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有计算,闻言笑道:“这个老师多虑了!学生所说的驿站,可不单是州县联系而已,而是规模到村镇。这里村镇要送东西出去,当然不会直接送到目的地,而是可以先由此村镇,送达邻里村镇,一个接着一个,直到目的地为止。如此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大多走路都可行,如果物品多了,至多也就是用用牛车罢了。费不了多少马匹,这点绝对可行,老师就不必担忧了!”
司马光闻言愁眉舒展了开来,喜道:“听子贤一解释,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可是,你觉得有人愿意花钱去让你送东西么?”
“老师,刚才不是说过了么?我朝百姓民生殷实,对此需求太大。老师难道没听过下面之人抱怨过两地互通信息太过不便了吗?老师,如果您是平常士子百姓,要从开封给江宁地一个朋友写封信,因为您是平常百姓,本来朝廷的驿站不肯替你送达,只能等刚好去江宁的朋友帮忙托送。可这些朋友不一定就去江宁,或者说去也要几个月之后,现在有邮政驿站,只要你花上几十文钱,就能在一个月左右帮您把信送到。您肯花这几十文钱吗?”
“老师明白了!”司马光恍然,“原来如此,就是靠着驿站多,专为民用!可是几十文钱能抵事么?”
沈欢笑道:“几十文只是个大概数字,具体多少,可以商榷。大体就是近的地方便宜,远的地方贵一点。总体来说是算距离远近与物品大小。学生仔细算过了,因为需求太大,只要驿站一开,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业务。先以百文来计,一天十来次,那么就是一两贯钱,一个月就有三五十贯,一个驿站十个人,每人每月能得三五贯钱。这可就比厢兵的军饷还要稍高了,只要这些厢兵愿意进去,给他们脱了军籍,家人也能做点其他事了,虽然辛苦了点,不过估计还是有很多厢兵愿意进去的!如此就能让这些厢军自食其力了,再也不用从财政上拿出钱来给他们!”
司马光也越听越兴奋,道:“不错不错,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子贤,此计甚好!甚好!”
沈欢又道:“老师,我大宋大概有两百多个州,一个州十来个县,学生猜想一个县能设一个邮政驿站,那么一个县就能容一千个厢兵,两百多个州,大概能容三十万厢兵,如此一来,大半厢兵就真裁掉了!”
“甚好甚好!”司马光激动得只能两眼放光喃喃说着了,“子贤,你都策划完毕了吧,快点整理成文,做好准备,老夫要把此策献给官家!”
第一百九十四章 帝宠
听到司马光的急切,沈欢突然有点尴尬,道:“老师,此策唯一缺点就要花的时间要长了一些。 学生说过,此事关系重大,不能一蹴而就。再说天下各路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也不一样,相对来说,江南诸路需要大一点,西北西南小一点。那么就要分阶段实施,先从需要大的各路开始建设,等有了成效,才能另外开发诸路。怎么说开驿站,总得有个场所什么的,先期朝廷还是要花费一点投资的,不然也不会说这是开源了。”
司马光不以为意,道:“子贤,你知道老夫并不是王介甫那般心急之人。几十万的厢军,妄想段时间之内裁掉,如果你是这种说法,老夫还不肯信你了呢!”
沈欢还是忧道:“学生算过了,第一、二年从江南几省开始办起,之后才要用两三年蔓延至其他地区,要大规模见效,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老师,你不觉得太慢了吗?”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五年三十万作用的厢军,一年下来能省几百万贯钱。若单是这样,当然不及王介甫所行之法,然而这个算法却不能这样简单呀。子贤,你是在考究老夫吧,你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个数还要多加一次呢!厢军本来就是要多花这几百万贯的,现在不用从财政里出了,一进一出,等于两倍了呀!”沈欢愁道:“算法是这样没错。学生也知道必须要花这么多时间,然而我们可以等,那官家呢?老师,您也知道,官家是一个心急之人呀!如果把时间说得太长,他一犹豫,不肯花力气去做,那就不妙了!”
司马光也是一阵沉默,良久之后说道:“那老夫只能坚持此策了。有利无害,想必官家还是要给老夫一个薄面的。就是王介甫也不敢反对!子贤,此策是否已成,要趁韩相公现在支持老夫他又还在的时候献上此策,免得夜长梦多!”
