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他的顾虑,从而支持自己。没想到一通忽悠,好像让对方找到了组织,一副卖命的模样。这样的好事,岂有不喜地道理!
姜谦下去办这事去了。此事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关键在于商贾给面子。十天的工夫,凭着姜谦的老资格与面子,他不单把海州城地商贾请来而已,连海州管辖地四个县的商贾富豪,都给他请到了海州城来。
在一家院子里,姜谦详细地说出了这种出名的法子。果然如沈欢所料,商贾们出了钱,什么都没有。这个名声,就像他们的身家性命一样,宝贝得紧。姜谦话还没有说完,他们就争得头破血流了。还州有八条大街,底价一百贯的命名权,愣是给他们炒到了五百贯一条。当即就让姜谦有四千贯的收入,看到这些钱财,姜谦人都傻了,想想一县的赋税,一个月都没这般多。却在沈欢地小小计谋之下,一下子搜集了,这种生财手段,古今旱有。想起《矛盾论》里地观点,果然是“不论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沈大人是只好猫啊,特殊是对于经济民生来说!
海州城地大街命名权卖了出去,姜谦又开始了其他四个县城的街道命名。县城地街又小了许多,价格也低了一些。最后一统计,满打满算,也有了一万二千多贯的钱财!生财童子呀!姜谦对沈欢的崇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万两千贯,这能造多少私塾,能办多少养老院了?
姜谦算了一回,单以海州的孤苦百姓而论,一万两千贯钱,只要不给人贪墨,足够五年之用了!而五年之后,按沈欢的说法,又该来一次竞价。到时,嘿嘿姜谦看着这些吵得很的商贾,就像野狼看着羔羊,双眼凶狠而凌厉!
其实按沈欢的说法,至于县里的街道,交由县官来实行就可以了,但姜谦担心这帮官员在巨利的诱惑下犯错,惹恼了沈欢,估计海州官场就得震荡了。因此,虽然会让底下官员有怨气,不过为了保全他们,此事最好还是不让他们经手才好。特别是看到手中的巨款之后,姜谦更是庆幸之前的英明决定。这些巨款,连他这位不大爱财者都隐隐心动,何况那些俸禄比他少了许多的官员!
姜谦把钱收上来后,与沈欢汇报后,又加快手脚去建那些私塾与养老院了。有钱好办事,有了资金的支持,办这种事最容易了,到七月底的时候,大多私塾都建立起来。海州城里的小乞丐一下子绝迹了,通通住到了私塾或者养老远去。当然,做这一切,都是以官府的名义。一时间,新认知州的名声一下子好了起来。
为了实现对那些商贾的承诺,欧阳发得了沈欢的提示。加上认为此事对于民生教化都是好事,《海州日报》一连几期,对此都进行了宣传。一时间,民众满意了,商贾满意了。官员也满意了。皆大欢喜地局面,就是社会和谐呀!
当然,沈欢这个不大喜欢做琐事的人除了写写几篇小文,其他就是坐着收取名声。反正他现在有个学士的名头,文章也抢手得紧。特别是最近欧阳发与姜谦,不知是否受了沈欢神奇手段的影响。对他信服起来,竟然组织人手开始研究他的《矛盾论》与《唯物论》,写成心得。以个人名义发表在《海州日报》上。
不得不说。现在《海州日报》成了海州识字之人地依赖,两三文钱的一张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颇是值得。既能看到名人的文章,又能从中获取乐趣,这样一来,读者甚众。特别是经过周季的营销手段。除了本州的五六千份外。还另外向江南等地倾销了七八千份。现在已经有扬州江宁等地地商贾,直接来取货。拿回去经营了。相信随着时日的迁移,《海州日报》一定会成为独树一帜的报刊其实现在也只有它一棵树。
也就是说。随着日报地流行,沈欢这个知州地思想,经过欧阳发与姜谦两人的宣传,已经颇得人心了。至少在海州一地,已经在官场兴起了学习沈知州思想与号召的风潮,连民间士子,也会时不时来几句唯物与辨证了。
看到这种情况,沈欢除了苦笑,还想说一句:“不要搞个人崇拜嘛,这是要不得的!”
