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韶华让其闭嘴。
“好了,证据交代完毕。太监张咏在山洞里藏的宝贝都是不义之财,朝廷改日派人去取吧,听说国内军费亏空不少,填到军费里去正好。还有,秦云之前给太后送了许多金银珠宝,如今太后归天无福消受,不如也一并填了军费吧……”
秦韶华话音未落,皇帝沉声道:“你一介草民无权过问政事,军费怎么用朕和诸位爱卿自有分寸。现在你恶性闯宫,指证秦云构陷威远侯之事,朕会命人仔细查证,黑白是非,会给天下一个交待。你可以走了,朕念在你一心为外祖平反,孝心有嘉,不与你计较。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再行此悖逆之事,否则国有国法,犯法要伏法。”
秦韶华好奇地盯了皇帝一眼。
这位怎么突然就端起架子来了?
不怕了吗?不怒了吗?她摆证据的态度太平和,让他忘了刚才的混乱了吗?
啧,真是啊。
第160章 一脸便秘的皇帝
秦韶华当下便说:“陛下,那大太监张咏私藏的财宝可是我发现的,没有我,你们也见不到这笔钱。我说捐给军费就捐给军费,而且要给齐王在凤凰城所带的驻军充军费,这个没得商量!”
又道:“秦云送给太后的财宝,都是他私下倒卖铁器给敌国获得的赃款。梁国冶铁技术不好,他卖铁器就是资敌!多少边关将士、多少边疆百姓惨死在梁国军人刀下,那些刀,有多少是秦云资助的?”
秦云拼命摆手反驳,无奈喉咙被伤了,喊不出来。
“之前大家都被蒙在鼓里,太后享用秦云的孝敬并没什么错,但是现在,明知道那些金银财宝都是边关子民血肉的情况下,敢问谁还能心安理得侵吞这些财宝?谁敢?”
秦韶华扫视众人,没有谁敢在此时应声。
秦韶华朗声骂道:“谁敢,谁就是在吃楚国百姓的肉,喝楚国将士的血!不把这些脏钱充到军费里去,帮助将士们杀敌复仇,请问它还能做什么?陛下您不如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说法!”
斩钉截铁一席话,说得在场许多人热血翻涌。
是的。
百官之中是有许多贪腐之人,平日也在享用民脂民膏,但敢和敌国做买卖的毕竟只有秦云等胆大妄为的少数,大家心里还是有一个底线在的。
楚国和梁国虽然没有打得头破血流,但是梁国历来是游牧文化,冬天春天粮食不够了经常跑到楚国“打猎”,秋天的时候偶尔还会来楚国劫掠一番,抢粮食抢东西作为过冬的储备,梁国人美其名曰“添秋膘”。
两国不时在边境上发生冲突,偶尔消停几年,做一个睦邻友好的表象,然后梁国又会来挑衅,再次挑起战争。
所以齐王才会去北方。明明现在没有大仗可打,但是举国上下并不会有人觉得他此举怪异。因为北疆那是全国公认的血色边关,和东西南三疆完全不同。
北梁,是敌国。
通敌,是死罪。
秦云通敌捞的钱,当然要归还给军队,买马买刀剑买铠甲,让将士们全副武装去杀敌!
以老太师蔡烈为首,诸多朝臣脸上露出赞同之色。
从秦韶华闯进葬礼现场开始,她终于在此时此刻,赢得了大多数臣子的认同。不少人不再觉得她大逆不道,反而,觉得她正气凛然。
皇帝在秦韶华咄咄逼人的质问之下,在群臣变化的神色中,审时度势,终于不得不暂时低头。
“朕并未否定你的提议。只是朝廷做事自有规矩,那财宝怎样派人去取,取回来怎么兑换成军费,总都要有个章程,急不得。你这样质问朕是何意?难道以为朕是不关心边关将士的昏君吗?”
拿腔拿势的。
呵呵。秦韶华心道,您还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有陛下承诺就好。那么我作为楚国普通子民之一,替边关将士们多谢陛下慷慨了。”大庭广众懒得和他针锋相对地争辩,坐实军费一事就好。
不过秦韶华紧跟着问:“那么秦云通敌卖国、构陷忠臣之事,朝廷又要经过怎样的章程,多久才能有个结论呢?人证物证俱在,大理寺何时才能给他定罪?”
人群中大理寺主官连忙往后躲。
心道你倒是会给本官挖坑,这是大理寺能定的罪吗?事关先皇体面,没有皇上点头谁敢给秦云定罪!
秦韶华怎会不知这个关窍,所以明面上问大理寺,其实眼睛一直盯着皇帝。大家彼此借着大理寺说事,不撕破脸就能把事情办好,当然是最轻松愉快的方式了。
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勉强回应道:“孰是孰非,朕方才已经说了,朕会责成有司彻查,一定给全天下一个交待。忠臣不容构陷,正气不容亵渎,奸佞小人不能容于天地!朕在母后灵前发誓,一定会秉公处理。若有人蒙蔽先帝圣听,朕一定严惩不贷,给皇爷爷正名以尽孝心。但若有人捏造事实污蔑清白之人,朕也一视同仁,天涯海角也要追杀到底,护我大楚尊严!”