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周文的军队先抵达戏水,即陕西临潼,然后章邯才提出抵抗建议。释放死囚需要时间,整编他们和他们讨价还价需要时间,带整编好的秦军抵达战场也需要时间。这么多时间,想必是段不算短的时间。保守估计至少好几天。

话说周文怎么就这么大方舍得给秦军如此充分的准备时间。兵法上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是上策的啊。

想想这里估计有个水土不服的原因。陕西昼夜温差特别大。我曾在陕西求学一年,对那种早晚棉袄,中午单衣的气候有切身体会。战斗发生的时间恰好是冬天,史书载“九月”。请注意!这里的九月和我们现在说的九月不同。原因前面说过,按秦历十月是每年的开端。由此推,九月即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腊月。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

楚军从陈地,即气候相对温暖的安徽地区去陕西打仗,路途遥远,天气寒冷。长途跋涉必定会带来士卒生病水土不服的问题。

等到终于到达目的地,周文一看自己的士兵大多病的病,累的累,这种状况下就需要个休整期,不然想靠一群只剩半条命的士卒去打仗,估计不太可能。

“天”因素使然,给处在劣势的秦帝国争取了应变时间,从而最终戏剧性地改写了战争结局。不知道周文在自杀的时候有没有大喊一句:此天亡我也,非文之过。

战争中,长途跋涉去打仗的一方一定吃亏,而以逸待劳的一方则相对占便宜。这条战争定律中,除却“天”的因素还隐含了一个对胜负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钱粮问题。没有钱粮,劝你千万别说“我出兵打你”这句话。因为你打不起!

打仗靠士兵去打,而士兵是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前文说过,运输粮食会有损耗。按那时候的运输工具来算,运一千斤粮要损耗八百斤,原因很简单,运粮的也是人,也要吃饭。

解决军粮问题,除了运,历来还有个方法就是抢。古人读过兵法的都知道“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智将务食于敌。”而周文自称熟读兵法,这个道理他自然懂。行军途中他一定会边走边随道抢粮。

但抢是一回事,抢得到抢不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按当时秦帝国的经济状况,就是周文纵兵抢粮恐怕也抢不了多少。没办法,老百姓都吃不饱饭,哪来那么多粮让你抢。

结合抢粮的难度与周文百万大军却能千里迢迢走到戏水这两点来看,楚军粮食是有的,但绝不会多。估计就勉强处在吃了这顿不用愁下顿,却要愁下下顿的状态。

再来看秦军方面。粮食不成问题。不要忘了胡亥为了养狗养马整天派人从各郡县往咸阳调粮。现在情况严重,胡亥饿死几匹犬马不要紧,打不退楚军,死的就是胡亥他本人。在这个问题上胡亥绝对拎得清。

另外秦军的人数比楚军少得多,同样,消耗的粮食也要少得多啊。可见,兵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兵多了不但耗量,对领导者的能力也是相当大的考验。

让我们来比较下两军将领的综合素质:周文PK章邯。

第一局,先从专业看。周文本职工作是占卜师,负责占卜哪些日子适合出兵,哪些日子适合逃跑。且事实证明卜得不怎么准。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周文驻扎戏水的这段相当长的日子。不会真的是他给自己卜了一卦,又刻意等到所卜那个适合出兵的黄道吉日吧?!如果是,我无语。

再看章邯,本职工作是财务人员。基于职业的素养,这位对钱粮问题肯定很在行。以此得出结论,秦军绝对不会出现粮草不济的状况,粮草充足即会军心大定。

结果:章邯胜!

第二局,对兵法的领悟能力。

熟读是一回事,会用,活用是另一回事。

周文常自称熟读兵法,却从陈县出发开始就一直在犯白痴错误。错误一,不知道兵不是越多越好;错误二,驻扎在戏水太长时间,给秦军准备应战的空当,错失战机。

而章邯,从他提出用死囚组织军队抵抗楚军,这个貌似荒诞,实则高明的策略来看,此人是真的熟通兵书。加之他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改良了勾践始创的死囚对阵法,可见章邯绝对不是书呆子,甚至可以说他是个军事天才。

结果:章邯二胜!

第三局,不好意思,第三局不用比了。此为三局两胜制。

最终结果:还没开打,高下已判。章邯是云,周文为泥!

五个工具,用了四个。还剩最后一个“法”,这个一般意义上被理解成军队的体制,各级将卒的管理。这些都没错,但“法”还包括另一个对战争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军需物资的掌管(粮草、武器)。

先看军队体制,将卒的管理。对于领兵打仗这份工作,周文和章邯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完全没经验啊。人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喜欢用“循旧例”的方式来找个参照依瓢画葫芦。周文循的是昔日楚将项燕的旧例(曾在项燕军中混过);章邯循的则是秦国大将白起的旧例。

从项燕兵败被白起所杀这个事实来看,这两只瓢相差的就很多,画出的两只葫芦,咱也就不多说了。

粮食问题前面说了不再重复,我们重点来看“法”中的武器问题。

嬴政在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帝国后,就立刻做了一件事“销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

要不然怎么说陈胜吴广是“揭竿而起”而不是“揭枪而起”呢,没铁制武器啊!能用的只有木棒及少量锄头农具。怎么又说连锄头都是少量的,这也没办法,嬴政就怕人反他,连农具上的那一点点铁都是被管制的。

秦帝国有项很奇特的法令(由商鞅始创,其本意虽是发展农业,但也有防人造反的意图),政府负责管制农具和耕牛,百姓只能借用不得拥有。

在当时的秦朝大地上,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天亮了,农民要耕田就去相关地方官员那里登记借用锄头。天黑了,农民要下班了又去相关地方官员那里销账归还锄头。如果官员回收农具时发现铁制锄头的头有些损坏,该官员还得专门将损毁细节记录在案,之后定期交由上头审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