次*是黄埔师生联欢。这次文白先生在颐和园休养,趁这个机会请文白先生邀约大家来这里见面。大家工作得很好,我很早就想和你们谈谈的。”
邓颖超也站起来说:“我和黄埔没有关系,但我对黄埔同学也是很关心的,今天也高兴和你们见见面。”
周恩来转而对杜聿明等6人说:“你们是第一批特赦的,要做好改造的标兵。你们是特赦了。但是过去的历史罪恶,还是客观存在不能改变的,不能因为特赦就一笔抹掉了;而人的思想行为是可改变的。赦人不赦罪。大家要引以为戒,继续改造自己。”
杜聿明等沉沉地点头:“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指示去办,继续改造自己。”
陈赓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有他在哪里,哪里就不会寂寞。会餐时,他见大家都不动筷子,就动员说:“来,我们拿出黄埔的精神,把桌上的菜一扫光!”
大家都乐呵呵地动起筷子。而宋希濂、杜聿明还是有些心事:宋希濂跟陈赓都是湘乡人,当年是跟着陈赓报考黄埔军校的,可是后来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杜聿明握着陈赓的手说:“那时我们两人同队,思想进步,颇得你的帮助。后来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历史的罪人。感谢党和毛主席,我今天又和你团聚了。”这也是宋希濂的心里话,经杜聿明一说,他心里也舒坦了许多。他敬佩陈赓:真没想到,他又给我领了条路,而且没有一点胜利者自居的神气和训话式的满嘴教条。看来,后半生还有活头……
会餐完毕,少憩片刻,周恩来兴致勃勃地问国务院的工作人员:“大家聚会不易,要留个纪念,在那里拍几张照好?”
工作人员引导总理和众人一行到昆明湖北岸的牌楼前,以巍峨的万寿山为背景,拍了几张集体照。周恩来又对杜聿明等6人说:“我单独和你们照个相吧。”他叫工作人员选择镜头位置,要6人站在他左右,拍完照片,他让大家自由在园里活动,他和张治中、邵力子几位老人回到介寿堂休息,谈话。邓颖超则游兴未已,看到杜聿明在给别人照相,走过去说:“我的技术不好,我给你们照几张吧。”于是她接过相机,让杜聿明也站进队去,选择曲栏拱桥几处风景,照了好几张。
功德林阳光(9)
直到下午,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锻炼,1961年旧历春节,徐冰部长宣布了任命书。任命溥仪、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周振强、郑庭笈、杨伯涛等7人,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正式参加国家机构的工作。这个机构是周恩来创议设立的。当他在1959年一次邀集60岁以上老年人士座谈时,建议老人们为教育后代,“把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因而建立了这个机构。每月工资100元,当时四口之家绰绰有余。有分配的公房,专员和高干同等享受保健。
1963年11月10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见溥仪、杜聿明等全体文史专员和妻子,并邀请鲁迅夫人许广平、傅作义和夫人、张治中和夫人参加,还有长春起义将领曾泽生,黄埔同学侯镜如、黄雍等。
陈毅副总理首先致词:“听说大家在政协工作的热情很高,认真负责,表现很好;加之多数人都安了家,扎了根,有所依托,这都是很好的。看来各位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党和国家对各位很关心,决定让各位在新中国里,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总理很惦念各位,特邀请各位来这里见面谈谈。总理为此打电话通知我,要我来参加。我是政协副主席,对各位也负有责任,很愿意来参加这次*,和各位见见面。我现在要问各位一句话,台湾放出一些流言蜚语,说各位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你们是不是真正自由了呢?不要有顾虑,可以坦率地告诉总理和我。凡是各位感到不自由之处,我们一定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各位有充分的自由。”
专员们一听是为这事,都争着发言:“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很自由,一切统由自己安排,没有任何人干预,请两位总理放心。”大家对台湾造谣污蔑,痛加斥责。
周恩来接着说:“大家对陈副总理提出的‘自由’这两个字,有它一定的概念,需要对它有正确的理解。对于一个人是否自由与不自由问题,是由每个人的世界观来决定和支配的。每个人必须首先认识客观世界,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它客观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适应这些规律并加以利用时,人,才能成为自由的人。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从改造世界观着手,这就要求每个人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由必然王国跃进到自由王国。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任务,否则,就会不适应客观形势,感到一举手,一投足,处处都有矛盾,那怎么能有自由呢?对于这个问题,陈毅同志提了出来,提得很及时。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考虑,最好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最后说:“以后还有很多人要被特赦出来,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成为他们的标兵。党和政府正在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你们中间一些人,参加政治活动。”
陈毅继续说:“现在为了各位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模和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