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宋仕途为什么没写完 > 第158部分(第2页)

第158部分(第2页)

“父亲,这个沈子贤。真是越来越放肆了!”报纸是王拿来的,在王安石看文章的时候。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待在一边;等王安石开口漫骂沈欢,他才开口,也是一脸的恨恨之色,“父亲,这些文章,孩儿都看过了,简直是可恨之及。特别是欧阳发与那个姓姜的通判,都成了沈子贤的走狗了,还写文章分析他的什么《唯物论》与《矛盾论》,把其中理论上升到治国方略上去!这简直是在为反对新法摇旗呐喊呀!”

“那又如何?”王安石反问,“他们现在远在千里之外地海州,你能拿他们怎么样?沈子贤再怎么说都是你地妹夫,你还真想把他怎么样?元泽,上次吕吉甫他们弹劾沈子贤,竟然拿先帝来说事,别以为为父不知道有你参与其中!哼,别人也就罢了,他怎么说都是你的妹夫,你难道一定要置他于死地?”

“谁说孩儿参与了?”王气急败坏了,脸色又红又白,“父亲,是否吕吉甫与你说地?”

“你别管谁说地。总之以后没有为父地允许。不准你再对沈子贤下手。”

“可是。父亲。他要坏你地变法大业呀!”

“他要真坏得了。那也是他地本事!”王安石淡然说道。“元泽。你也是个聪明之人。有时间还不如都把精力花在如何完善新法条例上。分心他顾。岂能成事!”

王恨声道:“父亲。人家都欺负到头上了。你还这样维护他!这个沈子贤。办这个报纸之类地东西。明显是要在外地诋毁抵制新法。在京城。《文艺》杂志有些话不敢公开来说。但是在海州。他就没有这个顾忌了。此人心思深沉。父亲。你看。报纸上还说他是拿了官家地圣旨才办起来地。明显是走前趁我等不注意向官家讨了去!如此作为。岂是君子所为!”

王安石默然不作声。

王又道:“还有。报纸在海州都发行一个多月了。近日才传到京城。还是通过其他地方流传进来地。也是他做了手脚;孩儿现在听说这报纸在江南几大州县都有得卖。然而一个多月了。京城都没有见。可见是他特意阻挠了通往京城地销路。为什么呢?还不是怕我等知道。说通官家禁了报纸!现在出了几十份。我等能拿到。官家岂会没有?这报纸。有些地方还是颇为有趣地。特别是政策民生上。可以让官家足不出户就能知到各州县之事。现在就是任我等如何说辞。以官家地为人。岂会禁了报纸!父亲。他这样做。不是明显着要与我等过不去了吗?若任其下去。将来必成我变法祸害呀!”

“那又如何,你也说了,报纸难禁了,你说这般多,有什么意义王又道:“父亲,其实这个报纸,离了沈子贤就没多大威胁了。万不能让沈子贤把海州经营成他的根基呀!”

王安石皱眉了:“元泽,你又要兴你那套打击之术吗?他才去海州,你还想怎么样,又贬到哪里去?雷州?琼州?以他的才能。去哪里不能成事!元泽,不是为父说你,有些事,你不能太过计较了!一心办我等之事。只要有用,官家自不会忘记我等好处!”

“父亲……”

“你不要说了!”王安石摆手说道,“现在最紧要的是如何面对接下来地朝堂之争。你也说了,报纸进了京城,其他大臣想必也人手一份了。他们可以根据其中理论攻击新法。为父现在最忧心的便是这些,你若能分忧。便是对为父的最大孝顺了。”

主张不见用,让王大为叹息,不敢再多言;不过心里打什么主意,却不为人知了。

皇宫福宁殿旁的一个院子里渐渐有了秋气地萧凉。开封的八月。已经刮起了秋风,吹落了许多叶子,半青半黄的植物,也有了萧索的瑟瑟。

“哈哈,这个沈子贤,花样还真多!”几声大笑从院子里传出了很远。敢在皇宫如此放肆,除了官家赵顼。还能有谁。

他是真的很高兴。手上捧着一叠《海州日报》,已经看到上面报道地修筑海堤的部分了。虽是白话。少了几分文采,不过更是容易懂得。其中编辑写地现场观摩还坝的筑成。更是引起了赵顼的好奇与神往。特别是对于水泥建成的阶梯,两旁地折柳,行人密密,大有雅致。

“吕说书,你说这个水泥真有这般神奇么?”赵顼转头问起了身边的吕惠卿,吕惠卿现在深得官家信任,以说书的身份,时常让官家叫到身边,咨询事务。

“回陛下,这个臣不甚了解。”吕惠卿依然还是那般从容与恭敬,“不过敢堂而皇之地登在这个报纸上,供世人参阅,想必不敢造假。何况此报是欧阳发做编辑,此人人品素养,皆高于常人,有他把手,应当不至于欺瞒世人。”

“倒也是个理。”赵顼满意地点头,这个吕惠卿,学识高深,素有远见,大得他的欢心;若有问题,询之也颇得见地。

“你觉得这个报纸怎么样?”赵顼又问。

吕惠卿看到官家欣喜的神色,有了计较,道:“却也是好东西,有了它,陛下可以不出深宫,即可知道千里之外的海州发生了什么。如果……臣是说如果,一旦全大宋的州县都有这么一份,那么陛下只需收拢天下报纸,那么底下官员做了什么事,都在眼底了!”

“哈哈,朕也是这么想地!”赵顼笑得很欢,“朕早就知道,这个沈子贤,到了海州,一定会让朕惊喜地。如今看来,没有差错!”

吕惠卿大是忧虑了,使尽了手段,才把沈欢排挤出朝堂,没想到官家还是对他那般信心,还有信任;对方作为变法派的敌人,深得帝宠,吕惠卿没道理不忧虑。

低下头,眼神闪烁了几下,吕惠卿又道:“陛下,报纸是好东西,然而其他地方办不起。估计几年之类,都只能看这个《海州日报》了!”

“这是为何?”

“别地地方没有沈子贤的印刷利器!”

赵顼默然,印刷机器他也见过,说到底京城地印刷馆,他也有份呢;若没有他的保护,印刷机器也许早就泄密了。也因为这事,对于沈欢上次给弹劾从事商贾之事,赵顼有点愧疚,他以为沈欢是为他顶了罪名,若是给大臣弹劾一个皇帝参与商贾分利,那就真没脸坐在朝堂了。当然,当年他们两人做得严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是聪明如吕惠卿,也不知道有官家参与其中,不然估计他就不会拿这说事了。

赵顼轻轻叹了口气,把沈欢贬出去,让他好生为难;不贬吧,沈欢若在朝堂好好辩解也就是了,可他没有,反而放浪起来,有漠视朝堂威严的罪名;另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