沈欢笑了:“若没有定计,哪敢来烦扰老师!”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小本子,递给司马光。“老师,学生能想到的,基本上都写在这上面了,哪里有不妥之处,还需老师更正。”
“倒也不薄呀!”司马光笑着接了过来,摊开看了几页,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写得很详细。基本上要涉及的地方都考虑到了!”
沈欢嘿然得意,这个邮政驿站,正是他移植了后世的邮政系统而来。在后世。邮政系统对于国计民生,一度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宋代,很多条件都不成熟,不可能真像后世的邮政一般面面俱到。他只要这个邮政的框架而已,这个框架只要定型,一点点铺到下面去,也算是个人力密集型的工程。这个工程,正可以解决宋朝日益严重地厢军问题!
如果真能通过“开源”把这几十万厢军通通裁掉,甩掉一个财政大包袱,节省的财政,一年下来,足够宋朝用于其他用度了,哪里用像王安石一般,千方百计去想从哪里能抠出钱来!
邮政驿站,大概能裁掉一半的厢军。以后只要再想出一些办法把另外一半的厢军裁掉,那么相对于宋代来说便是千古功臣了!王安石所行之法,并没有涉及到根本。这才是大宋财政拮据的主因呀!若说财政之丰,有哪个朝代能比得过宋朝呢?沈欢现在想想,倒有点睥睨王安石的气概了!
司马光拿到本子,又习惯行地投入了,吩咐沈欢先回去,看看还有什么好地计策能解决厢军这个麻烦从这一刻起,他司马光一系。也不是没有政治主张了。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总以大义去谴责王安石!他也清楚,没有一点实干之才。年轻的官家是不会重用的了,现在,为裁掉厢军而思虑,就是他司马光的主张,甚至会持续多年,以此作为对抗王安石的资本!
沈欢在他眼中。也越来越重要。超越了一般老师对学生地期望。
司马光不肯停歇。只花了两日地时间。就渐渐把邮政驿站地系统给完善了。写成奏章。一把送了上去。让官家看一看。
三月将到。人间地春气。越来越盛了。就是处于北方地开封。也暖了许多。这一日。官家有把政事堂地几位召集过来举行一次会议。其中还有三司使韩绛与枢密使文彦博。会议地主题。就是以司马光所上地奏章为议。裁厢军。成为讨论地重点。
“诸位。此事你们以为如何?”赵顼大是兴奋地问道。昨日他拿到了司马光地一本《裁军议》地奏章。初不以为意。无聊之下。看了下去。却发现其中地利处。越看越兴奋。最终难以遏止。翌日一早。散了早朝。就把众人召来商议了。
司马光在奏章里详细列举了这几年三司地数据。证明了厢军这个大包袱是拖累大宋财政地难题。细细说明了邮政驿站地施行之后。最后又大是赞叹它地好处。用司马光地话来说就是“一旦裁军功成。财政之余。可以补足其他;陛下之愿。亦有余财行之。千古之功。正在眼下!”
“千古之功”大大地打入了赵顼地心坎。他地愿望是什么。不就是成为可以比肩汉武唐宗地千古明君么!这两人都是以武功享誉后世。论文治之盛。已经比不过本朝地仁宗皇帝。要超越。更是难事。那么就只能从武功方面入手。然而接手大宋天下之后。不说拿钱去做什么强盛武功之事了。就是连日常花费。也感到窘迫。大大挫败了他地锐气。心里怎能不愤怒呢?
仔细一想,朝廷财政拮据的局面,不正如司马光所说的吗,都是给厢军这个无用的包袱给拖累了!如果能把他们裁掉,省下来几千万贯钱……哟,赵顼吸了口凉气,真是不敢想象了!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他才迫不及待地要众臣商议这个《裁军议》。为此他让人连夜抄录了好几份,待几位大臣一过来,就一一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仔细看看。一刻钟之后,几人都看完了,他就开始发话了。
司马光作为奏章地发起人,知道今天来此的作用更多是提供咨询,因此并不回答,老神在在地低眉垂头。
赵顼的问话才落。宰相韩琦一反常态地沉默,率先出列说道:“陛下,司马光参政此议,足以彪炳千古。若真能成功,实在是有宋以来之功绩。臣没有什么话要说的了!”
赵顼激动了,难得啊,真是难得!宰相韩琦,在朝中总是稳重的姿态,就是议事。也总是最后一个发表意见。大多意见都是颇为中庸的,有反对,也有赞同。各打五十大板,少有今日这般一站出来就支持地态度。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司马光此诣的支持!
“这么说韩相公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