而随着八月的到来,周季主办的水泥作坊开始投产了。为此在《海州日报》大做广告………宣称有了水泥,人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美梦将要成真,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匹好马。不过尽管吹嘘得厉害,也有人因周季地名头过来询问一番,最后这些水泥都要用到建筑海堤上去。之后还要修路,估计前两个月地产量都耗在这方面上,除非产量有所提高。
修筑海坝,沈欢这个知州不能不出席开工仪式。除了水泥外,工钱是没有的,都是征了今年该有劳役地百姓帮忙。这是惯例,大家都没话说。沈欢纵使有所不悦,却也难以改变这种情况。
说到海坝,最伤心的就是姜谦了。这位老大人,听从了沈欢地建议,打算拍卖坝名。在拍卖街名的那天当众提了出来,本以为能卖个比街名还要大的价格,哪知最后却无人问津,一直到开工,都没有确定下来,分文无进。这让姜谦颇为羞愧,特别是面对沈欢的时候。沈欢也没有怪罪他,了解到众人并不了解水泥这种东西,以为大坝还是以前那种土掩而成的坝子而已。若真是这样,当然没有命名的价值,因为没有多少人会来这种地方瞻仰大坝的命名!
不过,他们会后悔的!
随着工程的渐进,特别是第一个海坝建成。姜谦发现了那些商贾的后悔的眼光,还有不敢置信的震撼。说实在的,他也颇为震撼。沈欢这次建坝,经过他的提点,设计规划上除了没有后世的那种规模外,该一定的样子都有了。从海岸之上,水泥阶梯一个一个而上,到最后成坝,坝宽几米,两旁载满了杨柳与鲜花。简直就是后世街道的构建呀。
在南国温暖的气候下,树青花鲜;人在其上,看海涛拍岸,打在水泥阶梯上,粉碎的水珠飘得到处都是,发着白光,亮眼极了;这重气氛,这种新奇坚固的水泥,这种美,简直令人赞叹了!
水泥成品的效果,第一次在宋人面前展现其魅力,一时间在南边造成了轰动。
而到了八月,沈欢在海州的做法,也详细地进入了京城诸君的法眼!
第二百○六章 瞩目
“啪!”王安石把一大叠纸张打在了桌子之上,一声大响在书房里回荡,久久不去;仔细一看,这些纸张,全是《海州日报》。有几十张之多,几乎是从第一期到最新的一期,都收集在了一起。
无论沈欢如何堤防与限制,报纸还是不可避免地从其他途径进入了京城诸人的眼中。王安石一方算是对沈欢比较关注的人之一,这不,通过他们的费心收集,这在江南一闹得轰轰烈烈的《海州日报》还是给王安石拿在了手上。不消说,是底下之人奉上的,通过王之手转到王安石这里来。
“岂有此理!”王安石骂了一句,显然是很生气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又拍了一下桌子。《海州日报》是个新事物,王安石本来也颇是希奇,若是如此,他也没有道理生气,毕竟现在京城之人都养成了看《文艺》杂志的习惯,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娱乐消遣方式之一。
恨就恨在报纸上刊载的沈欢的文章让王安石咬牙不已。特别是《矛盾论》的刊行,不明着反对新法,然而按照其上的理论,却可以推敲到新法的不合理,可以让人作为理论攻击。王安石已经可以想象当京城的那些御史或者反对新法者看了这文章之后会是什么反应了肯定不是弹劾什么报纸玩弄斯文,要治沈欢之罪;而是根据其中的理论,作为弹劾新法的理论。
《矛盾论》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老子》创造了辨证之法。《老子》作为一千几百年的经典,就算在儒家地宋代,也有着莫大的地位。沈欢所说的辨证,没有凭空而造。而是分析了《老子》的理论,从中总结,令人无法反驳。单以学术而论,王安石也佩服沈欢对《老子》地了解。因为他本身就是治《老子》的大家,可以前也不会想得得“有无”、“难易”竟然会有着这么一个神奇的“辨证”!
然而他不能作为学术去看待此文,现在是非常时期,新法到处受到攻击日夜不断,虽然有着官家在支撑。然而朝中不少迂腐老臣只会拿什么祖宗家法来攻击而已,其他翻不了新。但是。可以想象,当这个《矛盾论》里的辨证方法出来了,地方那些抵制新法的人,肯定会根据其中地理论。说新法在此地并不合适,要官家“因地制宜”!如此一来,新法全盘的局面,将会进入一个更艰难地时期!
“好你个沈子贤!”王安石对这个女婿简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的才学,年轻一辈,真是无人可及;恨的是对方地聪明才智。没有放在支持他这个岳父身上。反而是站在了对立面去。
“可恨!”王安石又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